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期末作業繳交區(韓愈)

#10594
趙婉均趙婉均
使用者

淺析韓愈其人

一前言

  從韓愈的生平入手,列舉其正論的說理性文章,及抒情性文章數篇,探討韓愈的文學特點,以及對時代的特殊意義。

二、生平介紹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其生平事蹟多收錄在新唐書及舊唐書中。
韓愈三歲而孤,從小天資聰敏又肯努力好學,待其稍長便能通曉六經和各家學問,因此,他中了進士以後為官正直,對官場各種不合理都能出言糾正,欲挽回日漸衰頹的國事。

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禦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
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韓愈憑著耿介的性格得到官位,卻也因為直言不諱觸怒黃帝將之貶官。不過他未就此消沉,當陽山令的期間還是致力於內政,並受到當地民眾愛戴。此後韓愈的仕途一直不是很平順,因為才高遭妒,此後又經遇數次謫遷。為此韓愈做《進學解》抒發心中的苦悶,卻也因此受到朝中大臣裴度的賞識,而有了升官的機會。

韓愈跟憲宗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好,除了有名的諫迎佛指骨外,在韓愈剛升回禮部侍郎時,就因憲宗想平定「蔡」地與當時的大臣們意見不合。雖然後來又隨大臣裴度出征淮西後立功而又升至刑部侍郎,但在群臣和憲宗的心中不免留下疙瘩。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為
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遝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

韓愈不認同動用大批人力物力迎佛骨的行為於是上了《諫迎佛骨表》,寧可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將想法表達給國君。其後雖然有大臣裴度和崔群極力勸說才讓他免於死罪,但還是免不了被貶到離王城甚遠的地方當潮州刺史。

這可說是韓愈在仕途遭受到最大的挫折,但他仍未放棄他秉持的出世理念。其中之一便是在潮州做的《祭鱷魚文》,當時潮州多鱷魚為患,自韓愈後便逐漸好轉。另一個是憲宗收到韓愈由潮州送來感謝不死之恩的表後,感到後悔於是將韓愈調到離京城較近的袁州,袁州當時盛行奴隸買賣,韓愈到當地任職後便將奴隸們都恢復自由,並且遏止了這種風氣的延續。

唐穆宗即位後,韓愈總算又得到升遷任職吏部侍郎,因此後人稱為韓愈為「韓吏部」。長慶四年韓愈過世,年五十七,皇帝又贈與他禮部尚書的官位,諡號曰「文」。

三、說理性文章

韓愈的文章說理清晰,舉例明確,一拋唐初以來駢偶為重的風氣。新唐書中,評論韓愈之文章:

  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
  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

一般我們讀過的韓愈文章不外乎是論辨類例如師說、原道等,因韓愈在論辯類的寫作上能切中要點,又完整表達出作者個人的思想,自成一種特殊的風格。

(一)原毀

「原」是韓愈自創的文體,以用來追溯本原,探討含意的文章,由韓愈的生平來看,他仕途不能說得上順遂,因此對官場的亂象等,產生了「古正今反」的想法,促成這種文體的產生。

《原毀》與《原道》相同,開頭便以點題到出會有毀謗、毀人利己這種行為的產生不是沒有原因,因現今之人不像古代君子能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文本分三個段落:一是描寫古人能以周公、舜為學習的對向,並能正視他人的優點且不咎其舊;二變以今人待己疏略寬鬆,卻用聖人的標準去對待他人,害怕他人的名聲以自己大。第三段做了結論,雖然造成毀謗的風氣有其本原,其實最主要還是由於怠惰與妒忌的關係;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養,妒忌的人不能接受別人修養自己。

韓愈作文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一方面也是勸勉後世不應學習今人的弊病,而應與古人看齊,全文樸實而嚴謹,以對比法突顯自我修養與從寬待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韓愈對於遭到貶謫較有正面積極的面對,自身所抱持的理想未因此而轉變,反而能以自身的遭遇為借鏡來告誡後人。

《獲麟解》中沒有像原道、原毀那樣強烈的說理性,他以其麟自比,感慨生不逢時。解的體例是用來辨析疑難,而韓愈在這其中以麒麟自喻,顯示他自負的性格,但是從「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為之不祥也亦宜。」一句則表現出他對身處時代的悲涼感。

