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月, 2014 12:08 上午
#11973
使用者
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
原來勝宗諒在慶曆四年秋天被貶到岳州,重修岳陽樓時,邀請同被貶退的知己范仲淹作記。
事實上,范仲淹並不曾到過岳陽樓,憑藉著自己對江南的印象,捕捉長江沿岸晴雨變換的水色和風情,進而大筆一揮,提出「先憂後樂」的古仁人襟懷。而對岳陽美景的描述,只用「前人已述備矣」一筆帶過,再把重心放在覽物之情及仁人之心上面,使此文不但得以藏拙,也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
<岳陽樓記>描述晴景與雨景時,除了捕捉江畔的風雨陰晴,傳神寫意外,更已鮮明而形象化的文字描述江景。例如:「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漁歌互達,此樂何極!」句型兩兩相成,善於設色布局,形成駢儷妍媚得風格,在當時格外顯得有自己的特色,引人矚目。而兩段精彩的寫景,正足以為後面的物我兩忘之心敘事鋪墊:事實上,范仲淹是以洞庭湖的波瀾,托襯自己胸中的壯闊波濤。
文末,他標舉的理念「先憂後樂」,則由孟子遊說齊宣王「與民同樂」之語:「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化出,而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