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91010012 劉耀華 從歐陽修的山水遊記與政論文探討其性格與文風
一、參考書目20篇
[1] 唐紅衛. 歐陽修的文藝觀[D]. 新疆大學, 2005
[2] 李奇. “怕后生笑”的歐陽修[J]. 文史春秋, 2006,(05)
[3] 王守國, 衛紹生. “文章太守”的文論架構———歐陽修文論的淵源、成就及影響[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01)
[4] 徐劍凌. 歐陽修與北宋古文運動[J]. 攀枝花大學學報, 2000,(04)
[5] 群忠, 錦生. 借書抄誦成名家[J]. 圖書館界, 1986,(01)
[6] 劉輝平. 試論歐陽修對北宋學風的影響[J]. 江西社會科學, 1991,(03)
[7] 彭錦. 歐陽修人生實踐的生命美學審視[D]. 華南理工大學, 2010
[8] 張貴. 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及其詩歌創作[D]. 西北師范大學, 2010
[9] 張虹. 歐陽修記體文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04
[10] 宋聚梅. 詩情畫意 秀麗多姿——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江西教育論叢.2003
[11] 胡方磊. 歐陽修散文經典的傳播與接受.福建師範學院.2010
[12] 趙劍華. 從《醉翁亭記》看歐陽修“與民同樂” [J]. 語文教學通訊, 2007,(14)
[13] 許寒梅. “醉翁”之意究何在?[J]. 初中生, 2007,(Z6)
[14] 董虎蘭. 暫時的愉悅 永久的悲涼——再讀《醉翁亭記》[J].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6,(09)
[15] 宋子江. 歐陽修:太守情寄醉翁亭[J]. 初中生世界, 2003,(30)
[16] 慶振軒. 其奧妙在醒醉之間——歐陽修貶滁心態散論.蘭州大學學報.2011
[17] 劉越峰. 論歐陽修在散文領域的創新精神.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1
[18]卓旻賢.歐陽修與韋應物的滁州山水書寫=Ouyang Xiu and Wei Yingwu’s Chuzhou Scenery.有鳳初鳴年刊.7 2011.07[民100.07]
[19]何寄澎.歐陽修「詩文集序」作品之特色及其典範意義=Ou Yang Xiu’s "Prefaces" to Collections of Poems and Other Writings: The Features and Meanings of the Sub-Genres as a Literary Paradigm. 臺大中文學報17民91.12
[20]黃坤堯.超越李白:論北宋詩壇的文藝氣象=Transcending Li Bo: On the Literary Atmosphere of the Poetic Arena in Northern Song Times.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1=42民91
二、選讀10篇
[1] 唐紅衛. 歐陽修的文藝觀[D]. 新疆大學, 2005
[2]卓旻賢.歐陽修與韋應物的滁州山水書寫=Ouyang Xiu and Wei Yingwu’s Chuzhou Scenery.有鳳初鳴年刊.7 2011.07[民100.07]
[3] 王守國, 衛紹生. “文章太守”的文論架構———歐陽修文論的淵源、成就及影響[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01)
[4] 徐劍凌. 歐陽修與北宋古文運動[J]. 攀枝花大學學報, 2000,(04)
[5] 胡方磊. 歐陽修散文經典的傳播與接受.福建師範學院.2010
[6] 趙劍華. 從《醉翁亭記》看歐陽修“與民同樂”[J]. 語文教學通訊, 2007,(14)
[7] 許寒梅. “醉翁”之意究何在?[J]. 初中生, 2007,(Z6)
[8] 董虎蘭. 暫時的愉悅 永久的悲涼——再讀《醉翁亭記》[J].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6,(09)
[9] 宋子江. 歐陽修:太守情寄醉翁亭[J]. 初中生世界, 2003,(30)
[10] 慶振軒. 其奧妙在醒醉之間——歐陽修貶滁心態散論.蘭州大學學報.2011
三、述平
1、概述
歐陽修是繼韓愈、柳宗元等人之後,古文運動的繼承者,而文出自然是歐陽修對文章風格的基本要求,也是他長期從事寫作的心得體會,因此在歐陽修的創作中曾多次提到文出自然的想法,不過他所強調的自然是文章要平易流暢,反對艱澀奇險,文章要文簡意深,反對華而不實,亦要有其獨特性,反對模仿抄襲。他同時也認為文章的風格需要多樣化,有山水遊記、政論文、傳記、碑誌類等。歐陽修自幼習韓文,受其影響深刻,文字風格不如韓愈雄渾壯闊,但清新秀美,不論是韓愈或歐陽修這類古文大家,均可從其為文風格中窺見其品德操守。歐陽修文風清新自然,也與他的處事為人有所關聯。而以下歸納後代學者對他的政論性文章與山水遊記所作的評論,分兩部分說明之。
政論文中十分特別的一篇是《與高司諫書》,在〈 歐陽修散文經典的傳播與接受〉一文中提到歐陽修在《與高司諫書》中,怒斥高若訥不盡諫官職責的行為,其文用詞嚴厲,有論者將其與韓文作比較,唐順之稱此書『太詬言,視《諍臣論》天淵也。』批評歐陽修言詞過於激切,不如韓愈《諍臣論》得體,然此篇論文作者則認同方苞『歐公苦心韓文,得其意趣,而門徑則異。韓雄直,歐變而紆餘;韓古樸,歐變而美秀。惟此篇骨法形貌皆與韓相近。』認為在歐陽修紆餘秀美的一貫創作中,《與高司諫書》的門徑更近韓文,但並非口定它與其他文章一樣具有歐陽修創作的獨特風格。此篇作者認為,《與高司諫書》的寫作年代是歐公年輕之時,又其為人忠君愛國,正直耿介,故與其婉轉的風格稍有不同,〈歐陽修的文藝觀〉此篇亦有同樣想法。
〈 “醉翁”之意究何在? 〉〈其奧妙在醒醉之間——歐陽修貶滁心態散論〉三篇皆有一共同主旨,即綜合歐陽修的詩文,聯繫其貶謫滁州的特殊背景,可以看出歐公憂斯內藏、閒放於外,其內心還是痛苦的。然〈 歐陽修:太守情寄醉翁亭〉則認為歐陽修是豁達的,他淡泊名利所以能作出〈醉翁亭記〉來『與民同樂』,〈從《醉翁亭記》看歐陽修“與民同樂” 〉一篇也認為歐陽修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所以〈醉翁亭記〉寫的是一個出世的歐陽修,亦無太多不得志的不滿。
2、評論
我較為認同〈 歐陽修與韋應物的滁州山水書寫〉一篇中說的,歐陽修試圖以外在美好山水來超越不平憤慨之氣,而轉化為愉悅和樂之心境,在詩文中表現為熱烈酣暢,以及平淡自然之二種風格,熱烈酣暢之樂如歐陽修〈豐樂亭記〉提到與當地人民相處之樂,從亭之命名為「樂」,則所樂之事,建立在豐衣足食、和樂無事的民生基礎上。其賞玩酣暢之樂,從〈醉翁亭記〉便可見,歐陽修山水之樂,常以酒助興,而非借酒澆愁,因此呈現出與天地萬物共享同樂,無論醉翁、遊人、山水、禽鳥每個存在都融會在一起,形成民胞物與的精神。綜觀這十篇期刊論文,從歐陽修的山水遊記、政論文的特色處著墨來評論歐公各個時期的思想與探究為文風格,而共同處則在於歐公較為婉轉淡然處世的思想反映在文風上則是平易流暢、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