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末作業繳交區(唐宋八大家散文)

#10950
王尹辰王尹辰
使用者

析論柳宗元寄寓於文章中的貶謫情懷       b991010041 王尹辰

一、 參考書目

1、何沛雄:《再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明道中文學報,2009/09
2、李貞慧:《柳宗元貶謫時期文學研究》,靜宜大學中研所碩論,2005年
3、單麗燕;陳士珍:《「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論柳宗元後期詩歌》,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6卷1期(2010/03/26)
4、戴偉華:《柳宗元永州創作心態》,《唐代文學研究叢稿》,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4月
5、王婉萍:《柳宗元貶謫時期心態探析》,《台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2期,1998年4月
6、張婧;郭曉霞:《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成因》,語文學刊,2010卷8A期(2010/08/15)
7、吳崇榮:《囚山中暫得一笑─從〈永州八記〉探析柳宗元貶謫永州時的情感蘊含》,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2011/12
8、蔡政璋:《柳宗元山水文學研究》,東海中研所碩論,1984年
9、喻國偉:《柳宗元的創作主體論》,柳州師專學報,24卷3期(2009/06/01)
10、金容杓:《柳宗元散文研究》,臺灣大學中研所碩論,1985年
11、李愛民:《含蓄蘊藉 寄託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卷3期(2007/06/15)
12、翁瑞鴻:《柳宗元之流人文學與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研所碩論,2007
13、楊文榜:《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0卷6期(2007/11/01)
14、遊志誠:《論柳宗元遊記散文之思想傾向》,建國學報,1985/05
15、陳志信:《遊移於通脫與抒憤之間-論柳宗元的山水文學》,漢學研究,1997
16、鄭朝通:《王維、柳宗元生命情調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6/01
17、陳司直:《自柳宗元諷諭作品談其生命之悲怨情懷》,吳鳳學報,2004/05
18、許東海:《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政大中文學報,1期(2004/06/01)
19、王國軍:《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柳州師專學報,23卷1期(2008/02/01)
20、段醒民:《柳子厚寓言文學探微》,文津,1985/07

二、選讀十篇

1、何沛雄:《再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明道中文學報,2009/09
2、單麗燕;陳士珍:《「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論柳宗元後期詩歌》,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6卷1期(2010/03/26)
3、張婧;郭曉霞:《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成因》,語文學刊,2010卷8A期(2010/08/15)
4、吳崇榮:《囚山中暫得一笑─從〈永州八記〉探析柳宗元貶謫永州時的情感蘊含》,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2011/12
5、喻國偉:《柳宗元的創作主體論》,柳州師專學報,24卷3期(2009/06/01)
6、李愛民:《含蓄蘊藉、寄託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卷3期(2007/06/15)
7、楊文榜:《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0卷6期(2007/11/01)
8、鄭朝通:《王維、柳宗元生命情調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6/01
9、許東海:《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政大中文學報,1期(2004/06/01)
10、王國軍:《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柳州師專學報,23卷1期(2008/02/01)

三、述評
  柳宗元一生悲苦與他的政治生涯息息相關,而其文學成就正是建立在此之上。在他貶往永州之後,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都使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而艱困的生活環境加上心靈的苦悶,雙重打擊之下,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甚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柳宗元將其貶謫生涯所遭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的悲苦心情寄託到了文章之中,以下將從我選讀的十篇期刊論文中分類現今學者如何研究柳宗元寄寓在文章中的貶謫情懷:

(一)從〈永州八記〉中析論
   在《囚山中暫得一笑─從〈永州八記〉探析柳宗元貶謫永州時的情感蘊含》一文中,作者從〈永州八記〉諸篇文字裡,分析柳宗元表現在文字之中的情感寄託,一窺其寄寓在文章中悲喜心境的蘊含與轉變。將其分為三大主題:一、樂而忘返、超脫物我的愉悅;二、懷才不遇的孤寂與悲憤;三、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憂民情懷。而《含蓄蘊藉、寄託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也是以〈永州八記〉為基礎來加以論述,但是此篇與《囚山中暫得一笑》著眼處不同,《囚山中暫得一笑》是從大範圍著手,而《含蓄蘊藉、寄託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是從小地方來著筆,描寫柳宗元的所寄寓在花鳥樹木、山水中的情感,如其借山石以展現個性、借水、魚來表達情懷、借草木表現志趣、借佳山秀水遭棄置來抒發憂憤之感。有以小(花鳥樹木)見大(心情寫照)之感。
  《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一篇,則主要是依據柳宗元〈囚山賦〉等永州時期相關賦辭賦,重新審視柳宗元永州八記中閃躲於風景書寫背後的羈囚身影及其精神焦慮。
  《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也是以〈永州八記〉為根本,來探討柳宗元寄寓於其中的情感。而《再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將〈永州八記〉依照柳宗元所寫先後排序,從前而後看柳宗元的心境變化。

(二)從柳宗元本身以及其遭遇來析論
   《王維、柳宗元生命情調之研究》指出了柳宗元的孤寂生命情懷,他的孤寂
一方面來自政治上的失意,而另一方面來自與親友的分離,因而其內心有強烈的孤獨感,以至於內心一直無法逃脫於悲憤之外,只好將這鬱悶心境移情山水、訴諸文章。
   《「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論柳宗元後期詩歌》、《柳宗元的創作主體論》,皆是從柳宗元的性格特徵、政治遭遇、家庭生活下筆,進而帶出其悲苦心境,轉而訴諸文章的過程。

(三)從貶謫前後柳宗元創作文體、內容的變化析論
   在《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一文中,有對柳宗元不同時期
的詩文作品體裁做了簡單的統計,而從統計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在貶謫後那段時期的詩文創作出現了新的文體,如古賦、議辯、問答、對、騷等,占了其文體總類總數的三分之一。
   文章的內容可以決定形式,而從形式也可以看出其內容。觀柳宗文貶謫前的文體,多表、書、序、記等,而貶謫後,多做議論、問答、騷等,由此可看出柳宗元貶謫前後的文章形式、內容的改變。

(四)評論
  柳宗元的山水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他將情感寄寓在山水之中,使山水人格化,而其貶謫生涯中最重要的文獻資料,則非〈永州八記〉莫屬!在上述期刊論文中,有許多篇都是以〈永州八記〉為中心來加以延伸討論,包括柳宗元描寫山水的筆觸、寄寓其中的情感等,都是學者研究的議題。而其中最特別的為《含蓄蘊藉、寄託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一篇,不從其境遇下手,而從其作品中的花草樹木著筆,在這些期刊中,獨樹一格。
  而在這些期刊論文中,最獨特的為《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文中雖然主要是在闡述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但是裡面蘊藏了許多科學的佐證,如上述說到的統計數據,用科學的方法側面讓我們了解柳宗元文章的形式內容。
  而《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一文中,用詞十分的大膽,直說〈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創作世界中自欺欺人的一場山水文學騙局,如此犀利的言論吸引了我的目光,柳宗元於永州八記中的山水書寫,主要彰顯出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期因憂而遊的山水巡覽,而永州山水帶給柳宗元本身的情感基調,亦處處洋溢著驚奇、陶醉與快樂等主要情懷,換言之,閱讀永州八記常會給人山水頓時消解作者貶謫的苦悶心情,而《風景與焦慮》一文的作者,用永州最後階段的〈囚山賦〉來說明〈永州八記〉真正的精神,正是柳宗元永州十年的羈囚焦慮及其精神困境。此文文字的用字遣詞十分引人入勝,且其題目、內容皆環環相扣,值得令人學習!
  最後,《「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論柳宗元後期詩歌》、《柳宗元的創作主體論》等,這幾篇的論點以及切入的觀點,皆平淡無奇,都是敘述柳宗元的生平以及其遭遇,無法另有新意,實在有點可惜。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