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中賞析

#11101
陳冠妤陳冠妤
使用者

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賞析: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這首詞詞面看來是上闋寫景,下闋言情,其實上下闋皆為淒婉之情籠罩著。上闋情隨景生,情景交融;下闋從具體描寫到無法形容。百般寫情,以不同方法所述離別之情,因此感人至深。無言獨上西樓,直接呈現著詞人的孤獨身影,俞平伯說這一句,已攝盡淒婉的神情。後主失國後,變成無人可對,無話可說,所以獨上西樓信步所致皆是幽寂的氛圍。月如鉤三個字直寫景,純任自然,但其將情移景,讓情景交融。我覺得他後期的作品中時時透漏著這種孤寂,所以當我們在看他的作品時,很容易就能在腦海中呈現出詞中的形影。後句連綴九字「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既寫景又寫人,詞句裡的意象不光是寫天上月和院內梧桐,而是寫見梧桐見月的人,是深層的抒情,寂寞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而是詞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九字中分為二二二三,前面的寂寞、梧桐、深院皆是具體的情感事物,就像枯藤、老樹、昏鴉是一樣的意思,用實體表達了抽象的情感,用實體的梧桐深院鎖住了抽象的深秋,也因為選的詞句,可以讓人感受到詞人深深的幽寂,一個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壓抑又奔放情感。上闋與下闋一氣呵成,緊緊連接。他用寫清秋一樣的手法,以離愁代指他的失國情緒,怎樣訴說那難以形容的淒婉,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離愁是無法根除的,所以剪不斷,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又是無法理順的,所以理還亂。最後他放棄把離愁說清楚了,反正裡不完說不清,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統觀全文,自然率真詞以情勝,就像王國維說的:「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越淺,性情越真,李後主是也」。
心得:
這首詞以離愁貫穿全文,前三句的描寫,既喻情於景,也不失具體化的描述,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時,光讀了三句,就已經有股說不出的惆悵,每個人在面對離別時,皆有不同的感受,但當大家看著深院的梧桐,望著彎月如鉤,又有誰能走出這深深的哀愁。「剪不斷,理還亂」,具體寫出愁的思緒紛繁淩亂,是有多麼折磨著人們。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兩句,因為空空的六個字,竟然能帶出無限的感傷,也令人體會到離愁是無時無刻困擾著我們並且無法根除。「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深深落在心底的愁,比起李白的《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寫愁之深;《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寫愁之長;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愁之重;秦觀的《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寫愁之多。對比之下,李煜寫的「愁」,對我來說更體現在人與人方面,表現的更加「深」「長」「重」「多」,更加觸動人物本身。李白、李清照、秦觀都用形象的方式寫出愁,而李煜的愁,仿佛讓我這讀者覺得離愁像一個藤蔓般緊緊把我捆住,而我不管怎麼掙扎,竟無法掙脫它的束縛,後主的愁,更加深刻,更加觸動人心。
參考:《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