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5 月, 2009 7:14 下午
#8769
使用者
很高興紀康的回應。不過老師有多一點的想法。這位作者是談論大一國文的重要,由於他的身分不是老師,所以對時下的國文教學看法存在某些問題。
所謂大一國文不專注在字辭翻譯、作者介紹上,那是指相對於高中國文而言,對於以上兩者比重較輕。並且他說「該是立基於過去十二年所受過的國文教育,將整個古中國文化的各個面向,透過最簡單的篇幅,讓學生能融會貫通。」,這是在一種假定大家過去12年已經漸立豐富的國文基礎的情況下而談的,也就是對於字辭與作者,大家都有一個頗具基礎的了解。
當然大家對於「基礎」的定義不同,但是在老師接觸大一學生的國文程度後,我發現連文字的運用都發生問題的時候(例如,錯別字,車管會寫成「車館會」,「壘球」寫成「疊球」),我就會開始重新審視大家過去12年的基礎。
再者,作者說「讓學生若是對古典文化有興趣時,擁有自我進修的能力,也是面對外國朋友時,具有作簡單的介紹,或是提供解答管道的能力。」試問,如果字詞翻譯不通曉,如何擁有自我進修能力,如果文本作者不熟悉,如何面對外國朋友簡單介紹。不如大家做個測驗,用通曉簡單的文句,來介紹孔子與其「仁」的思想。
再如,英國有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大家能不能談談我們偉大的劇作家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