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業電子檔繳交處

  • This topic has 2,767 個參與人 and 11 則回覆.
正在檢視 12 篇文章 - 1 至 12 (共計 12 篇)
  • 作者
    文章
  • #7114
    竹竹老師竹竹老師
    使用者

    請同學直接複製貼上於此
    謝謝!

    #10723
    薛伊蒨薛伊蒨
    使用者

    析論蘇子瞻之貶謫後文學
    B981010039 中文102 薛伊蒨
    一、參考書目
    1. 房偉:〈論蘇軾散文的藝術精神〉,內蒙古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4月
    2. 翟晴:〈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蘇軾創作的影響〉,山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4月
    3.劉若斌:〈蘇軾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初探〉,山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4月
    4. 夏向軍:〈北宋貶謫詞研究〉,蘭州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8月
    5. 陳英姬: 〈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6. 武建富:〈生命的悲劇意識:蘇軾“夢”研究〉,蘭州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7. 崔寶玲:〈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蘇軾晚年的思想〉,內蒙古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8.田龍過、李穎:〈惠、詹時期的蘇軾人格〉《棗莊師專學報》,第一期(1996年),頁27-29
    9.劉昭明:〈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發微,《國立編譯館館刊》,卷23第1期(1994年6月),頁153-213
    10.王啟鵬: 〈蘇東坡:惠州文化的特殊現象〉,《惠州大學學報》,第二期(1996年),頁95-100
    11.丁雪松:〈論烏台詩案對蘇軾黃州詩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2.韓國強:〈蘇軾筆下的澹州風情〉,《瓊州大學學報》,卷8第3期(2001年9月),頁54-58
    13林玫玲:〈東波黃州詞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14.郭淑玲:〈蘇軾黃洲記遊文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15.顧柔利:〈北宋文賦新探〉,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16.黃子聲:〈蘇軾黃州民俗諷諭詩文發微──兼論相關詩文史事〉,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7.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5月
    18.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求〉,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19.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私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2年6月
    20.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二、選篇
    1.郭淑玲〈蘇軾黃洲記遊文學研究〉
    2. 黃子聲〈蘇軾黃州民俗諷諭詩文發微──兼論相關詩文史事〉
    3. 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
    4.鄭芳祥〈蘇軾貶謫嶺南時期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
    5. 王啟鵬〈蘇東坡:惠州文化的特殊現象〉
    6. 房偉〈論蘇軾散文的藝術精神〉
    7. 林玫玲〈東波黃州詞研究〉
    8. 劉若斌〈蘇軾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初探〉
    9. 翟晴〈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蘇軾創作的影響〉
    10. 陳英姬〈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
    三、述評
    研究蘇軾的貶謫文學,最先想到的乃其所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洲澹州。」其一,由陳英姬先生〈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初步了解蘇軾的政治生涯,以及其遭貶的過程。
    其二,以地域而言,我們藉由劉昭明先生〈蘇軾嶺南詩論析〉詳加了解蘇軾由黃州、惠州、澹州的貶謫路程,由蘇軾詩作了解其所謫地之風土民情。當我們進入影響其尤深的黃州,參照郭淑玲先生〈蘇軾黃洲記遊文學研究〉,其分別以蘇軾和黃州居所、自然環境、黃州佛寺道觀之間的關係做研究,或者林玫玲先生〈東波黃州詞研究〉亦可見之。而王啟鵬先生〈蘇東坡:惠州文化的特殊現象〉研究蘇軾創造並強化惠州重學崇文的傳統,使惠州成為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上擁有特殊地位的地域,強調蘇軾在謫居惠州時對惠州治理上的貢獻。由蘇軾遭貶的地域關係,跟隨其腳步了解其貶謫地的特色以及這些特色給予蘇軾的創作靈感。
    其三,我們探討蘇軾遭貶謫後的創作,此一時期尤以黃州時期的作品為其創作顛峰,不論是黃子聲先生 〈蘇軾黃州民俗諷諭詩文發微──兼論相關詩文史事〉以蘇軾貶謫黃州作為時間點,兼以史事、詩文、風土文化的相互交集來做為蘇軾諷諭詩文的靈感,並透過這些諷諭詩文例如〈題丫頭山〉、〈五禽言五首‧脫破褲〉、〈魚蠻子〉、〈洗魚兒戲作〉、〈與朱鄂周書〉,體現出蘇軾對於社會及人民的關懷的獨到視角。或者鄭芳祥先生〈蘇軾貶謫嶺南時期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歸納蘇軾遷居與躬耕、歷史、親情、歸鄉以及其他的題材,於詩文中表現處隱情志,表現出生命、死亡的幽微。而郭淑玲先生〈蘇軾黃洲記遊文學研究〉則可以了蘇軾記遊文學的風格,藉由抒情、議論、寫景、敘事等文體表現其在黃州的見聞。由陳英姬先生〈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了解蘇軾創作上的綜合性、多樣性。由以上所參照的研究,我們可以詳加了解蘇軾在貶謫後文學上主要的發展和其內容方向。
    其四,我們探討蘇軾遭貶謫後的由「人生之不遇」到領悟「生命之遇」的心路歷程。首先,由陳英姬先生〈蘇軾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探討蘇軾的政治生涯與文學的關係,從蘇軾早期的儒家思想到後來在仕途遭遇挫折時以佛道作為心靈上的寄託,其思想之廣泛度遂增。翟晴先生〈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蘇軾創作的影響〉闡明蘇軾精神上積極入世的理想追求轉成超然物外的人生探索的過程,並且研究這些過程對其創作的影響,表現出蘇軾身為一代文人之曠達風骨。房偉先生〈論蘇軾散文的藝術精神〉將蘇軾的散文比喻成一門藝術,藉由蘇軾之性格、社會環境以及儒、釋、道思想的轉變探討其藝術精神形成的原因,接著討論蘇軾散文藝術的表現。而劉若斌先生〈蘇軾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初探〉探討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接著以儒、釋、道三家的合流等情況推論出蘇軾人文精神的成因以及其自我超越的人文思想內容。從上述可以發現蘇軾面對挫折時的精神,其人生即使諸多「不遇」,也能夠在失落之中找尋其生命中的精神的「遇」,進而影響其在文學上不凡的表現。
    總結以上述評,蘇軾貶謫以後的文學,不但體現其人民愛物、關懷社會的精神,也記錄其心境轉折的過程,所謂「窮而後工」,不論我們是以藝術還是文學的角度看他的文章,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其面對人生困窘時期的態度,繁華落盡見真淳,因為這樣態度和人生觀,才能讓他在下筆為文之後能予人超脫生命中生與死的深刻感受。

