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謫黃州後的第三年。
第一句點出了「下雨」的情景,同時用雨打落葉的聽覺摹寫讓人突生清冷蕭瑟之感,但是下一句「吟嘯」、「徐行」卻是快意自適的,與前句產生強烈的衝突對比。「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打落葉的聲音,即為外界的聲音,蘇適用「莫聽」來點出外在事物不必牽掛於心、耿耿於懷,而下句的「吟嘯」、「徐行」為前一句的延展,即使在雨中也無所謂的照常徐步緩行,展現出不同於他人的情調。
「竹杖芒鞋」是閒適的代表;「馬」為奔波、忙碌的象徵,穿著簡單的草鞋、手裡拿著簡陋的竹杖,悠閒自得地走在茫茫的道路上,勝過騎馬時的奔波勞苦。此兩句不僅是作者面臨自然環境中的選擇,更是作者個人心境的抒寫:在他長年失意的官宦生涯中,充斥著奔波以及煩苦,因此「竹杖芒鞋」是他在長年的不得志下所終歸的選擇,也帶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豪語。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微冷的春風將微醺的作者吹得酒醒了,山頭斜照霎時出現,一掃寒意帶來溫暖。此段點出了「雨後放晴」的情景,也帶出作者的心境轉折:「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管是寒冷的春風、雨水,還是溫暖的日光斜照,一切都只是過眼雲煙!人生本來就是如此,不管當下多麼開心喜悅、抑或是多麼傷心難過,當我們走過再回首之時,會發覺那時候影響我們很深的事情,現在看來卻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蘇軾最後兩句所展現出人生高度,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全詞以景寄情,以景語講情語,表現出了蘇軾高度曠達不羈的人生態度以及其狂放不羈的性格。
自我生命的感發:
我一直都很喜歡蘇軾的這首詞,也深深地被他詞中所展現的高度人生觀所吸引,其詞中的曠達之情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我之前的個性十分的完美主義,不管做任何事情我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十全十美,所以這種性格也導致我很常焦慮,往往會被一件小事情搞得心煩意亂,生活過十分痛苦,每天都是不斷地在跟自己的心魔戰鬥。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我漸漸地變得豁達了起來,也學著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世界,了解到了「笑看人生」的真諦!有如東坡最後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所想表達的,我體悟到了人生其實沒有什麼好執著的,很多事情當下所不能接受的,過了十年之後再回來看,會覺得當時的一切似乎也沒那麼重要。
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光陰,我們該做的是把握當下、不浪費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執著於一些小事情,讓小事情縈懷於心,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那我們何不笑著度過每一天呢?畢竟苦痛會過去,但是開心的回憶是永遠在腦海的。這是我所體會到的體悟!
參考書目:
〈新譯宋詞三百首〉三民書局;邸燮友、劉正浩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