9 1 月, 2011 12:05 下午
#9994
使用者
楚人過河 《呂氏春秋‧察今篇》
荊人遇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寓意:事物都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人們在處理事情時,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墨守成規只能導致失敗。
鷸蚌相爭 《戰國策.燕策二》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寓意:形容雙方不和,相爭不休,卻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井底之蛙
出處:莊子‧秋水篇
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寓意: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01502281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804090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