    #10716
    薛伊蒨薛伊蒨
    使用者

    哈哈哈 我是第一個交的呢! :lol: 感謝老師一年來的辛苦,文選課真的是學了不少東西,雖然沒來的及在最後一堂課好好說聲再見,不過我想還是會在學校看到老師美麗的的倩影的~ :D

    #10710
    竹竹老師竹竹老師
    使用者

    也謝謝伊蒨,一直都很用心。

    期末考考得不錯,你的答題重點與文字暢達,都越來越完美了,算是個十分美好的再見優!

    #10711
    余中媛余中媛
    使用者

    中文系102級
    B981010046
    余中媛

    歷代文選與習作期末報告───
    從柳宗元的山水散文觀其人,並了解柳氏山水散文對後世的影響

    一、所蒐集的期刊文章
    1.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記 曾桂林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 REFERENCE TEACHING TO MIDDLE SCHOOL HISTORY, 編輯部郵箱 1997年 07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2.從《永州八記》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顧盼 文學教育(下) , Literature Education, 編輯部郵箱 2008年 02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3.柳宗元山水游記簡論 孫卓虹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Southwest Institute For Ethnic Groups, 編輯部郵箱 2002年 09期
    期刊榮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4.論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審美特征 王天桂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編輯部郵箱 2007年 06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5.《小石潭記》的“三清” 程文綱 山東教育 編輯部郵箱 2007年 Z2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6.論柳宗元散文“淵深峻潔”的風格 湯潔; 李精耕 柳州師專學報 ,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2005年 04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7.從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看唐宋山水散文的發展 陳曉蘭 溫州師范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Wenzhou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2004年 03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8.淺論柳宗元散文的禪風禪骨 孫冬梅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編輯部郵箱 2008年04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9.對柳宗元山水游記藝術特色的一點認識 廖邦陽; 劉師宏 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編輯部郵箱 1995年 04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0.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處境、心態與山水游記 舒仕斌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Journal of Xiamen Radin-Television University, 編輯部郵箱 2001年 02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1.繪畫藝術在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表現 牟瑞平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編輯部郵箱 1996年 02期
    期刊榮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2.柳宗元山水游記對山水文學的發展 趙國斌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2001年 01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3.自憐幽獨──柳宗元山水游記新論 成松柳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編輯部郵箱 1994年 01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4.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獨特地位 周健自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編輯部郵箱 1994年 02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5.試析柳宗元的人格與性格 劉昕 中國文化研究 ,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編輯部郵箱 1994年 02期
    期刊榮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6.柳宗元的研究 交戔 零陵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編輯部郵箱 1981年 02期
    期刊榮譽:CJFD收錄刊
    17.“剛以柔通”與“園其外而方其中”——柳宗元立身行世之道 張一川 零陵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編輯部郵箱 1988年 02期
    期刊榮譽:CJFD收錄刊
    18.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周漢中 語文教學通訊 ,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編輯部郵箱 2004年 29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19.柳宗元《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 周春林 閱讀與鑒賞(初中版) , , 編輯部郵箱 2006年 Z1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20.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 郭蓮花 柳州師專學報 ,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2006年 01期
    期刊榮譽:ASPT來源刊 CJFD收錄刊

    二、所用之期刊文章
    1. 自憐幽獨──柳宗元山水游記新論 成松柳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d
    2. 柳宗元山水游記簡論 孫卓虹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 試析柳宗元的人格與性格 劉昕 中國文化研究
    4. 論柳宗元散文“淵深峻潔”的風格 湯潔; 李精耕 柳州師專學報
    5. 《小石潭記》的“三清” 程文綱 山東教育 編輯部郵箱 2007年 Z2期
    6. 從《永州八記》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顧盼 文學教育(下)
    7. 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 郭蓮花 柳州師專學報
    8. 柳宗元山水游記對山水文學的發展 趙國斌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9. 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周漢中 語文教學通訊
    10. 繪畫藝術在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表現 牟瑞平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三、總論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一直是他的代表作文類型,也是對中國古代散文的一大貢獻,正如〈自怜幽獨-柳宗元山水游記新論〉中云,柳宗元開創山水遊記的新面貌,以往的山水遊記偏重於寫實的記述下景物的真貌,到了柳宗元手中,山水除了其本來的波濤壯闊和高聳稜角,更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抒情,增添山水的靈秀之氣,讀來娓娓動人。後人對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多有研究,有從山水遊記中了解柳宗元的個人思想,也有從中分析所述山水在唐古代的情景樣貌,如孫卓虹的〈柳宗元山水游記簡論〉中曰:永州山水可說是經柳宗元筆下才讓世人認識,以下將整理所見之期刊文章,從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中分析他的為人風格,著名佳篇中的個人思想,最後再論柳宗元對後世遊記散文作品的影響。

      柳宗元的為人以及其個性,在劉昕的〈試析柳宗元的人格與性格〉中從智慧、意志、道德三方面分析柳宗元人格的基本特徵:
    一. 獨創
    柳宗元保持了思想的獨立性,有後人貶柳宗元的理由是「恣意亂詩書」,亂是指他對儒家的某些傳統觀點和重要典籍提出否定意見,可知柳宗元喜歡用自己的腦袋去辨別是非,他一面崇拜先王聖人忠於朝廷,一面又以懷疑批判的眼光審視當今傳統和現實的東西。
    二. 堅定
    所謂堅定是指柳宗元在面對政治迫害和輿論攻擊時,仍不曾動搖過信念,他自稱為愚為拙,但在名聲和真理之間,仍堅定的選擇後者。柳宗元又有堅韌的治學精神,柳宗元為北方人,被貶後,很不適應南方潮濕悶熱,疾病纏身,但卻在這段時期中完成他生命中最偉大的作品,柳宗元有不屈不饒的意志,而意志正式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三. 真誠
    柳宗元的真誠在於不肯掩飾自己的憎物蔑視之情,他愛他的朋友,這愛表現在讚揚、幫助、批評、規勸和忠誠上。時時苦口婆心,用寓言等方式揭露人世醜陋,真誠使人光明磊落,柳宗元雖因真誠而招致毀謗,卻也增添他的個人魅力。
    自然的,柳宗元的個性展現在他的為文風格上,在湯潔與李精耕的〈論柳宗元散文“淵深峻潔”的風格〉,評其選材喜歡選取一些小巧的事物或小人物,以小見大,他的山水遊記描繪的也是一幅幅小山水,清幽淒愴;語言浚潔峭拔,主張「意盡言止」,感情方面柳宗元的大部分的作品都於貶謫之後,因愚黜而發奮為文之作,本篇中評其感情含蓄跌宕、抑鬱激憤。
      
