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選期末報告(6/14前繳交)

  • This topic has 3,544 個參與人 and 26 則回覆.
正在檢視 27 篇文章 - 1 至 27 (共計 27 篇)
  • 作者
    文章
  • #7177
    芳穎助教芳穎助教
    使用者

    以一散曲主題,選兩位作家分析,
    作家朝代不限元朝,明清也可,但一定要是散曲。

    引用參考資料至少要五筆。

    #11498
    劉寶薇劉寶薇
    使用者

    B991010011 中文103級 劉寶薇

    本文將從散曲之閨情風格中,以關漢卿的大德歌及張可久的數篇作品為例,試深入分析。

    一、 關漢卿《大德歌》

    〈春〉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門銜泥。
    〈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繫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作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灑芭蕉。
    〈冬〉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哪裡是清江江上春?香閨裡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這四首大德歌,在黃丕烈校本中,將其補題為春、夏、秋、冬,正好是依據季節的感發來表現女子的閨情。
    首先〈春〉開頭就用了比興的手法,聽到在燕子不如歸去的叫聲,想到春天都回來了,愛人怎麼還沒回來?接著描寫出獨自等待的憔悴,這段期間一點音訊也沒有,不知道你過的好不好,最後一句的雙燕,更對比出女子一人的孤寂,連燕子都是成雙成對,但我卻還一個人在這裡等著你回來,雖然都沒正面描寫,但從景物的刻畫中,就將女子的心境表露無疑了。
    〈夏〉和〈春〉相比之下,用字及情感顯得較為直接,用「俏冤家」來形容對方,顯示出有種愛、怨交織的感受,第三句就描述不知道愛人又到哪裡去玩樂才不回家,有怪罪的味道存在,最後兩句借用了漢代張敞畫眉的典故,羨慕他人感情的甜蜜,但自己卻沒有這樣的福份,美好的容貌都隨著時間而漸漸的凋零,羞愧了戴在身上的美麗飾品。
    秋天是最容易引起傷感的季節,風吹雨落加深了淒涼之感,連睡仙陳搏,也無法入睡,秋蟬鳴叫以及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都使得不佳的心情更加的煩悶。此首藉著景物的描寫,來加深女子的孤寂憂愁。
    進入冬天,萬物寂靜的時節,白雪紛飛,遙想著春天江上美好的景色,外面下著大雪,閨房裡被冷落的我又有誰會來探望了,只有自己憔悴的憑欄遙望,後兩句也道出,女子在寒冷冬天中,獨自一人的哀悽。
    綜觀〈春〉〈夏〉〈秋〉〈冬〉四首,關漢卿利用季節的特色,用不同的筆法來敘述女子等待情人回來的心情,很有特色,不論是直接描寫或是藉景抒情,都寫的恰到好處,是很出色的作品。

    二、張可久

    《天淨沙》閨怨
    檀郎何處忘歸,玉樓小樣別離,十二闌干遍倚。犬兒空吠,看看月上荼蘼。 

    《清江引》春思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清江引》秋思
    自從玉關人去也,寂寞銀屏夜。風寒白藕花,露冷青桐葉,雁兒未來書再寫。

    《塞鴻秋》春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雲恨雨芙蓉面,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閒團扇。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一行行寫入相思傳。

    第一首,一開頭便問自己的愛人到哪去了,都忘記要回來,想到當時的別離,獨自倚著欄杆,「空吠」的「空」字,也襯托了孤寂感。「荼蘼」二字,是來自一種春末夏初所開的花,荼蘼一凋謝,也代表花季結束了,固有結束前最後絢爛的意思,用在此處,有暗示女子感情即將結束的淒涼感。

    《清江引》春思,黃鶯在象徵別離的柳樹梢啼叫著,下句化用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還剩下幾天春天就要過去了,春天總是讓人容易犯相思,梨花小窗裡的佳人,正在為相思藉酒消愁呢!

    下一首開頭便回想當初的分離,而現在只剩我一人,寒風吹著白藕花、冰冷的露水在青桐葉上凝結,最後一句描寫的最能讓人感受到女子對情人的思念,往南過冬的燕子都還沒回來,我想給你的信,又寫了一封。感情很真摯。

    《塞鴻秋》春情 
    稀疏的星星高掛天際,淡淡的月色、冷清的庭院,愁、恨都掛在芙蓉般美好的容顏上很寂寞傷心,下句引用了宋曾慥類說引《麗情集.燕女墳》的典故,在燕子足上繫上紅線,希望燕子明年能再回來作伴。看著自己形單影隻覺得很惱人,這裡也運用了《異苑》中罽賓國王與鸞的典故,深刻的表現出女子的內心感受。搖著象徵團圓的團扇,香爐裡沉著煙,池塘中的落花也破碎成片,這一切都寫進了相思傳裡。

    三、 關漢卿與張可久比較

    關漢卿是元曲鼎盛時期的劇作家,他的散曲風格豪放,語言通俗口語,有曲之本色。也好用白描的手法,他的散曲多寫男女之情,對女子的內心刻畫鮮明,寫離愁也很真摯。
    張可久是雅化時期代表,他的作品就沒有關漢卿那麼通俗,小山以雅正清麗為主,亦有許多雕字琢句之處,重格律、喜用典故,從《塞鴻秋》春情,中便能看出、化用詩詞的句子、講求蘊藉等,反而少了曲的本色。
    兩人風格也從上面的作品舉例中明顯能看出來,關漢卿的用字較直白、豪放,借景來襯托女子的內心,小山的文字較典雅,喜好用典來加深對女子的刻寫,兩者各有其不同的風格,但都將女子孤寂等待良人回來的內心,描繪的非常深刻,都是很棒的作品。

    四、典故補充

    1、蛾眉淡了教誰畫: 出自漢代張敞畫眉
    漢朝時期,京兆尹張敞為官沒有官架子,經常在散朝後步行回家。他和他的太太感情很好,因為他的太太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畫眉後,才去上班,於是有人把這事告訴漢宣帝。一次,漢宣帝在朝廷中當著很多大臣對張敞問起這件事。張敞就說“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意思是夫婦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你只要問我國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太太畫不畫眉,你管它幹什麼?張敞每天都為他的妻子畫眉毛,而且技藝十分嫻熟,畫出的眉毛十分漂亮,漢宣帝為此將他們樹立夫妻恩愛的典範,後世以此為典,津津樂道。

    2、便作陳摶睡不著:
    陳摶想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不願作官,於是作了這篇,說明自己愛睡覺,睡功了得,非常的豪放灑脫。
    原文如下: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氊,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惊,臣當其時正酣睡。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説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閑氣。怎如臣,向青山頂上,白雲堆裏,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昇,紅輪西墜!

    3、雨細清明後:化用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

    4、傷心燕足留紅線:宋曾慥類說引《麗情集.燕女墳》
    宋末妓女姚玉京後夫敬瑜,敬瑜死後,玉京守誌奉養公婆。常有雙燕築巢於梁間。一日,其中一隻被鷙鷹捉去,另一隻孤飛悲鳴,停在玉京臂上,似要與她告別。玉京以紅線係燕尾,囑咐明年再來作伴,明年燕子果然來到,此後相伴六、七年。到玉京病死那年,燕子也飛到墳地悲鳴而死。

    5、惱人鸞影閒團扇:《異苑》中罽賓國王與鸞的故事。
    罽賓國王購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其類則鳴,何不照之以鏡?」王從之。鸞睹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
    詩曰:聞續鸞膠不斷弦,貞心炯炯向誰傳;明明鏡裏翩躚影,哪信空花盡幻緣。

    五、資料來源:

    1、奇摩知識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6052402886
    2、奇摩知識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6051008540
    3、奇摩知識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9102907543
    4、奇摩知識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9060210287
    5、奇摩知識家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 0041901052
    6、百度百科-張敞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687.htm#6
    7、古詩詞網
    http://www.gushici5.com/ncye.html
    8、作家小傳-張可久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 … r/long.htm
    9、元曲鑑賞-張可久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f … ead&id=835
    10、荼蘼
    http://www.wretch.cc/blog/lmhs1019/5062667
    11、物猶如此 徐鶴子 貞烈鑒第三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778&cid=55&page=6
    12、《曲學概要》羅麗容著 里仁書局出版
    詞曲選期末報告.doc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449
    洪若庭洪若庭
    使用者

    一、前言:
    元代的學術思想淪入了黑暗時期,但從文學史的觀點上來看,元代卻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新的政治局面下,由於成是經濟的高度發達,加上外來文化生活的影響,促使社會環境發生激烈變化,從而使舊有的精神、意識、習慣信仰動搖、解體,於是文學得到新的發展,市民文學大大發展出來。
    而這種新興的文學,正是群眾所欣賞的散曲和雜劇。古文詩詞大多都承襲著前代,跳不出唐宋諸家的圈子。唯有這些新起的散曲與雜劇,無論形式或精神,都具有新的面貌和創作精神,在當代表現出新興的藝術力量。
    所謂元曲,實包含兩個部份:一是散曲,一是雜劇。散曲可以說是元代的新體詩,雜劇是元代的歌劇。散曲的內容分成許多不同的主題,有諷刺辛辣、閨情、隱逸、懷古等等。以下筆者將針對諷刺辛辣的主題,從關漢卿、馬致遠兩位元曲大家去詮釋這個諷刺辛辣主題。

    二、正文
    曲是市民文學,曲家們利用曲來描繪時代。元朝吞金滅宋之後,中國的土地人民都歸之於蒙古統治者的底下,封建時代到極致黑暗、人民生活痛苦,曲家用諷刺辛辣的主題表達對生活的不滿。
    (一) 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箇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嚥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啊!那其間纏不向煙花路上走。
    分析:
    《太和正音譜》云:「關漢卿之詞,如瓊言醉客。」關漢卿的諷刺辛辣在他的作品中表露無遺,他很敢說,因為他有自己堅定的人生信念,他藐視一切痛苦;他堅信生命是自己的,所以要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堅定地往前走。
    在《不伏老》中,他選擇了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在首曲〔一枝花〕中,詩人以濃烈的色彩渲染了「折柳攀花」、「眠花臥柳」的風流浪子生活。
    「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句中的「出牆花」與「臨路柳」均暗指妓女,「攀花折柳」則是指為世俗所不齒的追歡狎妓。然而,有意識地將它毫無遮掩地縈於筆端,恰恰是體現了他對封建規範的蔑視和對自由生活的肯定。
    「浪子風流」,便是他對自我所作的評語。浪子,這種本是放蕩不羈的形象,在此更帶有一種不甘屈辱和我行我素的意味,因而結句寫道:「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半生來」,是對詩人自己「偶倡優而不辭」(《元曲選序》)生涯的概括;「一世裡」,則是表示了他將在一生中的著意追求。
    在〔尾〕曲中,那種桀驁不馴的情緒就達到了高潮。
    「銅豌豆」原元代妓院對老狎客的切口,但此處詩人巧妙地使用雙關語,以五組襯字來修飾「銅豌豆」,賦予它以堅韌不屈、與世抗爭的特性。
    正由於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正由於他對統治階級的堅決不合作態度,關漢卿才用極端的語言來誇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書會才人的全部生活:「我也會圍棋、會蹴鞠(踢球)、會打圍(田獵)、會插科(戲曲動作)、會歌舞、會吹彈、會嚥作、會吟詩、會雙陸(一種棋藝)」。
    在這大膽又略帶誇飾的筆調中,在這才情、諸藝的鋪陳中,深蘊一種豪情,一種在封建觀念壓抑下對個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
    至此,筆鋒一轉,在豪情的基礎上全曲的情感基調也達到了最強音做結:「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還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陰間)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這種對人生永恆價值的追求,對把死亡看作生命意義終結的否定,正是曲中詼諧樂觀的精神力量所在。
    《陽春白雪.序》云:「造語妖嬌,適如少美臨杯,使人不忍對殢。」

    (二) 馬致遠《夜行船》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晉耶?【落梅風】天教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看錢奴應將心似鐵,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鳩巢技拙,葫蘆提一恁裝呆。
    【撥不斷】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竹籬茅舍。
    【離亭宴歇】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著,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分析:
    在他的【夜行船】套曲中,他否定了封建歷史上的功名富貴,指出了王侯將相的虛幻無常,用辛辣的筆鋒刻畫出這些人醜態百出的形象。
    舊社會中爭名奪利的醜惡現實,把那些心硬如鐵的守財奴和那些醉心於名利的人,一天到晚忙碌奔走,比作「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同時又表現出自己熱愛竹籬茅舍的生活。
    周德清《定格》評此詞:「不重韻,無襯字,韻險語俊。諺曰百中無一,余曰萬中無一。」
    筆者認為馬致遠的諷刺辛辣主題描寫,跟他的生活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在他的曲裡,時時描寫他自己的身世,他曾經追求過功名,但因為沒有太大的成就而感到失望,因此隱居山水之間,寄情詩酒。
    筆者覺得馬致遠的隱居並不是真隱,而是一種變相的諷刺辛辣。在他的曲裡可以看到,他一方面刻畫爭名奪利之人的醜陋,一方面勸說大家歸隱,但雖然表面上說自己熱愛竹籬茅舍生活,但從他的曲中刻畫的醉心名利之人的反面來看,他是在譴責政府的無能,任用那些醜態盡出的人卻沒有任用他這個人才。
    朱權《太和正音譜》讚之曰:「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而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非鳴於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
    任中敏《曲譜》卷二云:「雜劇推元四家,余謂散曲,必獨推東籬,小山雖亦散曲專家,終是別調耳。」
    三、結論
    元代漢族受到壓迫,中國人民都歸之於蒙古貴族統治者的底下,受到許多不公平的對待。而元曲正是這個時代發展出的新文學,曲家們以這種文學體材為載體,描摹這個時代的樣貌,抒發對時代的不滿。
    諷刺辛辣的主題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主題,以上筆者分析了關漢卿和馬致遠兩位曲學家的諷刺辛辣。馬致遠是變相的諷刺,表面歸隱實則諷刺的政府的無能,不懂得任用賢才;關漢卿則是直接諷刺,因為他堅信生命是自己的,所以要按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堅定地往前走,絕不屈服。
    我們都需要像關漢卿馬致遠學習,學習對自己不滿的事情,勇於發聲,就像關漢卿所認為的,人生是自己的,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去踏每一步路、描摹自己的夢。

    四、參考資料
    1.劉大杰《中國文學史下冊》台北市:華正書局。
    2.王綱輯考《關漢卿研究資料匯考》中國戲劇出版社。
    3.羅麗容《曲學概要》台北市:里仁書局
    4.朱自力、呂凱、李崇遠選注《歷代曲選注》台北市:里仁書局
    5.華藝線上圖書館
    詞曲選期末報告.docx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446
    呂長紘呂長紘
    使用者

    本文從散曲「愛情」的風格,來分析張可久及喬吉的兩篇作品。

    一、喬吉<春思> <即事>:

    憑闌人•春思
      淡月梨花曲檻傍。清露蒼苔羅襪涼。恨他愁斷腸。爲他燒夜香。

    天淨沙•即事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
      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分析:
    第一首曲是女子思念遠方情人的小令。曲中以春夜為背景,是因為濛濛月夜襯托梨花幽香,最能引發女子的情懷,當女子心有所屬的時候,在這樣一個夜晚,最容易洩漏心事。末兩句最為精采「恨他愁斷腸,爲他燒夜香。」表明了女子又愛又恨的矛盾心情,會為他憂愁斷腸,分明對對方有著極深的愛意,然而對方卻沒有相對的回應,這使得女子心生怨恨,雖然嘴上說恨,行為上卻為對方燒香祈福,摯愛之情表露無疑。

    第二首曲子在元曲中獨樹一格,因為全曲皆由疊字組成,頗具特色。全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頭兩句寫景,後三句寫人,作者先刻劃喧騰熱鬧、鳥語花香的春景,將愉悅的心情點出,以便塑造別後重逢的歡喜情懷,尤其「真真」更強調了真實而非夢幻,使得讀者也強烈感受到這股喜氣。後半段對戀人的描述,著重在舉止媚態,「風韻」「嬌嫩」「停當」諸詞語均可讓人感覺到女主角的神情外貌。久別相逢,最可喜的就是容顏依舊,青春依然,如此往日歡愉必可重現。

    二、張可久<秋夜閨思><春晚次韻>


    [雙調]折桂令 秋夜閨思
      剔殘燈數近寒更,自別了鶯鶯,誰更卿卿,竹影疎櫺,蛩聲廢井,桂子閑庭,淹淚眼修看畫屏,瘦人兒不似丹青,盼殺多情,遠信修憑,好夢難成。

    [黃鍾]人月圓  春晚次韻
     萋萋芳草春雲亂,愁在夕陽中,短亭別酒,平湖畫舫,垂柳驕騘。
    一聲啼鳥,一番夜雨,一陣東風。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

    分析:
    第一首曲,是張可久藉<西廂記>的故事,以崔鶯鶯的口吻,訴說她與張生別離的相思,雖然是舊故事來寫,然而兩情相戀,剪不斷的離愁煎熬,本是天下有情人的共相,自然就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了。首兩句就刻畫出一幅深夜中孤苦難眠的景象。再三句藉閨房周遭景物的描繪,反映她心中所困、眼中所見,都有如這般淒涼景象。然後把鏡頭從閨房之外拉到房內,忽地移落在彩色繽紛的畫屏上,睹物思人,被淚水淹沒的雙眼,朦朧中彷彿看見了昔日與情人恩恩愛愛的情景。最末句「好夢難成」:既然兩人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相見,就相見再夢裡吧。如果能在虛幻的夢中相見,也足以聊慰相思的痛苦了,但是殘酷的現實卻不時敲醒幻想,不僅好夢難成,無限的憂慮,陣陣在心田裡縈迴不已,愈加使得鶯鶯相思難眠了。

