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102歷代文選期末作業繳交區(唐宋八大家生平)

#11827
謝旻融謝旻融
使用者

歐陽修 中文二 B011010032 謝旻融

一、生平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調西京推官。始從尹洙遊,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遊,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
  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立品服。顧侍臣曰:「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故事,必試而後命,帝知修,詔特除之。
  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以罪,左遷知制誥、知滁州。居二年,徙揚州、潁州。複學士,留守南京,以母憂去。服除,召判流內銓,時在外十二年矣。帝見其發白,問勞甚至。小人畏修復用,有詐為修奏,乞澄汰內侍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譖之,出知同州,帝納吳充言而止。遷翰林學士,俾修《唐書》。奉使契丹,其主命貴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爾。」
  知嘉祐二年貢舉。時士子尚為險怪奇澀之文,號「太學體」,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輒黜。畢事,向之囂薄者伺修出,聚噪於馬首,街邏不能制;然場屋之習,從是遂變。
  台諫論執中過惡,而執中猶遷延固位。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參知政事。
  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修以風節自持,既數被污衊,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甯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諡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
  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獨騖,眾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師尊之。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洵子軾、轍,布衣屏處,未為人知,脩即遊其聲譽,謂必顯於世。篤於朋友,生則振掖之,死則調護其家。
  好古嗜學,凡周、漢以降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立說於左,的的可表證,謂之《集古錄》。奉詔修《唐書》紀、志、表,自撰《五代史記》,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蘇軾敘其文曰:「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識者以為知言。(1)

二、古文辭類纂評論(2)

(一)方望溪曰:「歐公敘事仿史記,諸體效韓文,而辯論法荀子,其反覆盡意即複疊處皆似,觀春秋論下及秦誓論,可知其凡。」(本論中)
(二)姚氏(姚鼐)曰:「歐公之論,平直詳切,陳悟君上,此體為宜。」(為君難論下)
(三)茅鹿門曰:「敘事中帶感慨悲弔以發議論,其機軸本史遷來。」(唐書藝文志序)
(四)方望溪曰:「求其承接變換,渾然無迹,始知其筆妙而法精。」(唐書藝文志序)
(五)茅順甫曰:「數十年之間,易世者五,其所當州郡,分割畫次如掌。」(五代史職方考序)

三、心得

  「歐母畫荻」這是一個歐陽修幼時令人深刻的故事,出身寒門的歐陽修,四歲而孤,買不起畫筆,於是以蘆荻畫地學習,這無論是在古代抑或是現代,皆屬相當難得的,而其在逆境中還能以堅定的毅力向上努力學習更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更何況在時下人人皆買得起文具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立定目標、認真學習,不怕失敗,相信我們也會有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空。
  歐陽修的歌詞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慶曆五年以前為第一時期,其詞受到「柳體」與「晏體」的影響,表現出一種深婉與俗艷並存的風格。慶曆五年至治平四年為第二時期,由於人生體驗的深化,其詞風轉為疏隽。治平四年至熙寧五年為第三時期,由於徹悟人生,其詞風再度變為俊逸明秀。歐陽修無論是在幼時的勤學刻苦或是到了官場鬥爭時期的正義堅持,最後到了人生末端,更對人生有新的體會,也許歐陽修的人生就像水彩一樣,一開始無法清楚看見塗料的美,卻是在塗上一層一層顏料後,可以看見色彩的豐富性及美感。

四、參考文獻

(1)元 脫脫等編。《宋史》卷319‧列傳第七十八
(2)清 姚鼐 輯/王文濡評註。《評註古文辭類纂》(上),2004,華正書局,頁100、108、248、251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