      從前面可知柳宗元有大量的作品創作於被貶之後,其著名作品以〈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等集結而成的〈永州八記〉為代表,有人從〈小石潭記〉中分析出了三清,程文綱的〈《小石潭記》的“三清”〉中緊扣〈小石潭記〉中的清字,並點出柳宗元心中的三清:文清、景清和情清;在從顧盼的〈《永州八記》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中,綜觀八記,認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以其個人的全部感情觀看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傳達心境,已達到「心情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不僅包含自己的抑鬱憂憤,表現手法亦多樣,從寫景、敘事、抒情和議論等手段書寫悲憤,卻又深引含蓄,使他的山水散文作品深厚雋永。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在〈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中,討論了山水遊記的發展,並明白表示山水遊記到柳宗元手中始成為成熟、獨立的文體,而後人對柳氏山水遊記的接受,主要行程三種文學現象:一、遇與不遇的山水情懷;二、「愚溪」的多元內涵;三、取材、擷思於柳氏遊記的作品。柳氏山水散文對後世的影響,〈柳宗元山水游記對山水文學的發展〉論其開啟自然山水的感情化、自然山水的人格化,並運用附有創造性的語言,形象化了議論,柳宗元的獨創風格不僅彰顯了自己的作品,更備後人多有借鏡。

      閱讀完眾期刊文章,認識了柳宗元的為人,學其散文風格和文中清與情,不能想像為何他的作品能不僅流傳於後,更能創造出新的文體,影響山水散文如此之深,在閱讀眾多期刊文中途中,亦看到不少有趣的內容,如〈為小石潭設計景點〉一文中,一老師請學生們為小石潭設計景點,一一討論文中景物,幽徑小溪和鯉魚,光用文字便可讓風景躍然紙上,讓學生們驚呼不已,可見文與圖可互有相似之處,〈繪畫藝術在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表現〉可映證,柳宗元文章行與氣兼具,而中國繪畫不若西方講求寫實,而是講求神韻,能畫出抒情寫意,柳宗元雖是用文字,其中的氣與韻與描摹,卻與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綜觀諸多篇章,除了對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有多一層認識,更對他的成就敬佩不已。

    p.s. 老師我就是那個沒有交出紙本的壞小孩 :oops: ,這學期中自己有出現遲交作業的狀況,看看班上眾多認真努力的同學,會感到自慚形穢,面對老師更是有羞愧的感覺,雖說有社團、課外活動和人際等外務和其他的課業壓力,但不懂的調配時間是應該改進的地方,學期中有發奮的決心,但為時已晚,期勉自己下學期不要再對著成績沉默。謝謝何老師一學年的教導,我真的很喜歡老師的文選課,受益良多,在老師的帶讀之下常會在文中想起自己的所遇,也不猶得的進入文中情境、備感認同,雖然以後沒有您的課可以修,但會帶著老師的訓誡期勉自己努力用功、認真生活。

