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末作業繳交區(柳宗元)

#10603
何向芯*何向芯*
使用者

一、 生平

宗元字子厚。河東人。貞元九年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裏行。順宗朝擢禮部員外郎。坐黨 王叔文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 四年卒。年四十七。(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柳宗元 一(P.5753-2)

**********************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奭,高宗朝宰相 。父鎮, 太常博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搆思,與古為侔。精裁密緻, 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史/正史/舊唐書/列傳 凡一百五十卷/卷一百六十 列傳卷第一百一十/柳宗元/段8985)

二、 文章風格

1.真西山評〈封建論〉:「此篇間架宏闊,辯論雄俊,真可為作文之法。」

2.劉海峰評〈駁復讎議〉:「子厚此等文雖精悍,然失之過密,神氣拘滯,少生動飛揚之妙,不可不辨。」

3.方望溪評〈遊黃溪記〉:「子厚諸記,以身閒境寂,又得山水以盪其精神,故言皆稱心探幽、發奇而出之,若不經意。」

4.姚鼐評〈使得西山宴遊記〉:「字字不落空,人賞其布局之佳,吾謂其立法之密。」

5.茅鹿門評〈愚溪詩序〉:「子厚集中最佳處。」又曰:「古來無此調,陡然創為之,指次如畫。」

三、 總評

文學是苦悶的象徵,那些留下千古佳作的文士,少有一生安穩平樂,多經歷不少苦難、哀慟,他們將一生的遭遇,化為筆墨,訴諸文字,無數文人弼士,不僅寫出了他們生命的律動,也傳承了中國文學的神韻光彩。其中,屢遭貶謫的柳子厚即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柳子厚出生書香世家,雖然光景不若祖輩時繁華,但世代相承的文人氣節深植於血骨之中,而這番執著,也是日後仕途不順、屢遭貶謫後,他的文風被後世評為「沉鬱凝斂、冷峻峭拔」之故。
在性格上,柳子厚不若韓愈直言不諱,如〈三戒〉等寓言式文章,藉他物暗喻世道歪風,〈愚溪詩序〉通篇敘述大抵是對自身的暗比。由此觀之,相比於韓愈文章中的豪放大氣、直來直往,柳子厚的文中自有一股凝斂而不失中正之氣,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韓柳」自古並稱古文之首,我卻偏愛柳子厚文中內斂的精神。縱然韓愈文章中氣象萬千、豪放開闊,柳子厚內蘊氣勢、峰迴路轉的文風卻易使人咀嚼再三、反思良久。茅坤曾評道:「巉岩崱屴,若遊峻壑削壁,而谷風淒雨四至者,柳宗元之文也。」柳子厚文章中的沉鬱由此可知。
在政治上,柳子厚雖遭多次貶謫,心境變化萬千,卻依舊以民為本,苦民所苦,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幫助百姓。在柳州,他抱持著知識份子懷有的社會責任感,改善當地生活水準,其中有釋放奴婢、倡導植樹造林、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力排百姓生活陋習等。直至今日,當地的百姓仍感念他的德政,建廟築樓來祭拜他。
柳子厚一生的文采風骨,為後世代代傳唱,不僅是為他的重整當代文風的貢獻,也為他仁民愛物的精神所感動。現代社會不正是缺少這種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嗎?總而言之,柳子厚不只是政治家,也是名流千古的一代文豪,他的精神透過文章,使千年後的我們得以領略,並感念其風采。

四、 參考資料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漢籍文獻電子資料庫。
《全唐文》,漢籍文獻電子資料庫。
王更生編著:《柳宗元散文研讀》,初版,文史哲出版社。
卞孝萱、朱崇才注譯:《新譯柳宗元文選》,初版,三民書局。
姚鼐輯、王文濡評注:《評注古文辭類纂》,華正書局。
唐宋八大家報告.pptx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