韓愈的是表現在他不對朝中小人低頭的自負,而不因為自負而傷害自己使自己因為不見用而自傷哭泣,這是與同時代的柳宗元最不同的地方,從韓愈的文章中能感覺到他散發的氣度,和與小人對抗的意味。

(二)圬者王承福傳

除了述說己志的論辯類文章外,從韓愈得傳狀文章中也能見到他對人生的態度。《圬者王承福傳》中以泥水匠的話來說明人應各盡所能;描述一位泥水匠王承福不以其業為賤,而能致力於自己的職業。
篇中王承福認為自己泥水匠的工作既對社會有貢獻,且負擔的事小,盡力便能做好,也能因此得到該得的部分;不像一些富貴人家空有財產而不工作,招至家破人亡的下場為好。

這篇傳記中表達「任有小大,惟其所能」的想法,雖然韓愈認同王承福對工作的解釋,但對其人生態度卻不贊同。韓愈尊崇儒家出世的想法,認為王承福處事的態度太過獨善其身。由此可之韓愈就算遭到憲宗貶官也不辭官歸隱實因能效法孔孟的毅力,這個原因使他看待人生顯得積極。

四、抒情性文章

韓愈的說理性文會用對比和駢偶來加強文章的力量和氣勢,抒情性的文章也有此種特點,但溫和許多,能提高文章的流暢度,使情的表現不會過度隱晦,讓人能對於文句再思考一番便可了解其中含意。

(一)送窮文

  送窮原本的用意是要送走五個窮鬼,分別是智窮、文窮、學窮、交窮、命窮。這幾個窮鬼讓韓愈不合於當世並且仕途多舛,但後段藉由窮鬼的話說出這幾個「窮」雖然對眼下的生活沒好處,不過後世的學子將會藉由他們這幾個窮鬼,來認識韓愈的品格與氣節。

  文中多四字的駢偶句,讓句子讀來流暢,整篇主旨雖是在表明韓愈個人不誘於勢利的節操和抒發抑鬱不得志的憤慨,他以一種近乎詼諧的方式去表達,使文章更生動。姚鼐評論此文:

  諧語中有固窮主義,讀者幸勿略過。

韓愈遵從孔子「君子固窮」的精神,在言己志的同時,其文章也可看出尚新務奇、不落俗套的特點。

(二)柳子厚墓誌銘

  提到韓愈,不能不提其碑誌類的文章,當時韓愈幫不少人寫過墓誌銘,最有名的莫過於《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與柳宗原是文壇上的盟友,但卻是政壇上的競爭對手,在這篇墓誌銘裡韓愈回歸為一位學者的角度去評論他的一生。首段由柳宗元出身良好的家世入手,再將焦點轉到他的性格及學術成就上,韓愈不只讚揚柳宗元的為人,也對其年少輕狂作出評論。在描述柳宗元遭貶謫著一段時,韓愈著重描述他在柳州所做的貢獻及講學,之後更將柳宗元「以柳易播」的事蹟加以推崇。

  韓愈在寫的時不免將自身的遭遇投射到柳宗元身上,而認為人活著時雖然窮困、不為人重用,但是能傳到後世的功績莫過於文學詞章與為人稱道的傑義之事,因此才會特別著墨在這兩方面。

  他一面感嘆柳宗元生不逢時的時候,也有自我感嘆的意味在內。

五、總結

韓愈尊崇儒道,排斥佛老的精神在《原道》中就已充分表現,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盛稱其: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的文章在現代看起來雖然不免強辭奪理,例如《原道》和《論佛骨表》中多有曲解佛老來辯駁,但是就當時正往下墜的唐朝及百廢待舉的朝中而言,這種將道與文合一的言詞卻恰好達成了敲醒人心的作用,因此可說具有時代性的意義。

  從文章中也多次看到韓愈強調不隨世道浮沉的儒者形象,他的文章氣勢磅礡,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像姚鼐所推崇的「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文章雖然講聖人道道,卻能別出心裁獨成一種風格,這也許就是他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原因之一。

六、參考資料

評註古文辭類纂上、下  姚鼐 輯  華正書局(民93)
古文觀止(下冊)   謝冰瑩等 註譯  三民書局(1996)
新唐書    漢籍電子文件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30:868648351:10:/raid/ihp_ebook/hanji/ttswebquery.ini:::@SPAWN
中國文學發展史(中) 劉大杰 著 華正書局(民99)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