    #10709
    劉宜潔劉宜潔
    使用者

    研究題目:論蘇軾文章內的貶謫情懷
    B981010029劉宜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辛文:〈蘇軾 貶謫 心態面面觀〉,《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8卷1期(2008/02),頁103-106
    韓文娟:〈談 蘇軾 貶謫 詩詞〉,《語文學刊》第2007卷1期(2007/01),頁114 -115
    任苑:〈蘇軾 貶謫 思想初探〉,《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第2008卷2期(2008/06),頁58 -60
    王啟鵬:〈“忘”與“遊”: 蘇軾 心隱的精神家園― 蘇軾 遭貶後的心靈透視〉,《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 22卷1期(2007/01),頁10-17
    龍艷輝;曾銳銘:〈蘇軾 貶謫 詞的意象銜接研究〉,《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第 10卷4期(2010/08),頁137 -140
    王紅升:〈從東坡詞看 蘇軾 貶謫 時期的佛老心態〉,《社會科學論壇》第 2007卷4B期(2007/04),頁199 -201
    余立莉:〈對 蘇軾 貶謫 黃州後的詩作三個階段的思考〉,《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 12卷5期(2007/09),頁60 -61
    李黎:〈蘇軾 貶謫 嶺南時期童心分析及“思與無所思”的臨界點考察〉,《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第23卷9期(2008/09),頁11-14
    趙皖君:〈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論蘇軾與張懷民之貶謫情懷〉,《國文天地》第261期(2007/02),頁41 -45
    李天祥:〈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0年/博士 》
    施淑婷:〈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位論文/2007年/博士》
    鄒碧玲:〈蘇軾的貶謫人生〉,《蘇軾貶謫時期詞作之研究/2005》,頁27-39
    石一絢:〈蘇軾貶謫時期的心態與思想基礎〉,《蘇軾詩趣研究-以貶謫時期作品為例/2005》,頁84-134
    鄭芳祥:〈蘇軾嶺南以前作品之出處、死生主題與獲貶嶺南的原因〉,《蘇軾貶謫嶺南時期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頁13-17
    張鳳蘭:〈蘇軾貶謫的挫敗〉,《蘇東坡的貶謫生涯/ 2002》,頁40-103
    趙雅娟:〈試論柳宗元對蘇軾貶謫生活之影響〉,《運城學院學報》第28卷1期(2010/02),頁41 -43
    趙彩芬:〈論莊子對蘇軾謫居詩主體風格的促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 38卷4期(2006/07),頁103 -106
    趙彩芬:〈莊子對蘇軾謫居時期處世態度影響淺探〉,《邢台學院學報》第21卷3期(2006/09),頁17 -19
