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教授一班:奇人奇事

#11591
陳聰哲(1)陳聰哲(1)
使用者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周邊的人事環境不一樣,各地的生長風情也因地而異,在一個二林鄉下,每天帶著農用工具前往家族傳承下來的土地,努力耕耘,細心的照料土地上慢慢成長的每一株農物,如同憫農詩‧李紳所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而農作物的成長,天氣的變化可是相當重要的,有時不管刮風下雨,烈日燄陽,只要有可能會危害農物生長的任何可能性,他一定會出現在田裡,讓傷害降到最低。從小開始接觸農事的他已經70歲了,但他身體硬朗,每天還是堅持著要去田裡尋尋看看,而他,就是我的阿公,從小到大,總是看到他辛勤地工作,回到家時,褲管都是泥巴,滿身大汗,每當到了收耕的季節,精神勞力的消耗可就比平常多了好幾倍,光是採收就是個大工程,炙熱的太陽下,農作物多了汗水的灌溉,似乎變的更加甜美,用愛心的照顧下,吃起來更新鮮,家裡餐桌上也少不了自己種的農物,吃起來也更為可口,但是在那種種感到溫馨的前提下,我所看到所學到的是:要有甜美的果實就要有努力的灌溉和刻苦耐勞,阿公也常告訴我們,多看、多做、就是少說話(少抱怨)!不要怕苦而放棄,不要懶而無所事事,阿公的人生經歷是多麼的艱苦,他的人生哲學也跟他的生命歷程息息相關,70歲了依然在田的一角,細細的品嘗陪伴他一輩子的家鄉土地。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