    第二首曲,描寫晚春時節的離愁別緒。首兩句,敘述在晚春的某一個黃昏,心中無限憂愁,以致萋萋芳草都顯得十分凌亂。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往往能影響視野觀感,所以芳草春雲「亂」夕陽無限「愁」,可為情景交融。接下來的三句說明愁從何來?原來是回想到了當時與意中人相別的情景。在短庭設下了別酒,平湖中畫舫正等著出發,騎在馬上折柳送別,這是多麼悲傷,難捨的畫面阿。「一聲啼鳥,一番夜語,一陣東風」這是暮春時的景象,春天即將遠離,正象徵著離人心中的「春天」遠去,最容易勾起離愁,於是作者畫用崔戶桃花詩,以「桃花落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來比喻與家人分離的惆悵。全曲的用詞、用典景物描寫,都脫離不開「愁字」,讀來倍感淒涼。

    三、張可久與喬吉的比較:

    張可久是元代後期最負盛名之散曲家,畢生精力全貢獻在散曲的創作上。就題材言,抒情、即景、送別、贈答、懷古、詠物、說理、談禪等等,無所不包;而作品之多,為元代曲家之冠。就風格言,張可久曲作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的現象。他是元代散曲「清麗派」的代表,作品脫離散曲原有的白描特色而入於雅正,雖不免太注重形式美,但清麗的風格,代表了元代後期散曲的最高成就,與喬吉並稱為「元曲雙璧」。喬吉,以雅俗兼具,「出奇制勝」為創作特點,風格雅正婉麗。明‧李開先曾評之:「蘊藉包含,風流調笑,種種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為文。」亦即說明喬吉的作品,有「奇」以及「俗」的成份在。這是迥異於張可久的最大之處。

    四、參考資料:
    1.沈惠如選注《袖珍曲選》台北市: 里仁書局
    2. 張夢機主編《杜鵑啼情 散曲賞析》台北市: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羅麗容《曲學概要》台北市:里仁書局
    4. 張可久 散曲集
    http://www.xiexingcun.com/shiciqupianqu/09/i037.htm
    5.喬吉:散曲集
    http://www.xiexingcun.com/shiciqupianqu/09/i016.htm

    #11443
    歐玟秀 shower歐玟秀 shower
    使用者

    前言:
    元曲一詞,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雜劇兩類文體。散曲是元代北方民間新興起來的一種口語味比較濃厚的雅俗共賞的新詩體;雜劇,於曲文之外,還夾雜著賓白、科介,以表演故事。這兩種新興的文學,在當時大放光芒。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人們都認為元曲與唐詩、宋詞,在中國韻文史上可以鼎足並峙。而現在要討論的是散曲的部分,我選了關漢卿和馬致遠這兩位作家,針對他們描寫情愛的散曲作分析。

    關漢卿
    關漢卿的散曲,大部分存在楊朝英編的《陽春白雪》和《太平樂府》中。他的散曲以寫情為多,另有一部份是抒發自己的,很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來,他的風格以清麗為主,梁乙真云:「他的散曲的作風,頗異於他戲曲的作風。他的戲曲以雄奇排異見長,極汪洋恣肆感慨蒼涼之致;但他的散曲,卻以婉麗見長,然有時亦非常的豪辣灝爛。」
    關漢卿在散曲方面,善以婉麗手法,寫男女情懷,所表現的非常深刻細膩。以下舉幾例:

    1. 雲鬟霧鬢勝堆鴉,淺露金蓮簌絳紗,不比等閒牆外花。罵你個 俏冤家,一半 兒 難當一半 兒 耍。(仙呂 一半兒 題情一)

    賞析:這首曲對女子的妝飾容態有動人的描繪,而末尾兩句,更見情愛之暱。前三句以靜物寫生的方式描寫赴約女子的美,後二句寫約會男女打情罵俏的媚,首句歌詠女子烏黑亮麗的髮絲,以「雲鬟霧鬢」塑造女子的青春柔媚,象徵女子的美,其次以雙趾微露的金蓮款移,絳紗紅裙的搖曳生姿,寫其嬝娜嬌媚情態;「金蓮」之「金」,「絳紗」之「絳」,正用以襯托精金美玉般的雍容華麗。第三句以「不比等閒牆外花」去除風塵脂粉或野草閑花的輕薄遐想,歌頌她的典雅,不比凡俗的氣質。但即使是典雅端莊,戀愛中的女子仍有許多情思嬌媚,因此後二句以動態之筆,寫其含嬌帶嗔,微怒微責,既愛又羞的複雜心理、行止,應是男女雙寫的幽會情境,以淺顯的語言,寫活男女愛戀之情。

    2. 席上尊前,衾枕奈無緣。柳底花邊,詩曲已多年。向人未前敢言,自心中禱告天。情意堅,每日空相見。天!甚時節成姻眷?(雙調 碧玉簫六)

    賞析:男女柳底花邊詩曲多年,但仍未能成姻眷。這位女子雖然心中情意堅,但不敢向人道出,只有暗自禱告上天,對女子的羞怯心理和真情愛志,都表達得很生動。此曲首四句亦作隔句對,五六兩句亦作六字相偶。

    3. 你性隨邪,迷戀不來也。我心癡呆,等到月兒斜。你歡娛受用別,我淒涼為甚迭!休謊說,不索尋吳越。咱,負心的教天滅!(雙調 碧玉簫五)

    賞析:這首曲對女子焦慮苦待的心情,以及埋怨責怪的口氣,都寫得很生動。此曲首四句作隔句對,五六兩句作六字相偶,均合常格。

    馬致遠
    明朱權評「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並躋為元人第一,王國維亦謂東籬「高華雄渾,情深文明」此等推揚,以之衡致遠之散曲,尤為允當。他的散曲成就遠超過雜劇,散曲是真正能夠代表他在曲壇上的高超地位的。馬致遠散曲的風格,一般都認為是屬於豪放的,研究散曲史的人也都把致遠歸入豪放派,其實致遠的散曲,因為作品豐富,描寫的題材廣闊,再加上他的文思才華,所以表現上來講是多方面的。以下舉幾例:

    1. 心間事,說與他,動不動早言兩罷。罷字兒磣可哥你道是耍,我心裡怕那不怕。(雙調 壽陽曲七)

    此曲說明對方對情戀不夠真摯,常以戲耍態度處之,而自己則甚為認真,好言相勸,文辭非常坦白樸素,但已足表達情意。
    任訥評此曲云:「此曲所寫之情,乃人之明明於我薄倖者,而我始終原諒之,祇人以為要,不認真,自己則矢志堅貞,以待他人之挽回於萬一,絕無怨恨之意,可謂深得風人溫柔敦厚之旨矣。顧其文,全用白描,無論雅俗之材料,都不借重妝點。此恰與清麗一派相反,故亦認為豪放乃完全脫離意境之豪放而豪放者,豪放之第三義也。… …」(《散曲概論》卷二)
    任訥為此乃脫離意境之豪放,一切全用白描,不用妝點,所言甚是。

    2. 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一聲欲滅。(雙調 壽陽曲三)

    賞析:此曲也為言情散曲。在封建社會,女子受著封建禮教的種種束縛,因此在愛情方面也只能處於悲傷感懷、等待思念的境地。以四周景物以及氣氛,陪襯淒傷的心情,兩相輝映,更加深刻。最後說「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一聲欲滅」這長吁一聲,以代表寫不盡的心思,流露不盡的哀愁,真是含蓄而又深刻。

    3. 他心罷,咱便舍,空擔著這場風月。一鍋滾水冷定也,再攛紅幾時得熱。(雙調 壽陽曲十五)

    賞析:這是寫所愛之人已對自己冷淡,自己也只好放棄,末尾兩句「一鍋滾水冷定也,再攛紅幾時得熱」表示愛情的無法挽回,雖有惋惜,但卻沒有怨恨,這首曲也寫得很含蓄。

    總結:
    綜觀來看,關漢卿的散曲風格以清麗為主,寫情的作品為多,也表現出他細膩的手法婉麗的辭情,我認為應該跟他生長的環境有關,畢竟長期生活在那樣風流又放蕩的環境中,對於社會許多面向體認非常深,很多下層社會的生活情形了解的非常清楚,尤其是男女情愛方面更是深深的影響到他,甚至是他的戲劇,這正是他在作品中表現得如此深刻的根本原因所在吧;至於馬致遠,雖多風格豪邁之作,但對寫情也很擅長,他的描寫情愛思念的曲,是別具一種風格的,可以說是既深刻而又含蓄,既莊重而又蘊藉,我想這就是豪放派曲家寫情的不同吧!不會像婉約派的那般,寫得如此含蓄內斂,豪放派的曲家寫曲時,多了那份豪情,把情感描寫得更加深刻又遼闊了!

    參考資料:
    1.《元曲新賞4 關漢卿》賀新輝主編
    2.《關漢卿研究》徐子方著
    3.《關漢卿》溫凌著
    4.《關漢卿考述》盧元駿著
    5.《元曲新賞7 馬致遠》賀新輝主編
    6.《元曲研究一》賀昌群、孫楷第著
    7.《元代散曲論叢》王忠林著

    #11442
    張小允張小允
    使用者

    一、前言:

    元代,是個風雨飄搖的社會,這種異族統治下的專制極不平等對待下,讀書人漸漸找不到可以出頭的機會,所以將自己的才華和滿腔的鬱悶化做文字,藉以遣懷。作品內容有很多種,以下舉元曲之精髓-諷喻世情之風格來作探討,並且以馬致遠和關漢卿兩人之作品論述分析。

    二、內文:

    (一)馬致遠

    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價:「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
    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於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對於一個懷才不遇的儒士而言,這類作品最能寫出心中矛盾和憤懣之情。從這些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瞭解馬致遠對自已生活的徹悟。

    【雙調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雙調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潐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雙調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裏折,魏邪,晉耶?

    【雙調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四塊玉】子孝順,妻賢慧,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癡。

    從這些曲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所涵蓋的諷刺語氣以及太和正音譜中所言的清麗,雖然並沒有很強烈,有意點接近消極的風格,但從「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以及「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癡」等句中還是可以看出他對世態炎涼的看透和失望,並且以帶有抨擊色彩之語調來訴說他的不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關漢卿。他和馬致遠皆有諷刺風格之曲,但手法卻很不同。

    (二)關漢卿

    朱權《太和正音譜》:「關漢卿之詞,如瓊筵醉客。」

    關漢卿為當代梨園之翹楚,且捻雜劇班頭,但他所拿手的不只是戲曲,在散曲套曲方面也非常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南呂 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裡眠花臥柳。

    〔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遊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後。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箇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嚥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啊!那其間纏不向煙花路上走。

    這應該算是關漢卿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內容想現出了浪子本色,攀花折柳的頹唐生活,但就算整首曲的表面看似荒唐淫樂,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那種在高壓統治下對社會所提出的挑戰,因為這之中有著對於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執著。我認無這也屬於諷諭的一部份,因為這絕對是對於現實的一種挑釁,他沒有做官,不汲汲營營於世俗,反而以自己在梨園的地位為傲,這大大凸顯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三、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其實許多的元曲作家都會在作品中藏有諷諭的元素,輕描淡寫也好、激憤慷慨也好,有的甚至以隱喻的方法呈現,但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出當時知識份子的心情,以及時代的黑暗面。馬致遠和關漢卿的寫作手法不同,表達心中思想的方式也不同,一個是以清麗的筆法寫出內心的感嘆,另一個則以辛辣的健筆抒發,雖然並不能相提並論,但他們的生命情懷都隨著文字傳達給世人。

    四、參考書目

    劉蔭柏著 馬致遠及其劇作論考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0年

    明 朱權 太和正音譜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冊三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2年

    劉大杰著 中國文學發展史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99年

    羅麗容著 曲學概要 里仁書局 2011年

    朱自力等著 歷代曲選注 里仁書局 2010年

    #11441
    zoezoe
    使用者

    詞曲選及習作—散曲作家分析
    姓名:葉婉翎
    系級:教育
    學號:610051004
    散曲主題:官場仕途
    作家比較:張養浩VS.貫雲石

    壹、前言
    元代的政治背景充斥種族偏見、輕視文人、偏廢科舉等……因此大多數作家皆是仕途不順的,進而將許多的憤慨、不平、抑鬱皆化為文字表達出來,而張養浩與貫雲石卻是少數的特例,他們倆所處時代相近,且皆為元代曲家中少數官至極品者,但也同時對於官場的宦海浮沉感到厭煩而歸隱,因此他們有很多作品都是描寫官場所聞所見及其心境歷程,相當值得探究!

    貳、正文
    一、作者介紹
    吾以為若要探究作家作品必須奠基在其背景、經歷上,才能以較宏觀的脈絡分析其寫作的背景、心境、風格及精神,故將張養浩及貫雲石的背景加以予以整理對照,如下:
    張養浩 貫雲石
    年代 (西元1270年-1329年) (西元1286-1324年)
    字號 自希孟,號雲莊 本名小雲石海涯,號酸齋,又號蘆花道人。維吾兒人。
    仕途 曾任監察御史、禮部尚書、中書省事,後因厭倦宦海浮沉而棄官隱居。 初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 ,鎮永州,曾任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後辭歸江南,讓爵位於弟忽都海涯,隨從姚燧學習。
    寫作風格 1.寫景:具田園意趣、意境開闊、風格趨於清麗婉約
    2.敘述仕途、官場:深刻描寫、格調曠達俊朗
    3.社會寫實:勇於抨擊現實、關心民眾疾苦、感情沉鬱、氣勢雄渾、相當具有濃厚現實感 1.寫景:清新俊逸、清而不佻、麗而不縟
    2.敘述仕途、官場:筆調爽朗、豪放飄逸、頗具安貧淡泊思想
    3.敘愛情:淒楚纏綿、含蓄蘊藉、曲文俚俗,具民歌特色
    仕途相關作品 《雙調˙沽美酒兼太平令》嘆世、《雙調˙胡十八》七首、《雙調˙水仙子》、《中呂˙喜春來》、《中呂˙朱履曲》、《中呂˙普天樂》、《中呂˙山坡羊》 《雙調˙清江引》三首、《雙調˙殿前歡》和阿裏西瑛懶雲窩、《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
    參考整理自:《元曲新賞—張養浩》、《元曲新賞—貫雲石》(賀新輝,1992)。

    二、綜合評析與比較
    (一)內容分析
    作品名稱 官場黑暗 社會寫實 棄官歸隱 諷官腐敗 抒發感嘆
    張養浩
    《雙調˙沽美酒兼太平令》嘆世 ◎ ◎ ◎
    《雙調˙胡十八》七首 ◎ ◎
    《中呂˙喜春來》 ◎ ◎ ◎ ◎ ◎
    《中呂˙朱履曲》 ◎ ◎
    《中呂˙普天樂》 ◎ ◎ ◎
    《中呂˙山坡羊》 ◎ ◎ ◎
    《雙調˙慶東原》 ◎ ◎ ◎
    《雙調‧雁兒落兼清江引》 ◎
    《雙調‧折桂令》 ◎ ◎ ◎
    貫雲石
    《雙調˙清江引》三首之一 ◎
    《雙調˙清江引》三首之二 ◎ ◎
    《雙調˙清江引》三首之三 ◎
    《雙調˙殿前歡》和阿裏西瑛懶雲窩 ◎
    《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 ◎ ◎ ◎

    吾閱讀張養浩及貫雲石之官場仕途相關的作品後,將其進行依整理歸納,發現兩者的寫作內容皆以棄官歸隱為其核心主軸。另外,這兩位曲家在描述官場黑暗的部分都相當深刻,如下:
    張養浩《雙調˙慶東原》:「……晁錯原無罪,和衣東市中,利和名愛把人般弄。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卻又早遭逢著禍凶。……。」及《中呂˙朱履曲》:「正膠漆當思勇退,到參商才說歸期,只恐范蠡張良笑人癡。腆著胸登要路,睜著眼履危機,直到那其間誰救你?」
    貫雲石《雙調˙清江引》三首之二:「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從上述字句當中探得為官之道必得忍受他人誣陷、政敵的落井下石、名利爭奪等,這是由他們親身體驗官場險惡後筆下的血淚史,此心境必為從未有過仕途經驗之人所能體會的。而張養浩相較貫雲石除敘述官場黑暗、聊表棄官歸隱之心、抒發感嘆外,還多了在仕宦過程中所見後對社會關懷寫實與諷刺官吏腐敗的部分:
    《中呂˙喜春來》:「鄉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凶頑破膽心,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未戮亂朝臣。」、《中呂˙朱履曲》:「那的是為官榮貴?止不過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舊相知。家庭中添些蓋作,囊篋裡儹些東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中呂˙喜春來》成於元文宗天曆二年,當時正值於關中大旱,於是張養浩毫不遲疑地領命前往賑災,對於當時所見奸商、富豪對鄉民的打壓相當不平,故予以打擊,藉此也流露出他對社會及人民之關懷。而《中呂˙朱履曲》則是將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徇私舞弊刻畫得極為生動,反映出元代官場的黑暗及統治者的腐敗,對照作者為官清正、不慕榮利相當活靈活現。
    綜觀而論,兩曲家的作品內容都相當精彩,也很發人省思,相較於當時代其他曲家的作品有其獨特性,也留給後代研究者相當豐富的文化參考價值!