    王彥穎:〈超然於物外無往而不樂―從《 超然台記 》看蘇軾對現實人生的超越〉,《語文學刊》第 2009卷5A期(2009/05),頁4-6
    近人著作:
    劉國珺:《蘇軾文藝理論硏究》/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4
      從辛文<蘇軾 貶謫 心態面面觀>我們可得知蘇軾遭貶謫的生涯雖是蘇軾政治人生的低谷,卻是其思想、性格、文學最為顛峰的時刻。作者考察蘇軾貶謫的經歷,將其心態分為三方面:孤獨又曠達坦然、皈依釋道卻執著現世、歷盡磨難而了悟人生。
      任苑<蘇軾 貶謫 思想初探>蘇軾在被流放後,其文化品格與思想境界是最為後世所稱道, 遭貶謫所受的苦難也激發了他高尚正直的人格,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應當成就的最高典範。
      王啟鵬<“忘”與“遊”: 蘇軾 心隱的精神家園― 蘇軾 遭貶後的心靈透視>說明蘇軾遭貶後,為什麼不歸隱,在貶謫期間又以什麼思想戰勝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本文也具體分析蘇軾在思想上受莊子及禪宗的影響,使他超脫了貶謫的痛苦,使其人生高度到達最高境界。
      李黎<蘇軾 貶謫 嶺南時期童心分析及“思與無所思”的臨界點考察>該文主要從蘇軾對飲食的喜愛,對遊玩和遊戲的愛好,對他人的關心幾個方面分析蘇軾嶺南時期心態―熱愛生活。並得出結論,具有童心才能達到蘇軾的境界。
      鄒碧玲<蘇軾的貶謫人生>就貶謫的角度而言,通過蘇軾詞中的不同意義,了解他超然曠達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思想發展的變化。並透過三地的謫居生活,體察到謫居,反而使蘇軾的文學創作豐富多樣,包羅萬象。
      石一絢<蘇軾貶謫時期的心態與思想基礎>文人在貶謫時期的心態與思想會影響詩趣內容的表現,此文章探討蘇軾貶謫時期的心態與思想,了解蘇軾不同於他人的貶謫心境,並透過他貶謫心態的探討,可研究出蘇軾雖然身遭流放,但依然能以隨緣自若的人生態度自處,享受生活,一窺蘇軾在生活上達觀從容的處世態度與人生智慧。
      趙雅娟<試論柳宗元對蘇軾貶謫生活之影響>柳宗元與蘇軾同為中國古代文學大家,在政治生活上二人也有類似遭遇。 柳宗元精神中的屈騷精神深深影響著蘇軾,對蘇軾來說是生活上的智者,蘇軾受了他的影響更多了對生活上的執著,成就其偉大的思想。
      趙彩芬<莊子對蘇軾謫居時期處世態度影響淺探>蘇軾早年對《莊子》的崇尚,在屢次遭貶後,對莊子的人生哲學更為欣賞,莊子深刻影響了蘇軾謫居時期超然物外的處世哲學。 蘇軾謫居時期所表現的樂觀精神,任性逍遙、心閒意適的生活態度,足以表明蘇軾此時已經超越了物質因素與生活形蹟的束縛和影響,由思想和行動都到了委順自然,隨遇而安的境界。
      王紅升<從東坡詞看 蘇軾 貶謫 時期的佛老心態>蘇軾貶謫時期的詞作,呈現出他的人生心態的佛老印記,即人生無常、世事變幻的虛無思想,隨緣自適、順其自然的人生追求。
      李天祥<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本論文探究蘇對自我存在處境的感受,探究「寄寓」與「懷歸」,又與「時間」、「空間」有密切關係。以時間、空間為主軸來考察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便可作為一個詮釋系統,便能分析蘇軾的生命意識,並可進一步理解其與苦難奮鬥,最後歸鄉、歸田、中隱、致仕皆無著落的心路歷程。
      蘇軾的仕途雖然不順,屢遭困頓,但他所遭受的困頓激發了他不同於他人的超然思想,在他高尚的人格情操背後、他的文章立言,是值得我們的學習與探討的,以上參考文獻可得知。

