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结合“。 比如,当前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辅相承,互动双赢”。具体来说,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注重对“文化人” 及“文化工具“的培养,其背后依靠文教事业的巨大支撑,而文教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必须依赖文化根基的传承;同时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期间,将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可以提供巨大的岗位需求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
“文学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文学的发展不应该在政治的框架内。但是,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任何文学现象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或多或少要受其时代政治的影响并反过来反映甚至影响其政治及其发展。比如,中国古代诗词里面有很多现实主义作品,他们或鲜明或隐约抨击时代政治,或歌颂时代之情明,无论怎样,文学有时候不可避免地成为“时政”的一面镜子。另外,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中的地位越来越越突出;文化软实力包括很多部分,其中文学的地位不可小觑。比如,2012年大陆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之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兴起的’欧美国家’认为大陆是“文化沙漠“,大陆作家不可能获诺奖等言论不绝于西方各大主流之媒体;但莫言获诺奖之事,很好地扇了他们一把掌。
可是,深入了‘诺贝尔奖’的人,都不会自喜于其表层的荣耀;因为,诺奖其实是一个“政治性“ 很强的奖项;比如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达赖“ ,他其实是一直进行“西藏独立“ 的分裂分子;或许你会接触甚至相信西方媒体上各反华政客们为达赖分裂西藏做出的种种合理的说辞;可历史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你可以肆意评论甚至攻击,你可以情绪表达;但面对历史你需要的更多是理性,是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历史不允许歪曲!!!历史上的西藏人民受达赖奴役,压迫;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你可以走访西藏,问问那些那些年长的人,问问历史究竟是什么?你可以躺在拉萨河旁边,听听那历史的风声;你可以奔走于那雪域高原,体验那历史的厚重;你可以喝着那藏族同胞热情献上的酥茶,细心听他们讲述那古老的故事,听他们讲历史如何把他们带到今天;你也可以,翻山越岭,聆听藏族儿女的天籁之音;你也可以踏上那绵延千里的青藏铁路,摸摸自己的胸口,用自己的心跳去寻找那历史车轮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