    (二)寫作風格分析
    張養浩及貫雲石雖都有官場仕途為主題之作,但寫作風格卻各有所異,這與前部分所提及之背景有所不同。首先就曲家任官時間而言,張養浩從政時間較貫雲石長,因此所作之作品無論在數量上或是深度都較多較廣。
    而以兩曲家的背景而論,張養浩是一位恪守儒家傳統道德思想的散曲作家,他希望藉由儒家傳統的政治理想來改革、懲治腐敗,因此,寫作的筆法較溫柔敦厚、婉轉曲達、有極鮮明的市民色彩,外顯直豁。其中:
    《雙調˙沽美酒兼太平令》嘆世:「在官時只說閑,得閒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從前的試觀,哪一個不遇災難?楚大夫行吟澤畔,伍將軍血污衣冠,烏江岸消磨了好漢,咸陽市乾休了丞相。這幾個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莊逍遙散誕?」
    張養浩善用比興之手法於此曲中表露無遺,善用於典也是其創作時的特色,《太和正音譜》評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文字顯白流暢,感情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鏤。
    貫雲石則是維吾爾族人,因此他的作品並未有太多傳統士儒的影子,更遑論有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情懷,而是帶有一種超俗愜意的豪放感,如:
    《雙調˙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朱權《太和正音譜》評之為:「如天馬脫羈。」內涵應是指品格超群,不受約束,然而又有論者指出:「酸齋散曲,豪放可比馮子振,清俊可比盧疏齋,惟博大深沉不及馬致遠,回環潛轉不及張小山,而但俗一格則不乏俏皮而未敢潑辣。」 ,此特性從《雙調˙清江引》三首中之「心快哉」、「痛飲」、「醉袍袖舞嫌天地窄」等用字便不難看出他對棄官歸隱所持態度極盡灑脫,沒有華藻精緻的詞句,而是多了一種自然真切的豪放俏皮。

    參、總結
    本文擇取官場仕途為主題是起自於老師於課堂上提及元代曲家因時代背景少有為官從政者,這引發吾之好奇心,故找了兩位時代相近、同具有為官經驗的曲家進行探究,而賞析的作品的過程相當有趣,同時也對元代的社會背景、文化有更一層的了解,這算是額外的附加收穫,更激發吾許多意外的想法及感慨!
    最後一提的是,兩者同樣皆為官晚景卻大相逕庭,張養浩在元文宗天曆二年領命前往陝西賑災,就任四個月,他未嘗安家,只借宿官署,晚上在官署向蒼天禱告,白天出官署賑濟饑民,終日不稍有懈怠,最後病逝於其間;而貫雲石最後則是如願辭歸江南。這呼應了從張養浩的曲中所見盡是其憂國憂民之情懷,儘管嚮往歸隱閒適之生活,卻總是無法放下天下及子民;而對照於貫雲石,他極其灑脫的性格使他最後能得償所願在移讓爵位後徜徉在另一番天地中,這在貫雲石其他類作品中便能得以察之。
    而無論是張養浩或貫雲石,他們對於官場仕途深刻的描寫都帶給後世許多啟示,相信時境至今對於在任的從政者也是受用無窮的!

    肆、參考文獻
     賀新輝 主編(1992)。元曲新賞—張養浩。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 賀新輝 主編(1992)。元曲新賞—貫雲石。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 郭全芝(1992)。两极相依,互衬互托一析贯云石的散曲艺术。淮北煤段师班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
     陈增辉(2010)。为官为文节全始终 “兼济”“独善”齐鲁一人-兼从文学创作角度论张养浩的人格和精神。語文學刊,2010卷,3A期。
     焦俊霞(2010)。张养浩散曲论略。齊魯學刊 ,2007卷6期,73 -77。
     刘丽丽(2006)。贯云石的散曲创作及心态。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6卷,3期,107 -111。
    詞曲選及習作.doc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440
    王尹辰王尹辰
    使用者

    B991010041 王尹辰
    一、
    我以「閨情」為主題,以下列舉兩位作家的作品,再進一步介紹及比較:

    〈殿前歡‧離思〉張可久
    月籠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懶看幃屏畫,人在天涯。春殘豆蔻花,情寄鴛鴦帕,香冷茶蘼架。舊遊台榭,曉夢窗紗。

      月色籠罩河沙,十年的心事付與琵琶。想念心上人懶得看那幃屏的畫,心上人遠在天涯。春天過去了,荳蔻已開花,一片深情寄予鴛鴦帕,百花凋謝只剩茶蘼獨開,冷清肅殺。夢中重遊舊時樓台亭榭,夢醒時旭日映照窗紗。
    張可久〈殿前歡‧離思〉一曲,可看出其主要風格特色,清麗中不乏有字雕句琢,內蘊典雅,含而不吐;其中亦有融化前人詩句,如「月籠沙」是採自唐牧《泊秦淮》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春殘豆蔻花」一句中的「豆蔻花」,原意指夏初開花的草本植物;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比喻豆蔻為未嫁少女。

    〈喜春來•秋望〉喬吉
      千山落葉岩岩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青山不再是綠樹濃蔭的景象,而是一片一片落葉的飄落,每一塊岩石,剎那間消瘦了,嶙嶙峋峋地向天空矗立。曲曲折折的欄杆,似有百尺長,雕著華美精細的花紋,伴著濃豔華麗的色彩,卻每一寸都刻劃著刻骨的哀愁。雍容華美的少婦一個人倚靠在欄杆上,看著窗外的景色,心裡充滿著孤獨寂涼。看著樓外垂楊千尺,又想起那遠在天邊的離人。眉宇之間鎖進了濃濃的暮色,那麼黯淡,怎禁得起漫天木葉、蕭瑟秋情呢!
    喬吉〈喜春來•秋望〉一曲,用「喜春來」寫秋望,從字面上看來,頗為引發特殊況味。《太和正音譜》云:「喬夢符之詞,如神鰲鼓浪。」;明代李開先評喬吉:「蘊藉包含,風流調笑,種種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為文。」,〈喜春來•秋望〉一曲其中的「岩岩瘦」、「寸寸愁」即可以看出喬吉「種種出奇而不失其怪」的風格特色。

    二、 兩位作家的比較

    (1)張可久
     《太和正音譜》云:「張小山之詞,如瑤天笙鶴。」又云「其詞清而且麗,華而不艷,有不喫煙火食氣,真可謂不羈之材;若被太華之仙風,拈蓬萊之海月,誠詞林之宗匠也。當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清代許光治在〈江山風月譜.自序〉亦有云張可久風格:「儷辭追樂府之工,散句擷宋唐之秀。」小山是元朝散曲「清麗派」的作家,與喬吉合稱「曲壇雙壁」,是曲走向雅化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我們可將其散曲風格特色主要歸納出三點:一、著力在煉字雕句,要求對仗工整、字句和美;二、講究音韻格律;三、融合運用詩、詞,常鎔鑄詩、詞名句,以求入於雅正。他的作品缺點在於,為求脫離散曲原有的白描特色而入於雅正,所以在其作品裡有過於注重形式的傾向。

    (2)喬吉
      《太和正音譜》云:「喬夢符之詞,如神鰲鼓浪。」;明代李開先評喬吉:「蘊藉包含,風流調笑,種種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用俗而不失其為文。」;清厲鶚《喬夢符小令.跋》云:「僕尤好其小令,灑落俊生,如遇翁之風韻於紅牙錦瑟間爾云。」;喬吉自己則說:「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由以上我們可知,喬吉的風格是以婉麗見長,精音律、工錘鍊,亦喜融化前人詩句,與張可久風格十分相近,但是,喬吉的風格比張可久更奇、更俗,李開先說喬吉:「奇巧俊麗、雅俗兼備。」,我們便可知道喬吉的風格為奇巧俊麗,且不避俗言俚語,所以李開先才會說喬吉的作品雅俗兼備。

    三、歷代文人對兩者的評語

     王驥德《曲律.雜論第三十九下》云:

      李中麓序刻元喬夢符、張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則實甫,杜則東籬,始當;喬、張,蓋長吉、義山之流。然喬多凡語,似又不如小山更勝也。
     任中敏《曲諧》卷二云:

      夢符固不如小山之純,而允稱曲內俊裁者,小山要不如夢符之當。王柏良謂:「喬多凡語,不如小山更勝」,恐係於讀竟小山集後,一時為其淵雅所歆,不知不覺中,忘卻曲之為曲耳。夫凡語在曲,正易當行,高語則常覺格格不入。有夢符俊爽之筆鎔鑄凡語,凡語正得其所,凡語而嫌於夢符,凡語將無所立足於曲,而曲反貧矣。

     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云喬吉:
     
      在藝術風格上,他的作品清麗而質樸,雅俗兼備,不像張可久那樣過分追求文字技巧、偏重典雅。

    四、總結
    曲到了後期,逐漸走向格律方面發展,追求詞藻的華美,張可久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注重形式與格律,極力地運用詩詞中的句法,以雕琢字句為能事,力求蘊藉騷雅,形成典麗的風格,失去了前期散曲中的本色美。
    喬吉曲中所表現的婉麗風格跟張可久類似。在他的曲裡,也喜歡引用或融化前人詩詞的舊句和琢鍊字句;因此前人比較元散曲者,總是張、喬並稱,評為雅正的典範。但是兩者還是有些微的不同,喬吉的曲比之張可久,更為俚俗、出奇,這也可以成為判斷兩人作品的依據。

    五、參考資料
    1.劉大杰《中國文學史下冊》台北市:華正書局。
    2.賀新輝主編《元曲欣賞》台北市 : 地球出版社,
    3.羅麗容《曲學概要》台北市:里仁書局
    4. (元)喬吉著; 李修生,李真瑜,侯光復編校《喬吉集》太原市 : 山西人民出版社
    5. 秦漢唐編《白話元曲精選》臺北市 : 廣達文化發行
    614交.docx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439
    蕭驊蕭驊
    使用者

    主題:懷古
    前言:散曲中有很多作品都是描述懷古的情感,懷古就是作家遊賞古迹、閱讀古書時,有感於古人經歷的事件,引發出自己的共鳴,通常都是藉古諷今或藉古喻今,對於這些作品我特別有感觸,當我們自己的寫作的時候也很常會用到古人的名言佳句或是例子,我想這就是歷史存在的意義,曾經發生過的事被記錄下來,為的就是能讓後人記取教訓,或者是讓後人能學習從前的好作法,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一直懷古是否就是認為是尊古、擬古這樣的偏狹思想,但在我收集觀察這些懷古的作品時,不但沒有這些發現,而是超越時空距離,把古今串連起來,讓今日的感情得以抒發。

    (一) 徐再思 姑蘇台
    荒台誰喚姑蘇?兵渡西興,禍起東吳。切齒仇冤,捧心釣餌,嚐膽權謀。三千尺侵雲糞土,十萬家泣血膏腴。日月居諸,台殿丘墟。何似靈岩,山色如初。

    分析:在姑蘇台遠望時,懷想起曾經的戰役,闡發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感慨,用三千尺、十萬家表達出豪氣,以及戰爭的慘烈和殘酷,並使用設問來強調主題,在戰爭結束之後,留下來的殘局令人不勝唏噓,但山色卻永遠不會更動,會改變的只有執政者和那些被戰爭破壞的古蹟。

    (二) 徐再思 人月圓
    江皋樓觀前朝寺,秋色人秦淮。敗垣芳草,空廊落葉,深砌蒼苔。遠人南去,夕陽西下,江水東來,木蘭花在,山僧試問,知為誰開?

    分析:此小令題為甘露懷古,描述作者於秋日探訪甘露寺,見到的卻是荒敗的景象,心中發出無限感懷,原本為皇家寺廟的甘露寺,現在也落得如此落魄,蓮美麗的木蘭花綻放也不知為了誰,用設問做了總結,抒發自己孤獨無知己就如同甘露寺,曾經風光一時,現在卻無人欣賞。
    起初看到甘露寺的名稱,馬上想起的是甄嬛傳內甄嬛出家修行的甘露寺,覺得原來歷史劇中的名稱原來也不是空穴來風,後來在讀這首曲的時候更有畫面,彷彿徐再思看到的甘露寺就呈現在我眼前,看到曾經興盛一時的黃家御用寺廟,如今改朝換代變得如此不堪,我想任誰都會興起感慨吧!

    (三) 盧摯 金陵懷古
    寥落歸帆,嗚咽嗚笳當年六代豪跨,江左歸來,玉樹無花。商女歌聲,臺城暢望,淮水烟沙,問江左風流故家,但夕陽衰草寒鴉,隱映殘霞。

    分析:用景物的描寫開頭,懷想起曾經風光一時的豪傑,聽著商女唱的歌謠,登台遠望風景,以江左當作主人翁,舊時去的風流酒家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逐漸落下的夕陽和殘霞,象徵世事也是逐漸流失消逝。

    (四) 盧摯 咸陽懷古京兆
    對關河今古蒼茫,甚一笑驪山,一炬阿房。竹帛煙消,風去日月,夢寐隋唐。
    快尋趁王家醉鄉,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松窗,盡可棲遲,大好徜徉。

    分析:作者在驪山遠眺阿房宮遺址,遙想當年秦始皇耗費巨資建造華麗的宮殿,後來卻付之一炬,今日只剩下破敗的磚瓦,原來事物是這樣不受控制的,就連帝王之家也不能保有曾經的盛世,何不選擇隱逸的生活,不再追求形式上的名利,放縱自己的情感,悠閒自在的過日子,這是一種比較消極的思想,不放心思在那些不受控制的事物,反正名利本來就不能長存,就讓人生在消遙不受拘束的狀態之下度過吧!
    (五) 張養浩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行經處,萬間宮闕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此曲是張養浩藉古傷今的代表,表面上是傷懷認人事全非的感慨,但也有諷喻了現今人民的苦痛,不論朝代興盛或是衰落,百姓們是永遠的犧牲者。我覺得此作不限於對往日時空的感傷,而是擴大視野,寫出目前人民遭受到的苦痛,反映現實,跳脫單純對古代景物的描寫,漢於事無補的哀傷情緒,而是積極指出百姓一直是無辜的受害者,需要被重視和在乎。
    (六) 喬吉 丙子遊越懷古
    蓬萊老樹蒼雲,不黍高低,狐兔紛壇。半折殘碑,空餘故址,總是黃塵。東晉亡也再難尋個右軍,西施去也絕不見甚佳人。海氣長昏,啼鴂聲幹,天地無春。隔樓所見,對望終日,其媼若厭者,遂下簾以蔽之。織湘江一片波紋,窣下閑愁,隔斷詩魂。非霧非煙,影娥池上,香夢無痕。拍畫闌纖舒玉筍,啟紗窗推曬羅裙。飽看嬌春,倩得南薰,卷起梨雲。

    分析:老樹、殘碑、故址是舊時景物的代表,現在儼然殘缺破敗,東晉的滅亡,王羲之的逝去,西施的離開,再也找不回這些珍貴的人事物,只留下無限的感嘆,剩下的篇幅描寫景色,雖不再緬懷過去,但這些懶洋洋的情緒也是一種消極的面對,一開始是淡淡的憂傷,後來闡發不再回來的往事而發出的感傷,最後選擇不再談了,但讀者都知道這樣的情緒不會消失,只是被隱藏起來,反而讀起來有種無限的感傷。

    結語:閱讀完這六篇散曲作品,我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景物的描寫,可能是登高望遠或是留覽古蹟的時候心中發出感懷,所以不可能會漏掉對於描寫景物這塊,對於景物的描寫手法大多選擇一些凋零的景象,好比說是秋日黃昏、斷壁殘垣,都是一些憂傷又將消失的事物,因為往昔之事已經不復存在,而所謂的懷古就是在懷念古物或古時的快樂,基本上這種懷念都是感傷的,所以用逐漸消逝的景物來表達這種哀傷,以帶出緊接著要寫的主題,我覺得這幾篇懷古作品大略都是消極的,當面對美好事物不存在時,曲家們都感到傷痛,但僅是由景生情,盧摯選擇不去處理這種情緒,轉而追循現世的快樂,生活在悠閒自在的田園之中,逃避種種,但是張養浩的作風就不同了,我覺得他的潼關懷古是比較值得討論的一篇,一樣的也是由景物發生感懷,但對於現實人民的苦痛也有所描繪,留下了千古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是政治輪替下的犧牲品,需要被執政者注意到,這也讓懷古變的不再是執著對舊時懷想,還是賦予了懷古現實意義,我覺得這可以運用在我們寫作之上,將曾經發生的事件舉例,但不是將自己陷於感傷之中,而是能夠反映在現今我們面臨的遭遇裡,靈活的運用它,這樣才是歷史存在的意義阿。
    參考文獻
    1. 劉大杰《中國文學史下冊》台北市:華正書局。
    2. 賀新輝主編《元曲新賞4 關漢卿》
    3. 羅麗容 《曲學概要》里仁書局

    #11436
    涂憶君涂憶君
    使用者

    B984020040 涂憶君
    一、 散曲(散套)主題
    看破功名

    二、 作家
    馬致遠、貫雲石

    三、散曲分析與特色:
    首先針對馬致遠看破功名有關的散曲逐一分析,其後再分析貫雲石之散曲。

    (一) 馬致遠
    1. 雙調・夜行船 秋思 【離亭宴帶歇指煞】
    【曲】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
    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
    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
    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
    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
    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特色】
    這個曲子獨特處是馬致遠細膩的觀察了生物的習性,並用了適切的生物形象來比喻爭名逐利的人的樣貌。為了鞏固自己小家庭的地位,人們像螞蟻爭窩一樣的打鬥;為了積攢自己的財富,人們像密蜂釀蜜一樣的在嘈雜中忙碌不休;為了竊取他人的利益,人們像蒼蠅吸血一樣互相搶奪。這樣的人生有甚麼意義?這樣的生活何時才是盡頭?(註一)馬致遠摒棄汲汲營營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種淡遠高雅的高尚情懷。

    2. 雙調・新水令 題西湖 【山石榴】
    【曲】
    櫓搖搖,聲嗟呀,每華一夢天來大,風物逐人化。虛名爭甚那?
    孤舟駕,功名已在漁樵話,更飲三杯罷。
    【特色】
    這首曲較上首曲悠閒恬適,作者透過船隻的輕行靈動,似乎就能把名利拋諸身後,最後告訴世人別再執著於功名,漁樵話、酒迴千巡,更勝名利無數。

    3. 南呂.四塊玉 嘆世
    【曲】
    子孝順,妻賢慧,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
    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癡。
    【特色】
    這首曲雖然道出了爭利名、奪富貴是「癡」的想法,但有別於上兩首,此曲寫出心中矛盾、徘徊、憤懣之情,呈現了社會中爭名奪利的醜惡現實,寫盡了功名富貴的無常。並且這首曲呈現了馬致遠放逸宏麗的本色(註二),白話卻淺顯的訴與世人汲營的最後是無常日的悲哀。