    #10707
    陸官同學甲陸官同學甲
    使用者

    分析柳宗元山水文學—傳承、內容、影響
    B981010023 中文102 莊喻賀

    一. 參考書目
    方介:<柳宗元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80。
    金容杓:<柳宗元散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985。
    蔡振璋:<柳宗元山水文學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朴井圭:<柳宗元的遊記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6。
    藍百川:<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999。
    羅志仲:<門閥士族的背景與柳宗元的壓力>,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1。
    鄭色幸:<柳宗元辭賦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2。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7。
    李純瑀:<柳宗元與蘇軾山水遊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鄭朝通:<王維、柳宗元生命情調之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5。
    何堅萍:<柳宗元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王德春:<柳宗元的貶謫生涯與他的山水文學>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3。
    鄭曉春:<柳宗元山水文學的藝術特點與文化意蘊>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二. 選篇
    張映夢:<鎔鑄生命的寫作-柳宗元山水遊記略論>,《集寧師專學報》第29卷2期(2007/06) ,頁29-32。
    何方形:<柳宗元與天台宗的關係及其對山水詩作的影響>,《台州學院學報》28卷5期(2006/10),頁 22-26。
    于展東:<淺談柳宗元山水詩中的痛苦情感>,《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8卷1期(2006/03) ,頁55-57。
    郭蓮花:<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柳州師專學報》21卷1期(2006/03) ,頁6-12。
    楊文榜:<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0卷6期(2007/11) ,頁93-95。
    彭福臣:<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5卷3期(2005/09) ,頁3-6。
    周丹麒:<柳宗元山水詩文中的騷怨之幽>,《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9卷4期(2010/08) ,頁81-82。
    張婧、郭曉霞:<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成因>,《語文學刊》2010卷8A期(2010/08),頁47-48+50。
    孫曉琴:<優美的山水 幽邈的禪意-談談禪宗對柳宗元詩歌創作的影響>,《語文學刊》2010卷1A期(2010/01),頁37-38。
    黄業恒:<幽冷峭拔的意象 苦痛哀怨的悲情-品讀柳柳州山水詩一得>,《柳州師專學報》23卷3期(2008/06),頁19-23。
    童好蘭:<柳宗元謫永期間山水小品文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三. 述評

