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末作業繳交區(王安石、蘇洵)

#10592
王尹辰王尹辰
使用者

一、 作者生平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生於真宗天禧五年,卒於哲宗元祐元年,年六十六。少好學,年二十二成進士,四十九歲參知政士,開始變法;五十四歲,乞辭機務,六上疏而報可,出知江寧府,仍兼提舉經義局。五十五歲,復相,進尚書左僕射。五十六歲,乞退,十月以使臣罷判江寧府。五十七歲,還江寧,其後退居鍾山者十年,封荊國公,進司空。六十六歲卒,贈太傅。邵聖中,諡曰文公。

  宋史/本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仁宗嘉祐五年(P.245)
  五月戊子朔,京師民疫,選醫給藥以療之。己丑,京師地震。丁酉,詔三司置寬恤民力司。己酉,王安石召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丁巳,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宋史/本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仁宗嘉祐六年(P.247)
  六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丑,太白晝見。壬申,歲星晝見。丙
子,以司馬光知諫院,入對。戊寅,以王安石知制誥。

  宋史/本紀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神宗熙寧一年(P.263)
  二月己亥,以富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子,以王安石 參知政事。命翰林
學士呂公著 修英宗實錄。乙巳,帝以災變避正殿,減膳徹樂。甲子,陳升之、 王安石創置三司條例,議行新法。
六月丁巳,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呂誨以論王安石,罷知鄧州。

  宋史/本紀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神宗熙寧二年(P.270)
  閏月癸未,太白晝見。甲申,夏國主諒祚遣使謝罪。辛卯,詔:齊、密、登、華、邠、耀、鄜、絳、潤、婺、海、宿、饒、歙、吉、建、汀、潮等十八州知州,慶、渭、秦、延四州通判,其選並從中書,毋以恩例奏授。乙未,張昪以太子太師致仕。庚子,詔求直言。御史中丞王陶乞許舉知縣資序人為御史裏行,從之。癸卯,王安石出知江寧府。甲辰,詔:諸路帥臣及副總管,或有移易,依慶曆故事。乙巳,詔以孟夏農勞之時,令監司戒飭州縣省事,勸民力田,民有艱食者振之。

  宋史/本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神宗熙寧三年(P.275)
  十二月己未,詔立諸路更戍法,舊以他路兵雜戍者遣還。乙丑,立保甲法。
丁卯,以韓絳、王安石 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珪參知政事。賜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知縣王輔同進 士出身。庚午,夏人寇鎮戎軍三川砦,巡檢趙普伏兵邀擊,敗之。丁丑,增廣南攝官奉。戊寅,初行免役法。賜西蕃董氊詔并衣帶、鞍馬。庚辰,命 王安石提舉編修三司令式。壬午, 遼遣蕭遵道等來賀正旦。癸未,命宋敏求詳定命官、使臣過犯。

  宋史/本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神宗熙寧四年(P.278)
  四年春正月丁亥朔,不視朝。己丑,种諤襲夏兵于囉兀北,大敗之,遂城囉兀。自是夏 人日聚兵為報復計,言者以諤為稔邊患不便。壬辰,王安石請鬻天下廣惠倉田為三路及京 東常平倉本,從之。

  宋史/本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神宗熙寧七年(P.283)
  三月己酉,詔贈熙河死事將田瓊禮賓使,錄其子三人、孫一人。
庚戌,親策進士。置經局,命王安石提舉。辛亥,試明經諸科。丙辰,以四月朔日當食,自丁巳避殿減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己未,置諸路學官。壬戌,賜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十六人。甲子,交州來貢。丁卯,宰相上表請復膳,不許。詔進士、諸科並試明法注官。戊辰,置刑獄檢法官。庚午,封李日尊子乾德為交阯郡王。

  宋史/本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神宗熙寧七年(P.285)
  丙戌,王安石罷知江寧府。

  宋史/本紀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神宗熙寧八年(P.287)
  癸酉,以王安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己酉,頒王安石詩、書、周禮 義于學
官。九月庚申朔,王安石兼修國史。立武舉絕倫法。

二、 文章風格
  王安石其文章風格峭拔,結構講嚴,論說深透,文辭簡鍊。

1、劉海峰曰:「寥寥數言,而文勢如懸厓斷塹,於此見介甫筆力。」(王介甫《讀孟嘗君傳》)
2、方望溪曰:「三經義序,指意雖未能盡應於義理,而辭氣芳潔,風味邈然,於歐曾蘇氏諸家外別開戶牖。」(王介甫《詩義序》)
3、吳氏曰:「大家作文,必有自己在,絕不苟作。」(王介甫《讀刺客傳》)
4、茅鹿門曰:「看王文公文字,須識他筆力天縱處。」(王介甫《書李文公集後》)
5、茅鹿門曰:「荊公短文字轉折,有絕似太史公處。」(王介甫《讀孔子世家》)

三、 總論

  王安石一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鬥爭,他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他反對西昆派文人,認為「文者,務為有補於世用而已矣」、 「要之以適用為本」。正是由於王安石持有「適用」的文學創作觀念,他的詩文都具有濃厚的政治色采,是直接為他的政治鬥爭服務的。
  王安石的詩也和散文,都具有充實的政治內容,創作傾向十分鮮明。其論說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最為突出,不論長篇短製,結構都很嚴謹,說理透闢,語言樸素簡潔,散發逼人光芒。其學術根柢淵博,故為文文筆遒勁,思慮縝密,風格則剛峻峭拔。如《本朝百年無事答子》,通過對北宋百年來政治情況的分析批評,指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希望神宗在政治上能夠有所建樹,表現了他對現實形勢的關心和剛毅果斷的政治家風度;《答司馬諫議書》是一篇就新法答覆諫官司馬光的書信。文中針對司馬光所指「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逐一提出剖析辨駁,並重申變法的決心。文章理足氣盛,在委婉和易的語勢中,卻充滿勁悍剛銳之氣,其推行新法的堅定決心,昭然可見,不但充分顯現了王安石的人格與風格,也可以看出了文章風格與作家個性人格兩者間的密切聯繫。
  綜觀王安石一生,從年少時父親帶他遊歷南北之時,大概就奠下了他之後在政治上的大鳴大放吧!他一生奉獻於政治,對於政治有自己的信仰,即使天下人皆不諒解他,他仍要以一人之力力抗。其不屈的性格也為他招來「拗相公」的稱號,且不論他功過,其為國為民的一片丹心,即足以讓我們為他喝采!

四、 參考資料
1、《唐宋詩舉要》(復文出版 頁117)
2、《王安石》李勤印著,知書房出版社
3、《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華正書局
4、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5、《王安石評傳》羅克典編著,國家出版社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編輯,王文濡評註,華正書局
王安石.ppt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