    (二) 貫雲石
    1. 雙調‧清江引
    【曲】
    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
    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特色】
    作者用「微名」表是對名利的輕蔑。且首兩句音節流美,以去聲字和平聲字交替出現,抑揚頓挫變化有致。(註三)再來此首特別之處是用「知音」對比那些在官場上戴著虛偽面具的朋友的不同。最後兩句表現出擺脫名利後心中充滿歡樂與自由的情感。

    2. 雙調‧清江引
    【曲】
    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
    昨日玉堂臣,今日連遭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特色】
    這首曲特別之處是運用了「譬喻」,說明世人追逐功名,就如同車子走在斜 坡上一樣非常危險,但無人能看破此一道理,不過作者卻能參透其中的警悟,告訴世人高官雖權重一時,但難保不會惹禍上身,隨時都有慘遭禍害的危險,因此不如尋覓一個安身避禍的場所,避掉這些危險。這首曲是其歷盡滄桑後的感慨,也是他所作的清江引中揭露黑暗現實最深刻的。(註四) 

    3. 雙調‧殿前歡
    【曲】
    覺來評,求名求利不多爭。西風吹起山林興,便了餘生。
    白雲邊創草亭,但留下尋芳徑,消日月,存天性。功名戲我,我戲功名。
    【特色】
    闡明自己不和別人爭逐功名,並且進一步的,貫雲石告訴讀者只想在山中過著隱逸生活的心,如此才能夠保存天性,以了卻餘生。(註五)「功名戲我,我戲功名」用迴環的句法,徹底道出貫雲石看破功名、不被功名戲弄的人生態度,讓人對於其摒棄功名的印象更為深刻。

    四、總結
    翻閱馬致遠的生平,發現馬致遠的仕途並不順遂,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才中進士(註六);貫雲石初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後因「宦情素薄」,且深受漢族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閒適的生活,無心仕途,最後辭官不做(註七)。雖然兩者的際遇截然不同,但我認為他們表露出對於功名的摒棄卻是共通的,只是我認為馬致遠多了一份深沉的悲哀。由夜行船可以看見他對競逐功名的體悟之深,四塊玉則是憤慨與無奈的,惟有在新水令中有較超脫的想法,但「虛名爭甚那?」好像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安慰與說服,更呈現出了馬致遠的失意。
    較之馬致遠,貫雲石雖然也不慕榮利,但閱讀其作後發現,其對功名的看破讓我覺得有種以旁觀者的立場在說明一切世態樣貌之感。在清江引第二首中他描寫了他人爭名逐利的結局,所以他深切體悟功名的虛無;再加上其仕途從未遭遇顛簸,故能有清江引第一首「棄微名去來心快哉」與殿前歡「功名戲我,我戲功名」較為豁達大度、放逸不羈的用詞。

    五、引註資料:
    註一:正見-元曲欣賞http://big5.zhengjian.org/node/38182
    註二:作家小傳-馬致遠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music/writer/horse.htm
    註三:新譯元曲三百首‧賴橋本、林玫儀 注譯‧三民出版社‧188-189頁
    註四:元曲欣賞8—貫雲石‧賀新輝 主編‧地球出版社‧19-21頁
    註五:喬的天空—【研究】元散曲作家貫雲石http://mypaper.pchome.com.tw/chchiao/post/3234670
    註六:維基百科-馬致遠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8%87%B4%E8%BF%9C
    註七:曲學概要.羅麗容 著.里仁書局.105頁

    #11433
    佳冕謝佳冕謝
    使用者

    前言:
    元代作家為避異族統治的殘酷政治迫害,每每希望把自己隱埋於山水之間,沉醉於詩酒之中。作者喜歡在體察自然景物、鄉裡人情之外,親身和漁樵為伍,放開生活束縛,真實去感受人生樂趣。元代之前文人,亦有不得意時縱情山水或表現守節自律者,但元代文人更能融入真實人世,去體驗新的生活方式。元代散曲作家中,找了白樸與馬致遠對沉醉美酒遨遊山水、及追求逍遙自適的人生生活的寫景人生。

    一、 白樸

    生平簡介
    白樸字仁甫,後改字太素,號蘭穀,本隩州人,後徙居真定,故或謂真定人。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A.D.1226),卒年不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A.D.1291)(時作者六十六歲),還有詞作留世,此後事蹟則無可考,不能確定其卒年和壽考。或據《 天籟集》<水龍吟>詞序雲:「丙午(A.D.1306)秋,到維揚,途中值兩甚快然。」而謂白樸八十一歲時尚健在。
    白樸父親白華,字文舉,號寓齋,仕金樞密院判官,《金史》有傳。白樸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白華奔宋,樸隨詩人元好問北渡,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好問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為中州世契,其情誼是從唐代元稹、白居易時就建立起來的,世代以來投合無間,兩家子弟亦常舉長慶故事,以詩文相往來。樸為元好問之通家侄,而親炙之,謦欬談笑,都能默記,遂養成不同於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學根基,進而流現於文學作品中,成為後進中的翹楚,呈展大家之風範。元好問曾為樸詩曰「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又曰「通家吾未老,倚杖望高軒。」對白樸之器重與肯定,可見一斑。

    作品  
    白樸幼經戰亂,而後一生過著優遊不仕的閒居生活,交往者多當時的公卿名流,亦與當時之歌妓、勾欄藝人有密切往來,其一生所度,乃是典型名士派之生活,並且在元好問與白華的教養下,涵育成淵博之學問,與高尚之志操,文學上所表現的是醇雅疏爽之文辭與不隨流俗的氣韻特質,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或加上王實甫與喬吉而為元雜劇六大家。
    白樸的散曲作品中約存小令三十餘首,套數二首,頗為俊逸有神,若論其風格則豪放、清麗皆有,而以清麗為多,任訥在《散曲概論》,稱樸為豪放之尤者,而朱權之《太和正音譜》評其「如鵬摶九霄,風骨磊磈,詞源滂沛」,此二者皆歸之為豪放派,而鄭振鐸《中國則言》:『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為清雋。』羅錦堂之《中國散曲史》亦將白樸列為清麗一派,雲「所作散曲,多清俊飄逸,朗朗可喜。」此又歸為清麗之列。據王忠林師雲「豪放作品一共只有九首,不到全部散曲的四分之一,其餘三十一首都可歸清麗一派。」「一讀到他的散曲,則知其中更包含著豪放、俊爽、秀美諸點,其成就高出劇曲之上。」
    羅錦堂先生雲:「他生活嚴肅,品格很高,因為曾受著元遺山的薰陶,得有古典文學深厚的根基,所以散曲多清俊飄逸、朗朗可喜。」雖不同於關漢卿清新活潑的野氣,卻也構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接著我們從其散曲之內容、意境、技巧來分類,探討其散曲。

    他的作品多歌詠山水、田園、詩酒、漁樵等生活,厭棄功名利碌,而以閒逸自適為尚,首須一提的,
    <沉醉東風.漁父>: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隄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藉歌詠漁家生活之悠閒愜意以強調歸隱之好。遨遊天地之間,有忘機之友共樂,比起官場之虞詐、險惡,真有天壤之別,藉此也反映了他厭惡政治的心態,劉大傑評為「蕭疏豪放之至」堪稱允當。

    再如<慶東原>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裏也能言陸賈,那裏也良謀子牙,那裏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小令雙調慶東原)

    寫出以詩酒為樂,寧過清貧的日子,放情山水之間,反映了現實的黑暗,絻意仕途,縱使是非心已心知肚明,仍須緘默其口,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苦悶。

    結論
    白樸幼經散亂、倉惶失母,亡國後,鬱鬱不樂,在其詞中即有明顯之亡國之思,然在散曲中,卻少有亡國悲痛的直接呈現,而是將此黍離之思轉而為放曠超脫的行為,此與日後元散田參透榮辱、是非的放誕玩世不同,亦異於元好問曲中清渭難辨、是非難明的迷惘感,而是以超身世外進而避世來從事稱合心靈的創作。散曲多用俗典名句,此四首小令可見一斑,分寫吹歌彈舞,借景泳物,可謂別具一格,足見白樸融化於大自然的淨泊高潔之情與淡淡的清冷之靜,風格清俊,文字爽麗,細緻而鐃有神韻。
    元代初期的曲壇,崇尚本色自然,直率是其特色,文字亦清新質樸,白樸處在此種環境中,作品自亦有其曲的本色與生命,不過因愛過古典文學深厚的涵養,也樹立起他自己獨特的風格,不似關漢卿之諧謔俚俗之本色,卻為後來馬致遠、張可久、喬吉等疏放清麗的曲壇風格做了先導,可說是散曲風格轉變的橋樑。

    二、 馬致遠

    生平
    馬致遠,號東籬(或謂東籬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蹟不多,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外客」的閒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作品
    馬致遠的散曲,據任訥所輯《東籬樂府》一卷,收入《散曲叢刊》中,有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與殘套五套。隋樹森的《全元散曲》則收錄了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殘套七。而一九八○年,遼寧省圖書館明殘鈔本(存六卷)《陽春白雪》,其中新發現馬致遠三組套曲,又補全三個殘套,故雲馬致遠目前共有散曲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之多,在元前期的散曲作家中,僅有盧摯與張養浩可與之相頡頏。
    風格以豪放為主,不過因為作品豐富,描寫題材廣闊,並輔以他傑出的文思才華,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現與特色。
    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馬致遠有一段頗為中肯的評論,茲錄於下:「馬致遠在曲壇的價值,是在他擴大麯的範圍,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種特出的才情,瀟灑的氣概,表現於曲中者,真是渾灑自如,機趣絕妙。他的長處是能適應各種題材的特性,而表現各種不同的風格。他的作品雖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極閒適恬靜的,也有極清麗細密的,因了他複雜的風格,更足表示他在曲壇的廣大。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浪漫派大詩人。」
    他是個本色派的元曲作家,其中也有不少清新瀟灑,富有詩情畫意的寫景詩篇。

    作品如下:
    <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一曲是馬致遠寫景的代表作,被評為秋思之祖,被推為元曲小令之表率,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凝鍊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蕭瑟蒼茫的秋日風景畫,情景交融,雋永極了。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淒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澹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淒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再如:
    <落梅風 遠浦帆歸>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
    <落梅風>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
    <青哥兒 二月>前村梅花開盡,看東風桃李爭春。寶馬香車陌上塵,兩兩三三見遊人,清明近。
    <湘妃怨 和盧疏齋西湖>春風驕馬五陵兒,煖日西湖三月時,管絃觸水鶯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可喜殺睡足的西施。

    這幾首散曲可看出一幅幅的漁村夕照圖或清新明麗的西湖佳景,語言清麗、節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現。

    結論
    馬致遠的雜劇一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劇詞典雅清麗,氣度不凡,故能負有盛譽。綜論其劇曲特色,則有末本特多、有濃厚的出世思想、曲風豪放高遠等特點。在元曲史上,常被拿來與關漢卿相較,唯因欣賞角度不同,二者實難分軒輊,今僅錄鄧紹基先生《元代文學史》之語於下,以供參考:「關漢卿的雜劇活動在舞臺上的是不同面貌、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劇中人,作家把強烈的愛憎熔鑄在人物性格之中;而在馬致遠的作品中,我們卻總能找到作家本身的影子。馬致遠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高超的,在劇中傾注了他的憤懣、他的血淚、他的矛盾和動搖,使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與關漢卿的劇作不同,關漢卿更多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愛憎、是非、理想和追求;而馬致遠卻反映了元代相當一部分儒士的痛苦和徘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在知識界引起共鳴。加上馬致遠的曲文更符合古時文人的傳統欣賞習慣,他的作品在元明兩代很有影響。」

    參考資料:
    作家小傳-白樸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music/writer/white.htm
    元曲作家小傳-馬致遠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music/writer/horse.htm
    劉大傑著 中國文學發展史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99年
    羅錦堂 中國散曲史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原文、注釋、翻譯、線上朗讀與賞析http://www.thn21.com/wen/show/26388.html

    #11431
    怡靜賴怡靜賴
    使用者

    一、前言
    元散曲樣貌多元,在不同題材上各有所宗流,本次的主題設定為「田園隱逸」,以盧摯、貫雲石兩位作家的數首散曲為主,分析其田園書寫中的隱與逸。元散曲語言簡摯,書寫田園時自有一股本質的流洩,很能接近田園生活那種粗略卻質樸美麗的土感氣息,像極了家鄉四時的稻景,閱讀元散曲中的田園書寫,像鄉愁在時空錯置中的具體落實。

    二、正文
    (1)盧摯
    姜榮:「如把有元一代希冀隱逸的士人作類別區分,那麼盧摯之隱當屬『吏隱』。作為仕途相對穩定的朝廷官吏,盧摯一生中並沒有親身體驗過真正的隱居生活,一方面朝廷不允許他辭官歸隱,……儒家價值觀念仍占據主導地位並使其驅向『心隱』之道。綜觀盧摯的隱居樂閒之作,或感嘆人生短促、浮生若夢,或嚮往農家田園的無憂無慮,均表現仕宦文人常有的倦怠情緒。既然不能改變現實生活中自我的生存處境,實現自己治國的理想,就必然要引發作者對歷史、人生和生命的重新思考。……於是作者為自己營造一個能緩解心靈痛苦,達到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的環境,尋求精神上的自我安慰,這就是回到農莊山水的懷抱去,去追求獨立的人格和生命的自由。……在盧摯這種退避並追尋回歸自然的心靈歷程中,更多體會到的當是溫和的甚而近於高雅的怡情之『隱』。」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姜榮《試論盧摯散曲中的隱逸情懷》 〉

    【雙調‧沉醉東風】閑居之一
    雨過分畦種瓜,旱時引水澆麻。共幾個田舍翁,說幾句莊家話,
    瓦盆邊濁酒生涯。醉裏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風睡煞。

    分析:
    雨時種瓜,旱時澆麻,並不愁水的多寡,只是順著所擁有的資源做妥當的安配,隨適自然的靈活,不因處於頂峰而浪擲,不因縮於低谷而自抑,從村農們的作物配種的看見自然盈缺,看不見過多情緒加諸之下的得失心。田舍翁、莊家話、濁酒生涯,無論在朝在野,享有精緻而雍容的生活,抑或只是簡單的勞作、粗樸一飯又一餐,生命的本質內容和外在表象不有全然的關聯,在鄉飲濁酒,說些俗俗野野的鄉話,樂浪浪的過一個舒適的夜晚,三分醉酒下肚後,天高地闊都寬廣了起來,沉沉睡去,作一宿良夢,美好的高清本質如柳如風,是在鄉野中也晶亮耀眼的,無人能奪。

    【雙調‧沉醉東風】閑居之三
    學邵平坡前種瓜,學淵明籬下載花。旋鑿開菡萏池,高豎起荼蘼架,
    悶來時石鼎烹茶。無是無非快活煞,鎖住了心猿意馬。

    分析:
    本曲中很明顯的展現了盧摯以田園生活為理想典型的希冀,學邵平、學淵明,都是退去塵務的孓然一生,種瓜或載花,都是做著自己真心喜愛之事的象徵。旋鑿開菡萏池、高豎起荼靡架,好像轉身決定擁抱自然,就真這在那「旋」間輕易,只要輕快的跨上旅程的起步,不遠的路上就能有菡萏香伴、荼靡綻燦。就算在悶悶煩聊時,也只要燃起簡單的火,捻入幾撮一心二葉,茶香古幽馬上能徜徉天涯。莫句以鎖住了心猿意馬收,完整的盧摯的在仕與隱中的矛盾與躊躇。

    (2)貫雲石
    「貫雲石二十歲左右,因為祖父的功勛,擔任了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守永州。……延佑元年(一三一四年),仁宗正式登極,特拜二十八歲的貫雲石為翰林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人稱『小翰林』。……不久,貫雲石呈上《萬言書》,陳述國事,切中時弊,皇帝看后,卻沒有採納。貫雲石獨自思量:『古賢者辭去尊位,居於卑位,現在我擔任翰林侍從之職,高於所辭讓的軍職,世人會說我沽美譽,而貪圖美官,我該離去了。』於是,貫雲石稱疾,辭歸江南。
    貫雲石在江南生活十餘年,思忖:『我志在逃避虛名,而虛名如影相隨。江浙物繁地大,可以隱居。』於是,貫雲石隱姓埋名,混於市井之中。……貫雲石在詩歌中常常表達自己淡薄功名、與世無爭的思想。」
    〈參考資料節錄至:http://big5.zhengjian.org/node/47819〉

    【雙調‧水仙子】田家之三
    田翁無夢到長安,婢織奴耕盡我閑,蠶收稻熟今秋辦。可無饑不受寒,
    樂豐年暢飲開顏。喚稚子篘新釀,靠篷窗對客彈,直吃的老瓦盆乾。

    分析:
    貫雲石的田園書寫傾向於田莊大主的悠閒觀照,沒有盧摯的仕隱矛盾,對田園生活的感情不是嚮往,而更近於寫實,因為田園已是親身親土的日常環境。田翁無夢到長安,可見得貫雲石非不得志而退至田園的失意之人,他並不需要如夢似幻的想像才得可以接近廟堂,而是昂然的退去帽帶,走入自由的自然生活中。婢織奴耕盡我閒,蠶收稻熟今秋辦,世人為各自的生活庸碌積極的忙碌著,貫雲石卻是淡幽的眼見一切運轉,他的閒不是帶有遭棄的悲哀,而更近於道家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心靈和物質都是穩定而成熟的,來到了豐收的季節,也將迎來長長的冬,雖然如此,但無饑不寒,豐年使人綻開顏。這樣閒適的生活,就該飲下壺壺香新釀,和著偶來的友客共品生命中豐足的美好。

