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贈序類散文研究
一、學位論文
李珠海 《唐代序文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5月。
姜明翰 《中唐贈序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9月。
蒲彥光 《韓愈贈序文類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6月。
周珍儀 《韓愈贈序類散文篇章結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6月。
林怡君《韓愈送別文學研究》,中正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二、期刊論文
謝新華〈贈序文簡論〉,天中學刊,第十五卷第六期,2000年12月。
梅家玲〈唐代贈序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十三卷第一期,1984年。
黃振民〈論古文中之贈序文〉,國文學報,第十五期,1986年。
劉正忠〈韓愈贈序散文的藝術〉,大陸雜誌,第九十卷六期,1995年。
林君儀 〈韓愈贈序文的內涵與藝術技巧探究〉,中國語文,第九十九卷一期,2006年。
林琳、李丹〈奇、氣、巧、新—試論韓愈贈序散文的藝術特色〉,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八期,2003年8月。
周月華〈士得其所與不平則鳴-韓愈贈序文中的人才觀和文學觀〉,聯大學報,第三期,2001年3月。
林琳〈試論韓愈贈序散文思想內容的豐富性和複雜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八期,2003年10月。
胡守仁〈論韓愈之贈序〉,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八卷第二期,1999年5月。
李冰〈韓柳贈序散文初探〉,許昌學院學報,第二六卷第四期,2007年4月。
薛峰〈韓愈贈序之突變及贈序之傳播與接受〉,周口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三期,2004年5月。
何敏銳〈韓愈贈序芻議〉,前沿,第四期,2009年4月。
孟紅軍〈韓愈贈序類散文藝術特征探微〉,三門聯並技術學院學報,第三卷第三期,2004年3月。
薛峰〈論韓愈之贈序〉,南陽師範大學學報,第四卷第十一期,2005年11月。
李芳民〈論韓愈贈序文的創造性成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2年。
三、選讀篇章
林琳、李丹〈奇、氣、巧、新—試論韓愈贈序散文的藝術特色〉,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八期,2003年8月。
周月華〈士得其所與不平則鳴-韓愈贈序文中的人才觀和文學觀〉,聯大學報,第三期,2001年3月。
林琳〈試論韓愈贈序散文思想內容的豐富性和複雜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八期,2003年10月。
胡守仁〈論韓愈之贈序〉,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八卷第二期,1999年5月。
李冰〈韓柳贈序散文初探〉,許昌學院學報,第二六卷第四期,2007年4月。
薛峰〈韓愈贈序之突變及贈序之傳播與接受〉,周口師範大學學報,第二四卷第三期,2004年5月。
何敏銳〈韓愈贈序芻議〉,前沿,第四期,2009年4月。
孟紅軍〈韓愈贈序類散文藝術特征探微〉,三門聯並技術學院學報,第三卷第三期,2004年3月。
薛峰〈贈序之誕生及文體實踐〉,南陽師範大學學報,第四卷第十一期,2005年11月。
李芳民〈論韓愈贈序文的創造性成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2年。
四、述評
唐人贈序中,韓愈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意義,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以韓愈贈序為此類作品典範。故歷來學者對韓愈贈序類文章的研究為數不少,就所選篇章的研究面向與切入點而論,學者多由語言風格、思想、變體幾個面向進行研究。
(一)韓愈贈序類散文之語言風格研究
林琳、李丹〈奇、氣、巧、新—試論韓愈贈序散文的藝術特色〉歸納了韓愈贈序文章的四大藝術特徵,一是創作手法多樣、二是氣勢奔放、三是想像豐富、四是語言清新。
孟紅軍〈韓愈贈序類散文藝術特征探微〉則考察韓愈贈序類散文的風格,歸納出雄直、怪麗、委婉三項風格特徵。
(二)韓愈贈序類散文之思想研究
周月華〈士得其所與不平則鳴-韓愈贈序文中的人才觀和文學觀〉由韓愈的贈序類文章考察其士得其所的人才觀與不平則鳴文學觀
林琳〈試論韓愈贈序散文思想內容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則從中探析了韓愈的指陳時弊、排佛反道的政治觀、不平則鳴的文學觀、淡薄名利的人生觀。
(三)韓愈贈序類散文之變體研究
薛峰〈贈序之誕生及文體實踐〉從贈序整體的發展脈絡中,指出至中唐開始贈序的作用與本初的意涵不同,由韓愈開始出現變體。
何敏銳〈韓愈贈序芻議〉從被贈者的不同角度去探論韓愈在序中所融入的情感,歸結出同僚用義、秀才用勸、親朋用性、佛老用辟,並指出韓愈改變贈序文章道惜別的作用,而擴大了贈序類文章的內涵。
李冰〈韓柳贈序散文初探〉認為在繼承贈序文體的傳統將大量的議論引入其中,並用古文取代駢文。
李芳民〈論韓愈贈序文的創造性成就〉闡述韓愈贈序類文章的創造性貢獻,一是內容上的開拓;二是運用史傳體的寫作手法作贈序。
薛峰〈韓愈贈序之突變及贈序之傳播與接受〉則從贈序類散文的接受美學考察韓愈贈序類散文的突變。
綜述以上所選篇章後,可見韓愈贈序類散文的研究多樣性,學者除了由文章的語言風格與敘事手法進行考察外,也亦真對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有所探論,然最受關注的面向仍是韓愈贈序類文章的變體現象。
以上幾篇文章有題目與內容不相稱的現象,如〈韓柳贈序散文初探〉、〈韓愈贈序芻議〉、〈論韓愈之贈序〉。其中〈論韓愈之贈序〉並未提出創新的論點,只是略述韓愈贈序文的意涵,略舉幾篇賞析。
在研究範圍上的界定亦有很大的出入,薛峰〈韓愈贈序之突變及贈序之傳播與接受〉則指出韓愈的贈序類文章只有十五篇,然其他文章的數量皆在三十篇以上,略有幾篇的差異。
不論是語言風格、思想的研究,都呈現一個問題,即學者實則因前人觀點無法跳脫出來,由此受限,無法真對韓愈贈序類文章提出該文類的風格特點,無法由此辨別贈序類文章與其他文類之文章差異。而在思想層面的研究一樣有這樣的問題。唯有文類進行考察的研究者,從文類的定義出發,指出韓愈贈序類文章的新變之處,如以議論與史傳體的筆法撰文、化駢為散等創作手法,並且擴大贈序文章的內容。
透過以上對文獻的評述,發現縱使研究者重,已提出不少論點,有許多新穎的觀點,也有很多值得再探討的,甚至是在論述與研究方法有需要修正之處。不過能夠肯定的是在這些學者的努力之下,韓愈贈序類文章的研究勢必愈趨嚴謹。
(竹竹老師:對不起!錯過繳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