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文八大家—柳宗元
ㄧ.柳宗元之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後魏侍中濟陰公之系孫。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鎮,太常博士,終侍御史。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登進士第,應舉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敍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淒惻。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朗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於禹錫為執友,胡忍見其若是?」即草章奏,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州。會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法。其已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數千里皆隨宗元師法;凡經其門,必為名士。著述之盛,名動於時,時號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纔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
舊唐書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十 柳宗元傳
二.作品風格
1 方望溪曰︰「深切事情,雖攻者多端,而卒不可拔;又曰,氣甚雄毅,而按之實有虛怯處。」
2 吳氏曰︰「體勢雄俊,辭理廉悍,勁古宋以來無之。」
3 梅伯言曰︰「子厚之論封建勝耳,其他多辯所不必辯,震而矜之於義儉矣。」
三.總論
唐代的古文運動在韓愈的倡導下,固然已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但倘若沒有柳子厚在為文上加以發揚光大,對於古文運動的推展亦會是一件難事,所以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韓、柳」並稱之說。
柳子厚在年輕時就展露了他在創作方面的才能,十三位便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更在二十一歲時與劉禹錫同榜登科考中進士,而他也在這段時間投身到當時政治和文學的領域中,並且有相當積極的表現。永貞元年因為遭奸人陷害而被貶謫,子厚雖然為此感到相當無奈,但他還是為當地的百姓盡心盡力的付出,而當地的百姓也為了感謝他,建羅祠廟以紀念子厚之恩德。
柳子厚的散文,大致可分為論說、寓言、傳記、山水遊記等四類,多是具有豐富的現實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的作品,特別是在子厚遭貶謫至南方,深入接觸社會以後的作品尤精采。
四.參考資料
1 舊唐書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十 柳宗元傳
2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 … ewlio.html
3 http://ww2.worldone.com.tw/html/bookmar … -B2_03.doc
4 大字本 評點古文辭類纂 華正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