    【雙調‧水仙子】田家之四
    布袍草履耐風寒,茅舍疏齋三兩間,榮華富貴皆虛幻。覷功名如等閑,
    任逍遙綠水青山。尋幾個知心伴,釀村醪飲數碗,直吃的老瓦盆乾。

    分析:
    本曲中,顯現了貫雲石對自我選擇的肯定,雖是粗製的布袍草履,卻有著一樣實際的耐寒功能,根本不必要汲汲營營才能得來而維護不易的錦衣玉緞;三兩間的茅舍疏齋,簡簡單單點綴在土中地中,自成和諧的美麗,幾口人一起在鄉間過著接近生命本質的日子,溫暖而有力量,那些鏡花水月的富貴爭奪,恍然的就如幾世之前的不必要虛幻。因此功名又何重呢?人生要能有青山縱情逍遙、知心伴一同飲酒天明,就已是何等夫復何求的美好。

    三、結論
    本文中介紹盧摯和貫雲石的「田園隱逸」散曲書寫,可由兩人生平看出作品內容的不同。盧、貫皆是得意於宦途之人,但盧摯以儒志在心,始終不能放下世道在心中的價值,但又苦於官場的黑暗,因此其作中的田園,常是理想美好寄託的書寫,較屬為解塵煩而遠遊的官人視野。然而貫雲石不同,他依照自己的心志作全然的選擇與安排,在家業的必然條件下,他入世為官,卻也能夠清楚辨別自己理想的界限,既知官場不適合自己,便勇敢的跨出那利祿纏身的地域,由北都奔往江南,最後完全將自己隱成田間一翁,因此貫雲石筆下的田園如門庭的日常風景,篤實而理所當然,他也肯定驕傲於自己的如此抉擇。

    四、參考資料
    1. 姜榮《試論盧摯散曲中的隱逸情懷》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2. 朱萬曙 《元曲隱逸主題的再認識》
    3. 歷史故事:辭讓功名參禪悟道的貫雲石 http://big5.zhengjian.org/node/47819
    4. 羅麗容 《曲學概要》 里仁書局
    5. 韓曉《論元散曲隱逸思想的三大要素》 湖北大學文學院

    #11429
    賴寀詅賴寀詅
    使用者

      曲為元代重要的文學體裁,由詞演變至曲,不但用語用字變得直白俚俗,在取材上也十分宏廣,可說是無所不寫。任中敏《曲諧》中提到:「元人作曲,完全以嘻笑怒罵出之,蓋純以文字供遊戲也。惟其為遊戲,故選題措語,無往不可,絕無從來文人一切顧忌,宏大可也,瑣屑亦可也。淵雅可也,猥鄙亦可也。」在題材上,以抒情之作居多,其它懷古、酬贈、閒適、諷諭之作也兼有。今將分析以閒適為主題的作品,以下舉白樸與張養浩之作為例。

    一、白樸
      白樸字仁甫,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父親白華奔宋,樸隨詩人元好問北渡,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好問待之如子。白樸幼經離亂,倉惶間失去慈母,心中悒鬱無歡,常有滿目山川之嘆,金亡後更鬱鬱不樂,不願為求功名利祿而勞役自己,於是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文章,以求自適,元世祖中統年間,中書右丞相史天澤大力薦舉白樸,均「再三遜謝,棲遲衡門,視榮利薄如也」。曾有〈瑞鶴仙〉詞云:「百年孤墳,日就衰殘,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短短數語,已現其性情志趣。
    《太和正音譜》云:「白仁甫之詞,如鵬搏九霄,風骨磊塊,詞源滂沛。若大鵬之起北溟,奮翼凌乎九霄,有一舉萬里之志,宜冠於首。」他因為身世關係,既不高蹈遠引,又不邀譽干祿,心懷黍離之痛,而作品時露消極頹廢之念。茲舉一首小令如下:

    〈沉醉東風〉漁父詞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分析:
    王世貞《曲藻》曾謂此曲為「意中爽語也」。這首小令語言典雅清麗,風格超逸俊爽,充分的表現出白樸淡泊名利、一心只求自適的心情。開頭兩句的對仗十分工整,岸邊黃蘆、白蘋、綠楊、紅蓼等四種不同水邊植物,共同生長於渡口灘頭,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鮮活的感受,黃、白、綠、紅,顏色鮮明又繽紛,呈現一片生機蓬勃的景象。望著這樣的景色,心境自然變得平和。雖然沒有刎頸捨命之交,卻有忘機之友相伴,也就是江上的白鷺和沙鷗。牠們自由自在的翩翩飛舞,沒有人世間那些奸險的爭權奪利、心機算計,牠們和自然和諧的相處,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切啊。江上垂釣的漁夫,即使不識一字又何妨?他們真心的喜愛這樣純樸自在的生活,因此鄙視那些只知追求功名利祿,卻不懂得欣賞閒適的情趣的達官貴人。從這其中,可以看出白樸所嚮往的正是像江上漁翁一樣的生活,並寄托了自己的避世思想。

    二、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少年知名,十九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因看到元代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為由,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台中丞。他受命後散其家中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賬之,死者則葬之,為民服務,終因積勞得疾不起,卒於任內。
      雲莊因仕途多艱,嘗戒慎恐懼,棄官歸田,所以曲中多寫隱居之樂,為官之苦,及其悲天憫人、民胞物與的胸懷與精神。《太和正音譜》云:「張雲莊之詞,如玉樹臨風。」鄭騫《曲選》云:「養浩以名儒為名臣,偶製詞曲以抒情寄慨,故所作皆小令,套數僅短套二,其胸襟氣象,則非江湖文士所能以擬者也。」羅忼烈《元曲三百首箋》:「夫雲莊之詞,顯白真樸,醇厚篤實,於元曲中別開生面。東籬、小山所無者,雲莊往往有之,可謂特立者矣。」可見張養浩的真樸醇厚為其作品之特色。

    〈沽美酒兼太平令〉
    在官時只說閑,得閑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從前的試觀,那一箇不過災難?
    楚大夫行吟澤畔,伍將軍血污衣冠,烏江岸消磨了好漢,咸陽市乾休了丞相。這幾箇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莊消遙散誕

    分析:
      張養浩因為曾在元代為官,對於官場的浮沉有很深的體會,在這首〈沽美酒兼太平令〉中,他便用直白的語言說出了他的心聲。此曲開頭兩句,真實地寫出了他在辭官前的心理矛盾:想要逃離官場,過隱居生活,然而退隱後,卻又想起自己壯志未酬,無法為了天下百姓更盡一份心力,實在心有不甘,因而進退維谷。這裡顯現了張養浩正如許多中國士大夫一樣對於出處進退難以抉擇。然而當他想起歷史上的例子,又更加堅定滿己隱居的決心了。下片舉了屈原、伍子胥、項羽、李斯等人,他們都曾是在當時地位崇高的人,做到將軍、丞相這樣的職位,難道還不風光嗎?又或者像屈大夫,也曾經是君王身邊寵愛的臣子;項羽更是與劉邦一爭天下,有機會稱王的人。但他們卻沒有一個人有好的下場,即使為國立功,結局終究是慘不忍賭。《元曲新賞》有云:「這四句一氣道出,連貫而下,淋漓酣暢,很有感染力,似要蕩盡胸中的塊壘。它看似排比,實為元散曲所特有的『聯璧對』,在對偶中又謀求變化,頭二句用人名對,後二句用地名對,還加進了嵌字,給人以流動而不板滯之感。」是這四句話的藝術特色。這些歷史上的名人、功臣,想要保平安,卻都不平安,因此,張養浩最後再次道出自己真心的嚮往:不如歸隱五柳莊,如陶淵明般消遙自在。
      元代因為其政治社會背景,當時的文人難以施展其抱負,因而表現在曲中時常有淡泊名利、隱逸絕世的「避世」思想。這是文人對於現實的一種否定意向和批判精神,是文人自我地位失落、自身價值無法實現的一種痛苦抉擇,也是他們心靈得到慰藉的一種歸宿。在白樸和張養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因著自身際遇所產生的消極思維,他們選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於山水、自然之間,而對於人世間的狡詐、心機感到厭倦。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隱逸一類的作品在元代散曲中亦是十分常見的主題。

    參考資料:
    任中敏 《曲諧》復華書局
    朱權  《太和正音譜》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鄭騫  《曲選》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
    羅忼烈 《元曲三百首箋》明倫出版社
    王世貞 《曲藻》,收入《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中國戲劇出版社
    魏成光 《元曲新賞》地球出版社

    #11422
    佳冕謝佳冕謝
    使用者

    B991010051 曾嘉敏

    一、前言:
      在異族統治的元代政權,讀書人的存在被生生的抹煞至低於倡優的地步,官職全被蒙古人、色目人所佔據,僧侶喇嘛教代替了舊日的仕人集團成為社會上的特權階級。在這種情況下,學術思想上的頹靡不可避免,而在文學方面,元代的文學是淺白的、粗野的,帶著一種近乎血淋淋而且現實的坦蕩。基於時代背景的關係,不若唐宋兩代,文學作品在元代的文學家手上很少以應酬唱和的面目作為重心,更多的是面對客觀的大環境下思索再思索得出的吶喊和詰語:其中特別離不開“看破世情,勸隱避禍”這個主題。

    下文將就關漢卿《雙調.喬牌兒》及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作為重點論證賞析。

    二、內文:

    (一) 關漢卿《雙調.喬牌兒》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凶,凶暗吉。
    【夜行船】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
         完體。
    【慶宣和】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鳧短鶴長不能齊,且休題,誰是非。
    【錦上花】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如昨日。古往今來,恁須盡知,
        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
    【么】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清江引】落花滿院春又歸,晚景成何濟!車塵馬足中,蟻穴蜂衙內,尋取個穩 
        便處閑坐地。
    【碧玉簫】烏兔相催,日月走東西。人生別離,白髮故人稀。不停閑歲月疾,光
         陰似駒過隙。君莫癡,休爭名利。幸有幾杯,且不如花前醉。
    【歇拍煞】恁則待閑熬煎、閑煩惱、閑縈系、閑追歡、閑落魄、閒遊戲。金雞觸
         禍機,得時間早棄迷途。繁華重念簫韶歇,急流勇退尋歸計。采蕨薇,
         洗是非;夷齊等,巢由輩。這兩個誰人似得?松菊晉陶潛,江湖越範
         蠡。

    分析:

      在“看破世情”這個層面上,元代的作品多以一種宏觀的歷史鴻流作出演繹,在關漢卿《雙調.喬牌兒》中,首二節便是「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凶,凶暗吉」、「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俱是以極宏觀的角度大開大闔地呈現出世事萬變而不可恃的命題。

      而人在其中,是卑微而渺小的。第三節寫「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展放愁眉,休爭閒氣」,直白辛辣的寫出一種別無所求兼以別無可求的心情,可以推測到底元代的生活背景有多不堪言,才叫作者說出只有「赤緊的是衣食」這句話。

      可在“看破世情”的同時,作者心情亦有嘗試轉折至苦中作樂的情態的,這點可以從「車塵馬足中,蟻穴蜂衙內,尋取個穩便處閑坐地」,再接「幸有幾杯,且不如花前醉」,展現出即便是「落花滿院春又歸,晚景成何濟」的苦況中,亦尚且爭取及時行樂的胸懷。

      最後,作者以「夷齊等,巢由輩」、「松菊晉陶潛,江湖越範蠡」作結,又言道「金雞觸禍機」、「急流勇退尋歸計」,帶有濃厚的勸隱意味,與其說是消極,倒不如用辛酸來形容更為恰當:因為當日的元代,本無讀書人立足之地,如若堅持氣節不屈,則勢必遠離名利,歸隱山野間以自適,可以算是必然之況了。

    (二) 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
      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 
        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
         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
         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
         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歇】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
          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
          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
          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著,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
          醉了也。

    分析:

      起首一句「百歲光陰一夢蝶」甚具老莊意趣,下接「急罰盞,夜闌燈滅」便是主重及時行樂之意。特別的是,元代文學作品中的懷古,和唐宋兩代的恢宏悠遠相比,總是多了幾俚俗嘲諷,一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與「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著實是不加矜飾的荒涼可笑。

      在說破了歷史豪傑,又說破了榮華富貴後,以馬致遠以「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接引「休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在看破世情之中不顯豁然平靜,卻顯出十二分的潑辣和詼諧,這可算是元代文學作品除了淺白狠直以外又一亮眼的生命力所在,亦是作者本性面目刻骨不做作的呈現。

      再接下來:「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與其說是寫景,倒不如說是寫作者個人的人生情狀:他生活的時代,像個漏風撇雨的屋子一樣苦,但他寄情山水之中保存了自身,亦完整了自身,於是外界「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的紛離醜態,便隔了一個物種的距離。不是作者本身翎翎然羽化而登仙所以超脫了三千世界,而是外間的醜態在作者心中自行矮化成不屑一顧的魑魅魍魎。這一筆真真是又刻薄又可愛。

      而最後「人問我頑童記著,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更是完整的呈現出一個絕對的隱居山野之人的心態。整個作品的風貌是看破了,自逍遙了,但同時他仍然是有血有肉,有氣性有劣根性的,鮮活可愛之至。

    三、結語:
      元代文學作品並不缺遊仙性質的作品,但總體而言,他們在灑脫狂放中仍然是帶著刻骨的人性的,並非象唐杜甫、白居易般濟世為懷、心繫百姓的人文關懷,而是一種結集了易老恆變之道、儒家的獨善其身、佛家的出世等等的涵養後,經由殘酷無助的現實所迫出來的妥協,為了在亂世中仍然可以得到心安,他們寄情在山水間,並以淺白的語言安撫在亂世中困頓的他人以及自身。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明顯“看破世情,勸隱避禍”的傾向,但他們的表示手法是人性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超然的。

    四、參考書目
    1)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9年
    2) 羅麗容著曲學概要里仁書局 2011年
    3) 朱自力等著歷代曲選注里仁書局 2010年
    4) 元曲三百首賞析 / 張國偉,奚海主編石家莊市 : 河北人民, 1995[民84]
    5) 元曲的歷史 / 吳德新著重慶 : 重慶, 2006

    #11420
    曾巧怡曾巧怡
    使用者

    一、 前言
    曲的風格多樣化,本篇主要以「田園」來作分析。其中引用盧摯及張養浩之散曲一同進行分析。他們的田園散曲有一種使人放鬆愉快的心情,仿佛回到小時候外婆家的生活景象,又仿佛提醒自己要珍惜周圍的人事物、並懂得享受生活。

    二、 正文
    (1) 盧摯
    盧摯,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涿郡人。元散曲作家及詩人。至元五年進士,累遷河南路總管。大德初年,授集賢學士,再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晚年寓居宣城。盧摯在元代是一位官位顯達舊學深厚的文人。他以詩名聞世,但其詩集已經散佚,不過留有一百二十多首散曲,是元朝個人散曲作品留存較多者,內容上頗多懷古唱和之作。其散曲與姚燧齊名,時稱「姚盧」。

    作品
    [雙調•折桂令]
    沙三伴哥來嗏,兩腿青泥,只為撈蝦。
    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軸上淹著個琵琶。
    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家。

    分析
    曲中一開始已兩位名為沙三及伴哥的玩伴開場,並以兩腿青泥,只為撈蝦表現出其憨直爽朗的個性。且撈蝦也足以表達出農村無憂無慮的樂趣。後以碌軸上淹著個琵琶凸顯出鄰居玩伴圓滾滾的肚子,此句的修辭手法顯得生動俏皮又不嫌輕浮之形容,反而更加使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與親戚兄長玩鬧時的境況,讀起此句便會心一笑。下一句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也承接上一句,更深一層農村生活作息的樣貌,即人閑物豐的景象。最後再以一句快活煞莊家,無論是字數或聲調上搭配起來都顯得簡潔有力的句子作結,讓人意猶未盡。

    (2) 張養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雲莊,山东济南人。元朝散曲作家,與張可久合為「二張」。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弃官归隐后,屡召不赴,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复出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劳瘁而死。其散曲《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卷写弃官后的田园隐居生活,另外也有其他部份散曲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

    作品
    [雙調•胡十八]
    正妙年,不覺的老來到。
    思往常,似昨朝,好光陰流水不相饒,都不如醉了,睡著。
    任金烏搬廢興,我只推不知道。

    分析
    這首曲既表現出歸隱田園的休閒景象,也隱隱約約表達了張養浩無可奈何的心境。首句以不覺的表示一種時間催人老的感慨,下一句以思往常,似昨朝承接,還正享受壯年時一眨眼卻也老了。且緊接不相饒亦前後呼應,三句間以三種不同的句法來抒發自己感慨之意,多作重疊出惋惜的心理。然而下兩句則表現出他豁然開朗的心態,以都不如醉了,睡著來道出自己不願受官場羈絆,更樂於享受自由安逸之生活,雖以承接前幾句而觀難免有種麻醉心理,然而最後一句任金烏搬廢興,我只推不知道以完全顯示出張養浩早已豁達之心境。此篇讓我讀後亦開始深思,試著放開手上的難關,轉個彎換個心情來享受生活。

    三、 結論
    其實以歸隱田園為主題而作的作品雖看似淺簡易懂,然有時候亦有言簡意深之景象。且雖此篇以田園作品為主作出分析,然而卻並非只看一篇作品來進行探討,而是要先瞭解作者之生平背景資料,否則但從作品上來看,只能看出作者歸隱田園生活中的樂趣,卻看不見從官場轉為田園生活的心酸及無奈。

    參考資料:
    (1) 羅麗容著 曲學概要
    (2) 劉大傑著 中國文學發展史
    (3) 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
    (4) 網路資料 百度百科
    (5) 線上作家資料庫 http://home.educities.edu.tw

    #11415
    陳冠妤陳冠妤
    使用者

    本文從散曲的<四季>主題來分析兩位作家的作品,分別有什麼差異
    一、作者介紹
    1、白樸,字仁甫,後改字太素,號蘭谷,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卒年不詳,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父白華正巧離家,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一說死於戰亂),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家,好問待之如子,以為元、白二家情誼是從唐代元稹、白居易時就建立起來,且白樸自小表現優異,元好問說過「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可見其對白樸的器重。

