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中賞析

#11074
陳宇彤陳宇彤
使用者

觸發自我共感的一首詞
馮延巳 <蝶戀花>
誰到閑情拋擲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華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賞析
  這闋詞寫得是春日的惆悵之情。也就是寫心中恍若有所失落,但又好似依舊追尋著什麼,這般迷惘而哀傷往復又執著的情緒。
  「誰到閑情拋擲久?」,第一句就以反詰的語氣,道出這般無法排遣,很像已經狠狠的棄擲了,卻根本還深植在心中。因為,「閑情」本來就是一種模糊不清,難以確指的的情思。而下接著「拋擲」二字,即是有意去得到解脫所做的苦苦掙扎和努力。以「久」作一句的結尾,可見其悠長的情思,使他煎熬了許久。卻用「誰道」二字反詰,反將「閑情拋擲久」所做的努力與掙扎,凌空劈落,歸於徒然了!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述說著自己舊愁尚在,而仍陷情愁,舉目所見的春景,處處都能觸動思緒。
  接著以「日日華前常病酒,不辭鏡裏朱顏瘦。」花朵這般自然的花開花落,卻也讓他不忍其凋零,寧願自己先自醉一番,以為可以借酒澆愁,卻讓濃濃的愁藉著酒意,肆無忌憚地滲入他的心。果不其然,因為「日日」為酒為愁所困,「病酒」而致「朱顏瘦」了。乃是以殉身也無悔的口吻,娓娓道出,至死方休的執著之志。而「鏡裏」則是表達了他反省時連自己也嚇到了,雖說如此,但用「不辭」二字,便再次地加強他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終不悔的堅決。
  下片換頭,「河畔青蕪堤上柳」,是接續著「每到春來」而出,表面是在寫春景,實際上是以景物襯出情感。引出下文「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是運用了借景觸發的方式,說出年年有的「新愁」,意味著愁的新生,猶如草會重綠一般。而作者以反問的方式表達,不僅顯得委婉,更完美地詮釋了首句那種排遣不去的愁思,躍然紙上。
  最後,「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寫其惆悵之情,以「人歸後」作結,暗示其無所依歸,然而,究竟為何而愁呢?此處透露了一點消息。在所有遊子都歸去後,他去獨自、依舊佇立在小橋上,任憑寒風吹拂衣襟,四周是一片平林,天空懸著一輪清月,這般的情境,淒苦至極了。從「河畔青蕪」的青色,如此的鮮明白天之景,結尾卻已經是「新月人歸」的夜晚了,我們不難發現,詞人已經承受了滿袖的寒風冷冽在小橋上獨自佇立了多久了,不免引發人們深深的一嘆啊!
自我生命感發
  我想,每個人對於生命,都會有不一樣的堅持,而堅持有時候會被認為是固執,但我覺得,不如說是一種「執著」,不全然是自己要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有些事真的不是隨心所欲的,連自己都是被支配的。然而,曾聽過有人這麼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自由,;喜歡自己做的事,快樂。正因為如此,有許多不得已,讓自己陷入孤軍奮戰,無人諒解的時候,有些人選擇放棄,和眾人同流,那是解放了自己,順著水的流向,總是感覺怡然自得的,沒有對錯,全然只是選擇的問題。而有些人呢,選擇面對、抵抗孤寂,想必是一條艱辛的路,更可能會失去一切的支持,難免會失落、惆悵,就如同詞人一般,獨自佇立小橋上,就連橋上的邊都不倚上,就這麼隻身一人,任憑寒風吹盡滿袖,怎麼也不偏不倚的,也佇足了好久不輕易離開,和他的愁一樣,無法排遣,卻也不願意鬆手放下,那是他的選擇,必須承受,或許他的逆風除行的執著,忍受著哀傷往復,才能夠為他的生命換來些什麼,他所渴求的,或許你我也一樣。沒有人有資格去嘲笑、批判某一個人實行生命的方式,順勢而流,終流進大海,和大家一起過平凡的生活;逆水探源的人呢,我堅信著,這是我想要的特別!因為夢想將會甜美到讓人幾乎忘卻辛苦,忘卻孤獨!
參考書目:《唐宋詞名作析評》陳弘治著 文津出版社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