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末作業繳交區(唐宋八大家散文)

#10998
趙潤澤趙潤澤
使用者

中文103 B991010053 趙潤澤

柳宗元山水文學的中心思想

一、參考資料二十篇
1.夏衛寧:《柳宗元山水文學的魅力》經濟與社會發展133-136,2005/07
2.孔妮妮:《柳宗元劉禹錫貶謫作品的對比研究》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1
3.姜欣:《柳宗元山水文學的藝術美》許昌學院學報64-65,2004/03
4.趙彥霞:《論柳宗元貶謫時期的思想及文學創作》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5. 鄭曉春:《柳宗元山水文學的藝術特點與文化意蘊》福建師范大學,2004
6. 趙欣:《柳宗元山水文學美學特點形成原因初探》新西部(下半月) 138+137,2009年08期
7. 劉紹衛:《柳宗元山水文學審美意識的心路歷程》柳州師專學報13-17,2003年04期
8. 趙利偉:《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個性特征及成因》前沿186-188,2003年11期
9. 袁茹:《柳宗元的學術研究與散文創作》安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10. 曹瑞麗:《柳宗元旅游文學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11. 謝春江:《論融儒道精神于一體的唐朝文人旅游》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4
12.施東斌:《柳宗元記體文研究》西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13. 史煥寶:《柳宗元道論思想與散文創作研究》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7
14.李長海:《柳宗元學術思想研究》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0
15.王菊芹:《清幽而又沉郁的詠歌_柳宗元山水文學的文化觀照》作家140-141,2008年16期
16.汪政:《論劉禹錫、柳宗元散文的構思立意》大家241-242,2010年03期
17. 王娟俠:《山水游記緣起論》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18. 周玉華:《論元結、柳宗元山水游記的文化精神》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60-72,2010年03期
19.陳家春:《論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美感體驗》山花131-132,2011年18期
20.高平:《論柳宗元的政治詩文》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二、選讀
1. 夏衛寧:《柳宗元山水文學的魅力》經濟與社會發展133-136,2005/07
2. 姜欣:《柳宗元山水文學的藝術美》許昌學院學報64-65,2004/03
3. 趙彥霞:《論柳宗元貶謫時期的思想及文學創作》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4. 鄭曉春:《柳宗元山水文學的藝術特點與文化意蘊》福建師范大學,2004
5. 劉紹衛:《柳宗元山水文學審美意識的心路歷程》柳州師專學報13-17,2003年04期
6. 趙利偉:《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個性特征及成因》前沿186-188,2003年11期
7. 史煥寶:《柳宗元道論思想與散文創作研究》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7
8. 王菊芹:《清幽而又沉郁的詠歌_柳宗元山水文學的文化觀照》作家140-141,2008年16期
9. 王娟俠:《山水游記緣起論》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10. 陳家春:《論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美感體驗》山花131-132,2011年18期

三、述評: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在永州革新失敗後,被貶謫永州,又被柳州刺史,死 於柳州。而這時期的山水文學就夏衛寧先生說法:「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一位宗師的地位,被張岱認為“古之記山水手”。」印證了柳宗元的山水文學的獨特地位,而就王娟俠先生所言:「柳宗元繼承晉宋山水,尤其酈道元的《水注經》,南北文風的優點,以多樣化筆法融情入景。」以及姜欣先生所言:「柳宗元貶居柳、永時期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他奇特的審美心理,使得他的山水文學呈現出獨具魅力的藝術形態:幽深、寂靜的奧境和高爽、廣闊的曠境。」兩位說明了貶謫時期對柳宗元的山水文學的繼承和藝術形態的影響。因此山水文學是柳宗元的文學佔極重要的部份。

柳宗元的山水文學的思想就鄭曉春先生所言:「由於佛教思想的影響,柳宗元張揚了思想主題,擺脫了儒家功利主義的審美觀,對山水進行了超功利的審美觀照,他有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失落、傷感、悲憤,但詩文中卻能以幽空、幽寒、幽憤的面目出現,讓人憤慨但不叫人頹廢,具有悲劇的積極的美學意義。」說明柳宗元山水文學中的美學意義,但我覺得雖然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而他是一個執著理念的人,影響他最深的是儒家思想,因此我比較同意趙欣先生所言:「柳宗元的山水文學更多的具有儒家的思想,這區別於更多的受佛、道影響的山水文學。如:陶淵明筆下的“鳥弄新歡節,冷風送餘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王維的“明月松澗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日冥》)……以上幾位大家的山水文學,更多的是自我自覺的追求……是“無往而不美”。但柳宗元走向山水,是獲罪遠遷,他筆下的山水無不烙印作者強烈而沉郁的情感。」明確指出柳宗元與深受佛道的文人的不同,因此可以證明柳宗元其實還是以儒道為中心,兼濟佛道思想。

以《永州八記》為例,就鄭曉春先生所言:「中國文人自古有悲秋情懷……在《永州八記》中可以輕易找到……如:“有泉幽寒然”;“視之既靜,其聽始遠”;“枕席而臥,則幽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人跡罕至,永之人未嘗遊焉”;“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幽,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相對於北方而言,永州秋天的氣溫是不會太低的,但柳宗元卻處處感受到蕭條冷落,除了自然環境的影響外,詩人主觀心靈的悲苦憂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特點的幽寒與色調的暗淡是是柳宗元詩文的兩個重要特徵,它們都是詩人孤苦寂寞的心境在外物上的投射。」

四、結論:

柳宗元的山水文學在文學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而他繼承了晉宋的山水文學。貶謫時期對他的山水文學造成極大影響,當中還有佛道思想的兼濟,寫出有如《永州八記》的代表作。但主要還是以儒家思想的積極入世為主,因此在文中仍可以看到柳宗元山水詩文也充滿孤苦沉郁的情感,說明沒有完全受到佛教思想的洗禮,作品中雖有超脫的情緒,但只是暫時性的。在柳宗元山水文學中幽深、寂靜的奧境和高爽、廣闊的曠境等的強烈風格。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