    2、馬致遠,號東籬。生年不詳,卒年應介於英宗至治以後至泰定元年以前。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後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散曲內容十分豐富,各種內容都儘可能涉獵,同時也致力題材創新。其刻畫人物細緻入微,有「散曲劇情化」的特色,散曲風格則包含豪放、清麗、婉約以及新奇四項迥然不同的格調,較雜劇作品更富研究價值。
    二作品介紹
    1、白樸
    〈天淨沙一-春夏秋冬四曲〉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天淨沙一‧春〉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紗幮藤簟,玉人羅扇輕縑。〈天淨沙一‧夏〉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一‧秋〉

    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矛舍,淡煙衰草孤村。〈天淨沙一‧冬〉

    2、馬致遠
    〈小桃紅‧四公子宅賦-春夏秋冬四曲〉

    畫堂春暖綉帷重,寶篆香微動,此外虛名要何用。醉鄉中,東風喚向梨花夢。主人愛客,尋常迎送,鸚鵡在金籠。〈小桃紅‧四公子宅賦‧春〉

    映簾十二掛珍珠,燕子時來去,午夢薰風在何處。問青奴,冰敲寶鑒丁當玉。兀的不勝如,石家爭富,擊破紫珊瑚。〈小桃紅‧四公子宅賦‧夏〉

    碧紗人歇翠紈閑,覺後微生汗,乞巧樓空夜筵散。襪生寒,青苔砌上觀銀漢。流螢幾點,井梧一葉,新月曲闌幹。〈小桃紅‧四公子宅賦‧秋〉

    兩軒修竹鳳凰樓,雪壓玲瓏翠,慣得閑人日高睡。賴花醫,扶頭枕上多風味。門前怪得,狂風無力,家有辟寒犀。〈小桃紅‧四公子宅賦‧冬〉

    三、作品分析
    1、白樸運用四季景色,營造其散曲意境。以「暖日和風」書寫春季,拿「水冷瓜甜」描寫夏季,用「白草紅葉黃花」描述秋季,「雪裏山前水濱」營造冬天景色。從這邊可以看出白樸是以四季分別不同的景色,來描摹出抽象的四季概念並且加以結合,使讀者更能透過景色的描寫來明白四季的差別。
    2、馬致遠則引經據典,春季引用梨花夢,夏以擊破紫珊瑚之聲來喻進入夏季,秋則寫乞巧樓觀星、冬則舉辟寒犀之例來抵抗冷烈的寒風。馬致遠大量運用典故,使其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文學直量,相對的季節感並不強烈,但還是能配合季節點到為止,這四首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言彼喻此,散曲的結尾,恐怕才是馬氏的敘述重點,春天以「鸚鵡在金籠」作結暗喻了有志難伸「登樓意,恨無上天梯」之感。夏季以「擊破紫珊瑚」摹敲冰之音,引用石崇與王愷比富的典故,馬氏可能也以此暗指王公貴人們仗著皇帝的庇蔭才有地位,但自己則如石崇般的瀟灑可以不受權貴左右,若以珊瑚樹比喻元代貴族的權勢,馬氏想突顯自己的用意不言可喻。秋則寫乞巧樓觀星、襪生寒等典故,寫人亦復寫己;冬以「家有辟寒犀」作結。讚美宅屋冬日溫暖,不怕狂風,似家有寶物。馬致遠以文諭己的方式再曲中表現自我,使讀者能從曲中理解馬致遠心中的想法。
    四、總結
    由以上可知,儘管都是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描寫四季、同樣的春夏秋冬,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心境、所寫出來的曲是大異其趣。白樸的作品中,以大量寫景來臨摹出四季的感覺,而馬致遠是以大量的引用來譬喻出春夏秋冬以及自己的心境。我認為,在純寫四季以及內文題目的關聯性上,白樸的寫法是高於馬致遠,但是在和作者自身的聯結,在四季中包含了自己的心境這方面,我更佩服馬致遠,因為對於一個文人來說,寫出來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相當程度上一定要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這方面,馬致遠先生的描寫明顯跟自己有相當程度的連結。兩種曲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們也確定元曲的主題只是一個假性的規範,該怎麼描寫,還是出自於作者本身的筆觸及心境了!
    五、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6%A8%B8
    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8%87%B4%E9%81%A0
    3、古詩詞網-http://www.gushici5.com/ncye.html
    4、曲學概要
    5、歷代曲選注

    #11411
    夏珮甄夏珮甄
    使用者

    選定主題:懷古
    作品名稱:張養浩-[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可久-[雙調.折桂令]讀史有感

    元曲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作品是以懷古的心情,而帶出自己對於現在時代或者自己心情的感慨,以下舉張養浩及張可久的作品來做介紹

    一.張養浩-[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沈鬱,色彩最為濃重。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後,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後,“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潼關懷古》便寫於應召養關中的途中。

    本曲描寫潼關險要地勢,感慨歷代王朝興亡,對人民在動亂中遭受苦難深表同情,表達了對廣大人民的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議論,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十分精闢。

    張養浩赴陝西途中登臨潼關古塞,懷古思今,寫下了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寫出了山河的動態與靈性,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託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望西都”四句點題懷古,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突出了歷史的變遷。最後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咆哮著,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著,攢動著,彷彿集合到這裡來接受檢閱。潼關,雄偉險要的潼關,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啊!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曾在那裡龍爭虎鬥,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真叫人徬徨不止啊!

    詩人只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不,他最傷心的是歷代人民。無論秦漢,無論隋唐,儘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對幾千年曆史一針見血的總評。

    這首散曲,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歷代興亡,地域遠近數百里,時間上下千餘年,思緒馳騁縱橫,最後歸結為“百姓苦”一句,反复詠嘆,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歷史家的眼光。

    二.張可久-[雙調.折桂令]讀史有感

    劍空彈月下高歌,說到知音,自古無多,
    白髮蕭疏,青燈寂寞,老子婆娑。
    故紙上前賢坎坷,醉鄉中壯士磨跎。
    富貴由他,謾想廉頗,誰效蕭何。

    一開始的「劍空彈」,用了戰國時期「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多次彈劍高
    歌,受到大家注意,並得到孟嘗君之重用。從「老子婆娑」中,老子是指老萊子,
    戰國楚國人,他在父母面前學小孩子玩耍,是孝順的代表。「富貴由他,謾想廉
    頗,誰效常何?」這三句用了廉頗的典故,廉頗是戰國時趙國良將,一生忠心耿
    耿,但晚年不被重用,悲慘淒涼。因此作者對這些人知音難求、懷才不遇的人感
    到悲痛。

    這首小令中,作者藉古人之酒杯,抒發了“知音”難覓的感慨。作者從戰國時彈鋏的馮歡談起,聯想到古代的許多前賢,他們儘管滿腹經綸,躊躇滿志,卻總是道路坎坷。假如沒有常何,馬周焉能被唐太宗賞識?而趙國老將廉頗,雖然戰功赫赫,由於不遇明主,終被埋沒。作者讀歷史,有感於自身際遇,故而發出這樣的慨嘆。他空有濟世救民的雄心壯志,而不被起用,壯志難酬,因此至今只能過著“白髮蕭疏,青燈寂寞”的生活。此曲也含有對封建專制社會進行批判的含意。

    參考資料:
    1.中學生網站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2/ … 404217.PDF

    2.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406.htm?fromId=472330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406.htm

    4.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65349.htm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61f3a0100brjy.html

    #11408
    芳穎助教芳穎助教
    使用者

    以下同學還沒有交喔:

    徐志丞、顏國倫、唐薇亞、張筱淇、黃小容、李蓁穎、趙婉均、楊舒婷、趙潤澤、李夢雅

    #11399
    趙婉均趙婉均
    使用者

    來補交了><

    主題: 散曲之閒適心境比較

    前言

      元代文人仕途多不順,因此產生許多頹廢的曲風,但也有些人認清世道後以另一種態度過生活,因此就有了閒適的曲風。任中敏提出「小令四境界」中有所謂「灝爛」的境界,因頹廢而轉入豁達瀟灑的人生觀,由於不順遂隨之對功名利祿的失望;加上人生的歷練與圓融,將困苦寄託於山水、日常瑣事上得到解放。因此閒適曲通常也表述了作者自我調適的人生觀,在元代前期有關漢卿、馬致遠等從諷刺豪辣漸漸轉為對隱居清閒的嚮往,尤其馬致遠更以閒適曲之尖新清逸著稱;而元代後期政治趨於穩定,元曲隨之雅化後,其閒適曲也多加了一些文人賞景和的元素,與前期單純對黑暗政治的反應略有不同。以下就元代散曲後期兩位作家:張可久、徐再思,探討其閒適豁達曲風的特色。

    一、張可久

    醉太平 感懷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麵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作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葫蘆提倒穩。

    人月圓 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賞析:
      醉太平一首用麵糊盆比喻世間,順便述說了文人追慕名利的醜態,原本清連也加入諂媚掌權者的行列,寫些掌權者喜歡的文章來賺錢;看到這樣的世間醜態後,作者決定繼續做個旁觀者,在旁邊過著自由安穩的生活。前面寫對世間的諷刺,後面又回歸到自身心境上,決定放下一切,不再為沒道理的世道不平,這也是心境上的解放。
      第二首說歷史興亡如一場繁華夢,詩人詠過無數次早已不見怪;如孔丘的墓地裡松柏參天,吳國傾圮的宮殿盡是荒煙蔓草,楚國的宗廟也成了寒鴉棲息的地方。下片轉入對山中生活的敘寫,雖然僅有簡陋的茅舍,但有詩書萬卷,喝著松花酒,品著春水茶,自由自在。這即是詩人看破世情、隱居山野後的夢想。

    二、徐再思

    梧葉兒 釣臺
    龍虎昭陽殿,冰霜函谷關,風月富春山。不受千鐘祿,重歸七里灘。贏得一身閒,高似他雲臺將壇。
    朝天子
    裡湖,外湖,無處是無春處。真山真水真畫圖,一片玲瓏玉。銷金鍋錦繡窟。老蘇,老逋,楊柳堤梅花墓。

    賞析:
      第一首梧葉兒開頭描寫嚴子陵不願入朝為官,隱居垂釣于富春山的典故,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能得到逍遙閒適,比那些只能供後人憑弔的功臣還要有價值。
      第二首朝天子前四句描寫西湖的美景,除了令人心醉的風景外,也點出風景背後的奢侈浪費。然後老蘇、老逋分別指蘇軾與林逋;「楊柳堤」則指蘇堤,「梅花墓」指林逋墓,表達詞人一方面希望像蘇軾一樣出仕為國出力;又嚮往林逋過著隱居避世的日子,深深地陷入這樣矛盾的心情之中。

    結論

    雅化時期的作家以典雅替代俚俗,更以唯美取代了元曲豪放樸質的本色風格,在隱逸心境上則多古人的典故來表述己志,使曲意更加典雅豐富。徐再思以清麗工巧見長,擅長白描手法,抒情深細,風格清新秀麗;《太和正音譜》評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張可久主要的散曲著力於鍛字煉句,對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詩詞作法,籍以入於典雅,許光治說他「儷辭追樂府之工,散句擷唐宋之秀」。張可久的曲中仍留有前期諷喻世間的特色,到了徐再思這樣的風格變得不明顯,反而更趨向將情感寄託在人事上,較隱晦不明,少了直接抒情的特色。在方言使用上,像「葫蘆」、感嘆詞等等也減少了,比較接近宋詞的樣式。從幾首閒適豁達的曲中,作者多想選擇退居山林,也證明了元代社會一直都對漢族的文人不怎麼友善,除了「朝天子」在心境上有些猶豫外,其他都是消極的不問世事。

    參考資料

    《喬吉與徐再思散曲比較研究》 童秉文 彰師大國文學系碩博士論文 2010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華正書局 民99
    《曲學概要》 羅麗容 里仁書局 2011
    《元曲三百首注評》 史良昭 太白文藝 1997
    《元曲研究》 賀昌群 等著 里人書局 1984

    #11393
    顏國倫顏國倫
    使用者

    一、 散曲(散套)主題
    本文以元曲中表現「淡泊名利」的主題為出發點。

    二、 作家
    以白樸與關漢卿的作品為分析與比較。

    三、散曲分析與特色: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分析:
    整首詞中,可見黃蘆、白蘋、綠楊、紅蓼,顏色繽紛,交織如畫,一幅江南水鄉的明豔秋景躍然紙上。而秋天正是垂釣的季節,岸邊、渡口、堤上、灘頭,是漁夫足跡常到之處。前兩句巧妙的安排,使文句變得生動而引人入勝。

    在這樣環境優美典雅,以漁為生,與世無爭的生活,就算沒有所謂的刎頸之交也無妨,唯有忘機之友卻更中意。而那所謂的忘機友,便是在秋江碧水上的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可知漁夫高潔不群的形象,也可見人間奸詐狡猾、忘機友不可尋。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不識一字的漁夫都會鄙視人間萬戶侯。

    在這首小令中,塑造出一個理想的漁民形象,通過描寫自由自在的垂釣生活,表現了作者不與達官貴人為伍,甘心淡泊寧靜的生活情懷,也流露出對社會不平的憤慨。此曲意象艷麗、境界闊大,給人以美的享受。

    【南呂】四塊玉.閒適 關漢卿
    【其一】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飢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閒快活!
    【其二】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其三】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鑽入安樂窩,閒快活!
    【其四】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分析:
    通觀這四首,皆表現出一種退休後自適閒快的生活態度。然細觀則各有獨特之處,有層次有所訴求。其一,作者描寫出閒適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心境,比天地更遼闊放曠,似乎毫無思緒,進入了一種順其自然的境界,放達自在的境界。
    其二,是描寫詩人與朋友詩酒歡宴的愜意場面。作者用樸實的文筆,描寫了鄉里生活的場景,表現作者追求著這種高雅的情趣。在這樣的鄉里之處,人們和睦友好,真誠相待,不拘泥於繁瑣的禮節,率性而行;鄰里之間情同手足,世俗中的糾葛恩怨,官場裡的爾虞我詐,在這裡皆蕩然無存。
    其三,反映了作者看破紅塵、放下名利希望在歸隱中安享晚年的內心呼喚。首兩句便化用了心猿意馬,表現出人的好名追利之心,如脫韁之馬,似野躍之猿般難以支配,需牢牢地控制住才不至失控。作者後以南柯一夢的典故,說明榮華利祿,一切功名富貴皆如夢,不如脫離這種爭名奪利的官場,過著閒適的生活來的快活。
    其四,作者訴說自己為過閒適隱居生活的苦衷,可看做是這組小令的總結。因為經歷了太多,感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過去種種,反覆思量,頓時領悟,不去在乎,賢愚何礙?不如不爭,歸隱自在。

    四、總結

    就白樸與關漢卿的這兩首作品來看,雖皆為描寫閒適生活,但兩者所蘊含的情態是不一樣的。白樸的沉醉東風﹒.漁夫,其中漁夫的形象,其實是理想化的。雖然通篇給人的感覺是自在閒趣的,與忘機友的共處,安閒的江南水鄉,引人入勝,然最後的傲字便顯露出作者內心的那股不平之氣。在當時元代的社會中,文人皆有對腐敗的社會政治的一股憤慨不平之氣,白樸亦不能免俗,但他的情感,雖有不妥協之高風亮節,亦有企圖避世消極之思。
    至於關漢卿的四塊玉,則是經歷了一番風雨,品嘗體會過人世間的種種世態冷暖,宦海中的起伏風波,而最終看破,視一切功名利祿為塵土,不如退隱自適生活為上。是以一為理想的文筆,心中仍有所不平;一則為實際的寫照,心中放達而自在無礙。

    五、參考資料

    1.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10

    2.羅麗容,曲學概要,里仁書局,2011

    3.朱自力、呂凱、李崇遠,歷代曲選注,里仁書局,2010

    4.大紀元文化網–元曲欣賞–沉醉東風
    http://www.epochtimes.com/b5/3/7/28/c13809.htm
    5.百度百科–四塊玉.閒適
    http://baike.baidu.com/view/578325.htm

    #11389
    張筱淇張筱淇
    使用者

    本文從散曲「懷古」的風格,來分析張可久及張養浩的兩篇作品。

    一、張可久:
    ﹝中呂●賣花聲•懷古﹞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穀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歎。

    ﹝黃鐘・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分析:
    小山的童年正好經歷宋朝滅亡的慘禍,蒙古軍隊的暴行必然給他留下難以磨滅的恐怖記憶。面對這樣的不幸,小山的懷古散曲中所呈現出的淒苦和哀愁是刻骨銘心而發人深省的。「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歎!」朝代更替、江山易主,沒有戰爭似乎就不能稱之為歷史,但是,無窮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卻只有無盡的苦難和喪國之痛。小山的散曲很少有嚴詞厲語,平常之間卻讓人感悟至深。

    曾經奢華的宮殿,昔日繁華的古道,舊時別致的亭臺樓閣,此刻他的眼前只有真實存在的荒煙蔓草、古道瘦馬、廢池喬木、斷壁殘垣。於是他寫:「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詩人那深沉而楚切的思慮,悲愴而痛苦的情感,對歷史、對人生不盡的迷惘,凝結成一副副淒涼冷寂的畫面。

    二、張養浩

    ﹝山坡羊•北邙山懷古﹞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山坡羊•洛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春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分析:
    第一首,起首便渲染出悽愴悲涼的氣氛。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們,生前把榮華富貴、風雲慶會享受個夠,然而,死後也不過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萬事皆休。那麼,生前的尊貴與否,死後的衰榮如何,又有什麼意義呢?結句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語氣冷雋悲涼,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張養浩的懷古組曲,站在對人生的深刻透視、對歷史的大徹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視野開闊,氣勢蒼莽雄渾,感慨深沉悲壯,風格質樸古拙,展示了一個政治家的胸懷與氣魄。張養浩曲子總的是立意高遠,感情深厚,氣勢雄渾,結構嚴謹。在這總的特色之下,懷古之作境界闊大,沉鬱雄渾,能夠高度地概括出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山坡羊•洛陽懷古》的前六句,寫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陽的天津橋上依欄遠望,追念曾經叱吒風雲、建立東漢王朝的劉秀以及他的功臣們,流露出一種低沉哀惋的調子。天津橋,故址在今洛陽舊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它曾是洛陽的一個繁華的名勝之地。作者來到天津橋上,俯視橋下,洛水滾滾不息地向東流淌著,抬頭遠望,春陵的王氣已喪失不見。「春陵王氣」是關於劉秀的歷史典故。現在作者在洛陽的天津橋上,已不見春陵之王氣了,這地方恐怕再也出現不了劉秀那樣的人物。而幫助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的那些文臣武將們,如鄧禹、馬武等,也早已成為古人,就連明帝劉莊在永平年間為感念這些前世功臣,而在南宮雲台中繪製的二十八將的圖像,也早已塌圮不存了。眼前看見的只有蒼茂的樹木和茫茫流動的河水。面對這種情景,作者發出了深沉的感慨:「千古轉頭歸滅亡」。自古以來,那些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當時自是叱吒風雲,在現實生活的舞臺上演出了轟轟烈烈的活劇,但彈指一顧之間,就歸於滅亡,成為歷史的過去。由此,作者認為“功”也罷,“名”也罷,都是短暫的,不會長久的保持著的。
      總括看來,作者在曲子之中流露出的情緒是低沉的,幾乎近似消極;而結合元代社會現實來看,元代統治階級殘酷暴虐,社會統治黑暗腐朽,張養浩曾因直言政事,而被貶官,被廢棄,這次雖被起用,但後果怎樣,他無法預料。因此,他在曲中流露出了低沉的、傷感的情緒。

    三、總結:
    閱讀完這四篇散曲作品,深深感受到時代對於曲家創作的影響,元代的特殊環境使文人的歸隱、懷古情結表現得十分強烈和普遍,他們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對現實和歷史深刻反思後所做的堅定而明智的選擇,是肯定自我價值後找尋到的一種新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元散曲中流露出文人濃厚的歸隱意識,強烈的反叛精神在其中得到前所未有地綻放,散曲作家那種悠閒處世淡泊存身的人生態度,使他們享有瀟灑自在又飽滿充盈的生活;那種掙脫名利羈絆後新生的喜悅和對生命自由的熱愛,表現了突現自我、放蕩不羈的生命意識,展現了獨特的人格精神。
     
      困頓終生的曲家,一直徘徊於仕與隱之間,表面看來,縱情詩酒,流連山水之作,而細細尋繹,我們卻能在曲家執著追求與深沉苦悶的字裡行間,體會出那種心酸與無奈。在傳統文人精神遭到恣意嘲弄和無情顛覆的元代,他的懷古散曲飽含了詩人的辛酸之淚、存在之戚和人生之悲。

    四、參考資料:
    1.沈惠如選注《袖珍曲選》臺北:里仁書局
    2. 王星琦《元曲與人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羅麗容《曲學概要》臺北市:里仁書局
    4. 朱權《太和正音譜》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5. 朱自力等著《歷代曲選注》臺北:里仁書局

    #11386
    李蓁穎李蓁穎
    使用者

    本文由描寫社會現實面的作品,來分析馮惟敏及王磐兩位作家之風格

    1.馮惟敏:
      馮惟敏是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其成就可與元代名家相比。他的《海浮山堂詞稿》收套數近五十套,小令約一百七十題,四百餘首,其數量是明代散曲家中較多的,題材也比一般作者更為廣泛。除了寫景抒情、宴游酬唱,還有不少篇章揭露社會弊端、諷刺官場醜惡、慨歎民生疾苦的,這是歷代散曲中所少見的。諸如小令【胡十八】四首《刈麥有感》、【折桂令】二首《刈谷有感》、【玉芙蓉】二首《苦雨》、【玉江引】《農家苦》等曲,對掙扎于天災人禍、苛捐雜稅中的農民表現了真摯的關注與同情。其套數【般涉調耍孩兒】《骷髏訴冤》:「【九煞】猛聽的一片聲,撲鼕鼕振地喧,鋼鍬鐵钁團團轉。又不是山沖水破重遷葬,又不是吉日良辰再啟攢,原來是官差一夥喬公幹。霎時間黃泉曬底,白骨掀天」;「【八煞】讐徒慣放刁,贓官莽要錢,鋪謀定計歪廝戰。非幹人命伸冤枉,只要身屍作證間,山東六府都跑遍。少有一千家發塚,八百處開棺」;「【七煞】又不曾爭一言,又不曾交一拳,又不曾本家親屬來陳辯。子孫祭掃三兩輩,桑梓栽培數十年,沒來由到處差官勘。耳邊廂神號鬼哭,眼見的地覆天翻」;「【六煞】今日王家莊,明日李家園,南來北往迎知縣。坑中滿把乾柴熰,鍋內忙將滾水煎,亡靈何苦遭烹煉!粉身碎骨,瀝膽披肝」;「【三煞】千家墳做了七寶山,一張狀強如騙海船,金銀財寶齊興販。每日價廣搜故紙迫贓杖,到晚來獨對孤燈打算盤,開了門偷睛看:報狀的是招財童子,訪事的是利市仙官」(卷四)。套曲尖銳地揭露了貪官污吏為了榨取百姓錢財而肆意發塚掘墓、開棺驗骨,致使生者與死者均不得安寧的殘暴行徑,這些都寫得很有現實感。

      馮惟敏的散曲,具有豐富深刻的現實內容,反映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散曲創作中熱忱地為災難深重的農民呼籲,並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橫徵暴斂,其作品如下:
    〈玉江引〉《農家苦》
      倒了房宅,堪憐生計蹙;沖了田園,難將雙手杌。陸地水平鋪,秋天風亂舞。水旱相仍,農家何日足為牆壁通連,窮年何處補,往常時不似今番苦,萬事由天做。又無糊口糧,那有遮身布,幾樁兒不由人不叫苦。
    〈胡十八〉《刈麥有感》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間便開倉。裏正哥過堂,花戶每比糧。賣田宅,無買的;典兒女,陪不上。

      這些散曲真實地反映了廣大農民在天災和官府的重壓下的苦難生活,也飽和著作者的同情。
    他在退隱歸田後,寫過一些閒適的作品,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其中有些作品描寫官場險惡,表現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仍有可取之處。在藝術上,馮惟敏繼承元代豪放派曲家的傳統,不尚浮華,特重本色,風格剛勁樸直,語言淺近流利,在明代曲壇上,是很有特色的。

    2.王磐:
    王磐(約1470~1530) 明代散曲家。字鴻漸。高郵(今屬江蘇)人。生於富室,好讀書,曾為諸生,嫌拘束而棄之,終身不再應舉作官,縱情于山水詩酒。性好樓居,築樓于高郵城西僻地,常與名士談詠其間,因自號"西樓"。他工詩能畫,尤善音律,脫口而出,即合格調;常常絲竹觴詠,徹夜忘倦;性格飄灑,一時名重。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 9首,全屬北曲。多慶節、賞花、記游等閒適之作,反映了他生活和性格的基本方面。其詠物之作"首首尖新"(王驥德《曲律》),最為著名。由於他脫略塵俗,不幹權貴,對於當權者的乖行逆施,很看不慣。小令〔朝天子〕《詠喇叭》,借"曲小"、"腔大"’的官船喇叭為題,把正德年間擅權的宦官在運河沿岸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以及他們裝腔作勢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散套〔南呂·一枝花〕《久雪》,以大雪的逞威,喻權□的肆虐,並展示日出雪消的理想,也頗有意義。他如〔南呂·一枝花〕《嘲轉五方》的諷刺迷信,以及對一些生活瑣事的歌詠,顯示了他散曲題材比較寬廣。其他作品的風格基本上是清麗精雅的,個別諷刺作品則較為豪辣;而〔滿庭芳〕《失雞》、〔朝天子〕《瓶杏為鼠所齧》等,則以俳諧風趣為人所稱道。

    〈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您為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裏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頭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 “曲兒”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醜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聲。

    參考書目:
    1.曲苑觀止:明代卷 - 陳邦言
    2.曲學概要 - 羅麗容
    3.中國文學發展史 - 劉大杰
    4.歷代曲選注 - 朱自力等
    5.明初曲坛继元曲坛为第二黄金时代 -
    http://www.docin.com/p-8901675.html#documentinfo

    #11373
    唐薇亞唐薇亞
    使用者

    一、前言:
    本文以「秋」為主題,舉馬致遠和白樸作品來探討。中國文人喜歡描寫秋天的悲涼或悠閒,並將懷才不遇、歸隱山林的心情和秋景聯合。秋天是情感揮發的季節,悲傷、思念、懷念故國特別動人。中國文人這種「秋季意識」在元代的散曲中特別明顯,可能是因為文化壓迫和經濟繁榮的矛盾,讓文人在這氣氛中,不論風格是北方豪放或南方婉約,感受到是秋天的曠達還是蒼涼,都很有感觸。馬致遠和白樸都是元代前期的詞曲家,一個豪邁一個清麗,一個放蕩一個端正,卻同樣將秋天的愁緒表達出來。

    二、馬致遠
    後世對馬致遠的生平資料瞭解甚少,幾乎都是從他作品裡去定義其人,可見馬致遠的作品個人色彩是很濃厚的。他棄塵世隱居山林,縱情歌酒,狂放一時。在馬致遠的曲裡,看得到他批判時事的豪放,也看得到他對時代的失望消極,最終沉澱出一種粗中帶細、豪中帶柔的巧勁。他的代表作《天淨沙》的就是以秋為主題,以下分析之:
    《天凈沙•秋思》
    (其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其二)
    平沙細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聲新雁,黃雲紅葉青山。
    (其三)
    西風塞上胡笳,明月馬上琵琶,那底昭君恨多。李陵臺下, 淡煙衰草黃沙。

    這三首天淨沙,以第一首最有名。天淨沙的字數不多,只有二十八字,馬致遠在這樣有限的字數內,前三句用各種名詞表達出完整的秋景,後二句帶出全曲意象,以斷腸人的存在將前述名詞連結。樹木在秋天葉落而枯,正有年華凋去青春不再之感。從枯藤、小橋、古道即瘦馬能見在這首曲裡,馬致遠呈現的線條是細而有力的,並讓斷腸人的愁緒連綿不絕。另外兩首,也是因秋而興,(其二)在三首中表現出比較不一樣的感覺,在描寫秋天的愜意。(其三)加入了胡笳、琵琶這些外族元素,將王昭君被遠嫁邊塞的悲與恨帶入,在大漠黃沙壯麗景像中留下一抹如淡菸般的愁緒。
    三首的共同點是,馬致遠活用了秋天不同面貌,展現各種層次的「秋思」,在情感飽和之餘又能留下讓讀者想像的空白。斷腸人為何而愁?看到青山想到什麼?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心情在明月下彈奏琵琶?

    三、白樸
    白樸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從他作品的細密工整中可以看得出來。情感表現方面他是靜而不僵的,雖有不滿現實的消極但沒有掩蓋住他對自然美景的感受。以下選他三首和「秋」有關的散曲分析。
    《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萍紅葉黃花。
    《沉醉東風‧漁父詞》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揚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石州慢》
    少陵野老,杖藜潛步江頭,幾回飲恨吞聲哭。歲暮意何如?怯秋風茅屋。
    (其一)
    同樣是《天淨沙》,馬致遠的勁筆和白樸的柔韻形成強烈對比。一樣的詞彙不少,「老樹」、「鴉」在馬致遠曲中是硬瘦的線條,到了白樸曲中變成了較模糊但餘韻不絕的意象。兩者都善於以連續的名詞構成畫面,白樸「白萍紅葉黃花」用秋天的幾個代表顏色填滿了前面淒涼的景象,讓秋天令人感到不是那麼寂寞。第二首《沉醉東風》是他的代表作,可以說整首都是佳句,「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是精華所在,身為眾人羨慕的萬戶大侯又怎樣,一個老漁翁,不識字就不視這些繁華虛榮,反而更能與秋景融入,也只有秋天才能這樣把隻身一人的閒適襯托出來。第三首比較顯現出白樸對社會面向的深度,「幾回飲恨吞聲哭」,雖無明言道出恨的原因,卻也能感受到他思念故國的哀慟,那秋風蕭條更讓人悲從中來。

    四、總結
    有關季節的成語很多,秋季更是四季中最多,「多事之秋」、「多故之秋」、「危急存亡之秋」等,雖不能說歷史大事都是發生在秋季,但秋天的確是最容易有動盪的季節,不論是時事或感情上都是。元代的散曲家,不只是馬致遠和白樸,各家多多少少都會創作一篇以秋天為主題的作品。秋季是感傷和滿足並容的季節,從同一主題去分析不同作家對秋天的詮釋,體悟同字不同意的巧妙,是很有趣的事情。

    參考資料:
    慢讀 元曲:就愛源自生活的真性情
    繁體書 ,琹涵 , 夏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6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訂注釋本)
    簡體書 ,何銳 選注 , 巴蜀書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實用詞曲選-賞析與創作
    繁體書 ,王貞麗等 , 五南 ,出版日期:2006-05-23

    #11361
    徐志丞徐志丞
    使用者

    一、前言

    本文選擇兩位清麗派曲家張可久與徐再思書寫春日閨情的作品分析比較,四首皆題為春情的小令,都在描寫春日閨中女子的情思。通過以下分析,歸納出同是清麗的曲家,在清麗之間所存在的細微差異為何。

    二、張可久曲中的春日閨情

    1.〈落梅風〉春情
    秋千院,拜掃天。
    柳陰中,躲鶯藏燕。
    掩霜紈遞將詩半篇,
    怕簾外賣花人見。

    這首曲描寫閨中女子的春日情懷。首句所呈現的空間是在一個有鞦韆的院落。次句點出時間是清明時節。三、四句則開始描寫這個時空中的景物,即躲藏在柳蔭之中的鶯、燕。末兩句轉為寫情,閨中女子把半篇詩藏在雪白的手絹裡,偷偷的傳給情郎,深怕被簾外的賣花人看見。

    下曲同題為春情,秋千亦出現在首句的空間描寫中,不知秋千這一遊藝的意涵與女子閨情有何關聯?據唐韓鄂《歲華紀麗》〈寒食〉條載:

    禁火之辰,遊春之月,寒時是仲春之末,清明當三月之初,禁其煙,周之 舊制。……一月寒食,三月斷火,畫鴨、鬥雞、蹴鞠、鞦韆。(1)

    由此可知,鞦韆是唐人在寒食清明時會特別進行的遊藝活動。而由《全唐詩》中的〈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方蹴鞠,佳人馬上戲鞦韆。」(2)可知當時男子主要玩蹴鞠,女子主要玩鞦韆。而這樣的活動盛行,在《全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描寫女子盪鞦韆的姿態,如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3)以上簡要說明鞦韆在文學中的來由與演化歷程,故可知張小山在曲初所點出的場景與時間為什麼是選擇鞦韆。在美好的春日裡,庭院垂吊的一只鞦韆靜靜的擺著,沒有人一起在這美好時光一起盪鞦韆,更顯得閨中女子的寂寥。而鶯燕的啼叫更是勾動女子心中的情感,可見該曲經由景物的鋪排就將女子細緻的情緒一一道盡。

    而曲的後半寫的女子的動作,把情詩藏在雪白絲絹偷偷傳給情郎,還深怕被簾外的賣花人看到。這兩句把女子緊張悸動的心理和嬌羞扭捏的情態表現得極為傳神。這一首曲是張小山能盡其妙,展現曲盡人情的本色之作。

    註(1):唐.韓鄂《歲華紀麗》,收錄於《歲時習俗資料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8月),頁72。
    註(2):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1冊3卷,頁29。
    註(3):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14冊449卷,頁5066。

    2.〈寒鴻秋〉 春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雲恨雨芙蓉面。
    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閒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行寫入相思傳。

    本首曲寫春夜閨中女子寂寞相思之情。首句點出時間地點,在疏星淡月的鞦韆院落。次句寫著女子的臉上滿是哀怨與淚痕。第三句藉「燕足留紅線」的典故抒發失去伴侶的孤單淒涼。第四句連用「鸞影」、「團扇」兩個典故表達被冷落的閨怨。五、六句寫景,一寫室內裊裊沉香,表達夜長漫漫,輾轉難眠;另一句寫室外綠池落花片片。最後總結上文,言這一幕幕的情景都可以寫入相思傳。

    除末句之外,逢雙皆對仗,十分工整。且第三句用《南史‧孝義下‧張景仁傳》附〈衛敬瑜妻王氏〉中的事典,因為衛敬瑜早死,他的妻子十六歲就守寡,她住處的地方有燕巢,常會有雙燕飛來飛去,後來只剩一隻。她看了很感慨就綁了紅線作記號,隔年燕子還飛回來,且紅線還在腳上,她傷心的寫了一首詩:「昔年吾偶去,今年猶獨歸。故人恩既重,不忍復雙飛。」而下一句更是連用兩個典故,一是出於《異苑.鸞鳴》相傳鶯鳥雄雌相守,離則傷悲,照見鏡中影子,悲鳴而絕;二是出自班婕妤〈怨歌行〉。由上可知這首曲在用字與用典上的經營嚴密,明顯有詩化詞化的傾象。

    三、徐再思曲中的春日閨情

    1.〈落梅風〉 春情

    閒情緒、深院宇。
    正東風、滿廉飛絮。
    怕梨花不禁三月雨。
    是誰教、燕銜春去。

    這首曲寫閨中女子看到暮春的景物所引起的怨情。首句直接點出閨中女子閒暇無聊的心情,獨自面對著深深的院子。而下句則點出時間是在春風正和暖、滿廉飛絮的時候。末兩句深刻的寫出傷春之景:害怕梨花禁不起三月雨的摧殘;最後則以激問作結:到底是誰教燕子把春光銜去了呢?

    該曲通篇未言女子的感傷,但通過景物的描寫卻曲折婉轉的把女子寂寞的傷春情懷表露無遺。整體風格,在用字遣詞上雖未用典細琢,但委婉的表達以和前期散曲家超逸俊爽、多本色語的風格殊異。

    2.〈折桂令〉 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這首曲寫閨中女子相思的情態。首三句先把相思的主題作層層轉變,反覆的呈現出來。次三句以「浮雲」、「飛絮」、「游絲」分別形容害相思時,身體的感覺、內心的感受、面容的狀態都是輕浮飄動,且以上皆與春景的氣息相應對。再次兩句則寫出相思的原因,乃是愛慕之人離開之後,留下的一縷於香所害。而盼望他的歸來卻不曉得他浪跡何處。最後四句則說明相思病最容易在燈光昏暗和月亮微明的的時候發作。

    這首曲首三句與末四句各同押一個字,是詩詞所不容許的,但同押一字累累如貫珠,形成一種環迴往復的聲情效果,感人至深。而中間三句對偶工整,形容盡致。此曲與前一首曲皆未化用實典,反而是著重在對仗的工整與字句的錘煉,使得徐再思的風格相較清新流利。

    四、結語

    從以上的作品分析,可以清楚看見清麗派曲家對音韻文辭的細膩推敲與經營。而張可久與徐再思皆注重煉句與對仗,其間的差別在於張可久善於擷取前人詩詞名句入曲;而徐再思則善用修辭,對於文字的運用精準而有巧思,所以徐再思往往可以在清麗中保留些曲的本色。不過,就以上的作品卻也看見張可久在被歸為清麗的代表之下,作品不完全只有清麗而已,比較以上所舉兩首曲,仍有躍躍紙上,能盡人情本色的作品,而非完全走向詩詞雅化雕琢的毫無生氣。

    五、參考資料

    《歲時習俗資料彙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8年8月)。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
    羅麗容,《曲學概要》(台北:里仁書局,2011年9月)。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台北:聯經書局,2010年12月)。
    李立信,《唐詩所見遊藝休閒活動之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7月)。

    #11360
    小容小容
    使用者

    本文將以內容為感嘆世道不得志、看淡功名利祿,追求恬淡、歸隱之心的田園生活的散曲為主軸,將取馬致遠和白樸兩位作家的作品進行特色和風格的比較和分析。

    一、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雙調.慶東原﹞嘆世)

    此曲感嘆功名利祿的短暫,曾經看似富麗堂皇的一切終究只是一時,時間流逝後什麼也沒留下,只是一場空。因此勸人不如早早歸隱,享無憂的自在生活,什麼千古的豐功偉業,也不過只是現在漁樵間的笑談罷了。在這裡可以看到白樸淡泊名利的個性,自幼顛沛流離的經歷,使他只想渡過閒適的生活,終身不仕。這種思想在寄生草中亦可見到:

    長醉後妨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麴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仙呂.寄生草﹞勸飲)

    白樸極欲隱生於田園之中,在他的作品裡可以看到一種比較坦然的態度,甚至常以嬉笑嘲諷的語調來對待。好像對世事毫無掛念,感覺早已決定要對荒唐黑暗的元代靜默不語,只想沉靜在自己的樂土之中。可由下面的喜春來得知,題目「知幾」,原指能預知世事的變化,此處指的是能看破世上的名利榮辱 :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裡且淹留。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中呂.喜春來﹞知幾)

    另外,白樸也有只單純展現出優雅閒士生活的作品,在這樣的作品中,常展現出恬淡自然的景致,人與景彷彿是融為一體的,極為和諧安寧,遠離了紛紛擾擾的俗世。如極為著名的漁父詞: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雙調.沉醉東風﹞漁父詞)

    就白樸的作品來看,其歎世歸隱的作品有通俗自然、樸直本色之風,有清麗雅潔之美。 較少看到白樸展現出強烈的激動情感,或濃厚的悲憤抑鬱之情。在曲選一書中提到「其筆致以清麗俊逸為主,唯因幼遭國變,憂鬱憤懣知情亦時流露於不自覺間。」 然而朱權的《太和正音譜》云「白仁甫之詞如鵬搏九霄,風骨磊落,若大鵬之起北溟,奮翼凌乎九霄,有一舉萬里之志,宜冠於首。」或是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評白樸為「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對於朱權評白樸之作是「如鵬搏九霄」,趙義山對此的說法是「從其題材內容和曲作風格對豪放和清麗兩派的巨大影響來理解,那倒是饒有意味的。」 意指對白樸風格上的理解,可以更深的從後續影響來看,因白樸作品對以關漢卿為首的豪放派,亦或是以張可久為首的清麗派都有著重大的影響。不過,單純回到
    為文的手法上,「其雅者雅而不晦,麗而不靡;其俗者俗而不鄙,質而不野。」
    實是雅化的成功範例。

    二、馬致遠

    ……﹝撥不斷﹞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哪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纏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的作品中,常可見其看破功名利祿、退而求恬淡的歸隱之心,面對黑暗的元代政治,抑鬱不得志的馬致遠雖然心中曾胸懷抱負,但如今看破了滾滾紅塵,決心還是放棄一切而尋求恬淡自由。沉醉於黃花、紫蟹和飲酒之樂中的他,嘲笑諷刺那些如螞蟻、蒼蠅般汲汲營營嗜血求利人們,強烈的對比之下自己所處之處則是綠野堂、白蓮社。

    他用曲記錄了他的人生感概,發洩了對社會的不平和牢騷。他曾經孜孜不倦的追求功名,但卻毫無結果。壯志未酬只好將滿腔的熱忱全部堆疊到曲的創作之中。面對現實的無奈,他選擇隱於深林田園之中,然而他的退隱是迫於無奈,是為時代所逼,因此他的牢騷和憤懣便異常強烈,因而創作了不少歎世的作品。趙義山評其乃「集元人歎世、咏史、恬退作品之大成,把看破紅塵、悟古今的退隱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見以下這首以歎世為題的作品:

    兩鬢皤,中年過。 圖甚區區苦張羅,人間寵辱都參破。 種春風二頃田, 遠紅塵千丈波, 倒大來閑快活。(﹝南呂.四塊玉﹞歎世)

    趙義山評馬致遠云「雖說這樣的悲劇人生是元代不幸文人的典型代表,歎世歸隱的主題已有不少人接觸,但沒有人寫得像他那樣淋漓恣肆,那樣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和鮮明的時代烙印。」 能夠在歎世之外,流露出瀟灑不羈的風格,這正是馬致遠歎世的作品的特色,也是他歎世作品遠超凡俗之處。 這種豪放不羈的態度在以下兩首作品中亦可見:

    立峰巒,脫簪冠,夕陽倒景松陰亂。太液澄虛月影寬,海風汗漫雲霞斷。醉眠時小童休喚。(﹝雙調.撥不斷﹞夏宿山亭)

    菊花開,正歸來。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有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閭休怪! (﹝雙調.撥不斷﹞歸隱)

    《太和正音譜》中云「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這種豁達豪爽的風骨,使他被推為豪放一派之魁首乃當之無愧。

    三、小結

    白樸和馬致遠這兩位曲壇大家的作品清麗俊逸,其中卻又散發豪放之氣,如神鳳飛于九霄,或如大鵬奮翼凌乎九霄,使人感覺兩者的風格有些許相似。而兩人對於陶淵明生活和情操的嚮往、渴慕之情,對於屈原投江的感歎在作品中也時常可以看到,好用典的習慣兩人也皆同時具備。

    而細分二者作品的不同之處,白樸在豪放之中兼有典雅清麗之風,而馬致遠的作品豪放不羈之氣便較濃烈,個人風格相當突出。再者,原本對家國懷有大抱負的馬致遠在那份沉鬱、憤懣極其強烈,相較之下,幼年飽受戰亂之苦而對世道早已失望的白樸,情感便較為淡泊,悠然不涉世事之情較濃。

    觀兩者作品及歷代評論後可歸結出以上幾點特色,對元代所偏愛的曲之本色和名家特色有了較深入的了解。

    四、參考書目:

    1.杜鵑啼情──散曲賞析,張孟機主編,國家圖書館出版。
    2.元散曲通論,趙義山著,巴蜀書社出版。
    3.曲選,楊振良、蔡孟珍合著,五南圖書出版。
    曲.docx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355
    楊舒婷楊舒婷
    使用者

    一、 前言:

      本文將取元代的馬致遠和明代的馮惟敏之背景與作品來探討各代士人對於追求功名利祿的嘲諷與譏笑之異同。

    二、 馬致遠:

    1. 生平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人。他少年時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參加元貞書會,與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寫《黃粱夢》雜劇。明初賈仲明為他寫的《淩波仙》吊詞,說他是“萬花叢裏馬神仙”。晚年退隱田園,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現實的厭世的態度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

    2. 作品
      〔雙調。夜行船〕 秋思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裏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裏添白雪,上牀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粧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帶歇指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箇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3. 賞析
      這篇套曲這篇套曲的主題是從秦、漢、魏、晉的古來興衰無常說到現實社會的爭名奪利,並由爭名奪利的那些守財奴說到自己的不慕名利,享受暢飲於竹籬茅舍的閒適生活。本曲作者既揭露了昏暗、汙濁的社會現實,也表現了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及超然塵外的人生態度,是其套曲中最著名者。

    三、 馮惟敏:

    1. 生平
      馮惟敏,字汝行,號海浮,又號石門,青州臨朐(今山東臨朐)人,明代著名散曲家。嘉靖擧人,官至保定府通判,因耿直疾惡,不肯逢迎,晚年辭官歸田。其詩雖未工,但才氣縱横,華整可觀。其散曲風格俊朗,題材也較廣泛。部分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生疾苦,對封建官僚貪婪横暴,有所諷刺。著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山堂輯稿》和《石門集》。

    2. 作品
      [北雙調‧河西六娘子]笑園六詠
    (其一)問道先生笑什麼?笑的我一仰一合,時人不識余心樂。呀、兩腳跳梭梭,拍手笑呵呵,風月無邊好快活。
    (其二)世人難逢笑口開,笑的我東倒西歪,平生不欠虧心債。呀、每日笑咍嗨,坦盪放襟懷,笑傲乾坤好快哉!
    (其三)閑看山人笑臉兒紅,笑時節眼兒矇矓,平白地笑入玄真洞。呀、也不辨雌雄,也不辨西東。笑不醒風魔糊塗蟲。
    (其四) 笑倒了山翁老傻瓜,為甚的大笑哈哈,功名不入漁樵話。呀、打鼓弄琵琶,睡著唱楊家,用盡你機關笑掉了我牙。
    (其五)名利機關沒正經,笑的我肚兒裡生疼。浮沉勝敗何時定,呀、箇箇哄人精,處處賺人坑,只落得山翁笑了一生。

    3. 賞析
      馮氏散曲格調大多爽逸豪邁,遣詞造句率直明白,體現出北派作家的創作風格。本作品中,作著藉由笑的豪邁、笑的猖狂來諷刺那些為功名汲汲營營、為利祿機關算盡之人,然其於滑稽調笑中寄寓失意,悠閒灑脫中含藏不平,刻露了傳統士大夫既不願放棄仕途進取,又對自身遭遇無能為力而聊以自慰的心態,亦表現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包含作者濃厚的感情色彩。

    四、 總結分析:
      就歷史角度而言,元朝與明朝的知識份子其實都是處於抑鬱不得志的環境之下,然而兩者間的不得志是稍有不同的。
      元代因為是異族統治,使知識分子由於民族因素而無法一展長才、備受打壓,導致沉鬱煩悶的心情。故作者將之呈現在曲作中時,往往能將不得已的悲苦轉化為灑脫不羈的豪情,誠如馬致遠的[夜行船]雖表達了世道汙濁、爭名奪利的種種醜態,但她最後仍期勉自己能擺脫一切束縛,因為其得志與不得志的關鍵並不是因為個人行為的因素,而是整個民族的因素。
      但是到了明朝,由於政治上的高壓統治和官員腐敗專政,使一些懷抱崇高理想或異於主流的知識份子無法出頭,即使身居要位,仍無法施展抱負,因此才有了明朝知識份子的不得志。故這些作者在創作作品時,往往會寄寓更多的不平之鳴與悲憤感慨,因為其不得志是由於不清明的政治等主觀條件,而非元朝無法選擇的客觀條件,如馮惟敏的[河西六娘子]雖然以笑來面對世事,但在字裡行間我們可以嗅出他其實笑得悲涼、笑得悽苦,反而不如馬致遠來得逍遙灑脫。

    五、 參考資料:

    羅麗容,《曲學概要》(台北:里仁書局,2011年9月)
    朱自立、呂凱、李崇遠,《歷代曲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8月)
    賴橋本,《新譯元曲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09月)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作家小傳—馬致遠 http://content.edu.tw/senior/chinese/ks_rs/content/chinese/music/writer/horse.htm

    #7176
    趙潤澤趙潤澤
    使用者

    一、引言

    由於元人對於功名普遍抱持負面看法,因此本文內容將欲探討張可久和喬吉的作品對於功名的看法,並各舉兩篇作品來分析和比較。

    二、張可久
    〔南呂‧醉太平〕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麵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做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葫蘆提到穩◎

    〔中呂‧普天樂〕秋懷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鐸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髮星星◎釣魚子陵◎思蒪季鷹◎笑我飄零◎

    分析:
    第一首雖然沒有直接描述功名,但張可久曾經擔任小官,親眼目睹元代官場的面貌,所以可以間接分析他對功名的看法。曲中第一句就是人們都認為自己的命運艱苦,而沒有人不是惟利是圖。「水晶環」是潔白的人,而「麵糊盆」則是形容名利場,然後「才沾粘便滾」,就是無人可以獨善其身,必然會同流合污。而後面的三句中「文章」、「門庭」、「清廉」看起來本該正面的卻在官場中變得污穢不堪,做官的更恬不知恥,因此張可久眼見如此的污煙瘴氣,倒不如「葫蘆提到穩」,即借酒醉來使自己糊裡糊塗,眼不見為淨。表現了他對官場的不滿,為官的不是為民請命,只顧橫徵暴斂,同流合污,所以寧願辭官算了。

    第二首是描述求取功名的艱辛。第一句「為誰忙。莫非命」就有諷刺意味,猶如對著求取功名的人訴說「一生人的命運難道就只是為了功名而活?」。而「西風鐸馬。落月書燈」就是指為了功名而奔波苦讀。「青天蜀道難」的出處是李白《蜀道難》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比喻求取功名的困難。「紅葉吳江冷」同樣有功名難求的意思,還有比喻自己的孤寂不遇。「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髮星星」明顯指出求取功名的困難,甚至到白髮蕭蕭都未必能得到,但又無奈地追求一生。「子陵」是指拒絕漢光武帝的征召而隐居垂釣的嚴光,而「季鷹」是指張翰,他字為季鷹,曾說過:「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羁宦數千里以要名爵!」張可久是借此二人來自嘲,雖然看不慣官場的腐敗,但他還是有懷才不遇的悲嘆。

    三、喬吉
    〔中呂‧賣花聲〕悟世
    肝腸百鍊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尖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竹籬茅舍◎

    〔正宮‧綠么遍〕自述
    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時時酒聖,處處詩禪;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

    分析:
    第一首是寫歷盡人間冷暖的作品。「肝腸百鍊爐間鐵」中肝腸被世間的冷酷所磨練出來,有股鐵石心腸的意味。富貴對於喬吉而言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不過是莊周夢蝶罷了。將「功名」比喻為「酒中蛇」,即可能得到一時的快樂,但最終還是會被所傷,這就透露出作者看破功名,不求功名。「尖風薄雪」指世態炎涼,人情冷薄,每每猶如風雪般刺痛作者的內心。面對如此的人世,寧願「殘杯冷炙。掩青燈竹籬茅舍」倒更逍遙快活。

    第二首屬於喬吉的自述,可見他的人生觀。「龍頭」是解作狀元,因此無意考取功名,加上「不入名賢傳」意指無意建功立業。「時時酒聖,處處詩禪」是指時時喝酒,以作詩論禪為樂。「煙霞狀元,江湖醉仙」可以完全作為作者的人生觀,意謂自己將功名寄託在煙霞中,浪跡江湖,恣情山水,並稱自己是江湖上陶醉於酒的神仙。「編修院」是修撰國史的官員,全句的意思是笑談古今就似編修院的官員在修撰歷史一樣,其樂無窮。最後,指出自己寄情於風月之中留連了四十年之久。

    四、比較
    張可久與喬吉並稱為「元曲雙璧」,為元曲雅化時期的重要作家。張可久風格以清麗為主,但也有豪放之作,猶如以上的〔醉太平〕,亦有直爽瀟洒如上的〔普天樂〕。喬吉風格風流詼諧,但也同樣有瀟灑豪放的風格。在對待功名上,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見,喬吉比張可久更徹底無意地求取功名,在「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等句中可見,而且看盡了世間富貴功名,人情冷暖,所以對人生有股更深刻而發自內心的感悟。在張可久的作品中,雖然也看出了他對功名的感嘆,對官場的不滿,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痛苦,從「釣魚子陵◎思蒪季鷹◎笑我飄零」可見,他多少還是擁有傳統士大夫對於建功立業的期望,但絕對不同意腐敗的官場文化。由於兩人的基本志向不同,所以對於功名自然有相異的看法。

    五、參考資料
    1. 羅麗容 《曲學概要》 里仁書局
    2.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 華正書局
    3. 朱自立等著 《歷代曲選注》 里仁書局
    4 .網絡資料 古詩文網: http://www.gushiwen.org/
    5. 網絡資料 維基百科

正在檢視 27 篇文章 - 1 至 27 (共計 27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