    繼承
      說到柳宗元,其山水文學最受人注意。繼承上沿襲了酈道元《水經注》,<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中提到,《水經注》採移動式的敘述方式,山水描寫用四句來修飾並加以淡淡的客觀描述,皆為柳宗元所採。也承襲了屈原的《離騷》自憐幽獨抒寫感世不遇,在另一篇<柳宗元山水詩文中的離騷之幽>中,寫其經歷如屈原般,故有騷怨之幽,光揚了屈原的哀、怨、刺之筆法。也受到了古人的影響,如元結對山水的徘徊與惆悵之感、陶淵明。<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成因>中,分析了柳宗元寫山水遊記的成因,一是散文的特質可較自由、重發現、可較易隱藏情感,二是有意為古文運動做出榜樣,也是在支持韓愈,三是其獨特的人生際遇。
    內容
      柳宗元的山水文章裡,表達了許多自身情感與對社會的諷刺,被貶到永洲後,又貶到柳洲,故其詩文裡流露出對貶謫情感與應變。在精神思想上,<淺談柳宗元山水詩中的痛苦情感>寫到,柳宗元超脫表外表的裡傷痛,反覆著提醒自己的遭遇,是以反意著筆,內文的"閒適"表面上是優遊安適,但分明透露出投閒置散、幽居獨處得無聊。
      <柳宗元與天台宗的關係及其對山水詩創作的影響>裡,寫其家庭背景學佛與佛教反省思想,對於柳宗元的貶謫有很大影響,但柳宗元以儒家為主,所以形成了儒釋統合的架構。而在另一篇<幽美的山水幽邈的禪意-談禪宗對柳宗元詩歌創作的影響>中,而是以禪宗去想對柳宗元的影響,如柳宗元善於勾勒清冷幽僻的畫面、善於描寫寧靜淡遠的意境、於文中字詞顯示柳宗元沒塵世之喧的禪定,此解釋與大部分寫柳宗元是寫遭遇悲涼是很不同的。
      <幽冷峭拔得意象苦痛哀怨的悲情-品讀柳柳州山水詩一得>寫柳宗元風格幽冷、峻拔、淒清;在永州與柳州之間文風的變化,在永州時至少還有期盼可能回去,故還有清秀幽靜的風格,而在柳州則與永洲不同,多了許多奇異險怪,並少具體寫山水,而多用景表情感;也寫了柳宗元以悲為美的風格,繼承了詩經、楚辭的藝術性。
      <鎔鑄生命的寫作-柳宗元山水遊記略論>寫到柳宗元與王維、孟浩然得閒適不同,是用其生命來寫文章;而其文則是天人合一,如<始得西山宴遊記>;並以心寫境、以境傳心,文中的奇山異水的是有其特殊的意義。
      而於字詞上與文章特色上,<柳宗元遊記景物解讀>寫柳宗元文章特色之怪特,而其怪特就是在寫自己;尚幽靜;憐棄小,與已契合;尚峭拔,顯其獨立的人格。
      <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寫奇山水文學有自然的人化,寫山水而象徵人;棄地就是自己的寫照;而改造棄地也象徵是柳宗元想力改時政,折射他對改革時弊的美好願景。
      <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寫柳宗元是有意識的在寫文章,其文章風格簡潔、含蓄、生動、明快,並從其對方位、動物、群景與單景的描寫可看出其富於變化;柳宗元得大量創作是使山水文章得以獨立為一門,為山水文學奠定基礎。
    影響
      <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寫到柳宗元對後世的影響,遇與不遇的山水情懷;愚溪的多元內含;後人取才擷思於柳宗元作品。
      由以上可知柳宗元的山水文章的前因後果。而對於柳宗元得詩文,就以<漁翁>一詩來看,卻有多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表示柳宗元之孤獨,也有表其被貶之意或閒適之意。或許好的作品就是每次看、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意思出來,也可知柳宗元用字詞之精。最後,對柳宗元山水文學的總結,就是一部以柳宗元生命來寫的文學!

    #10703
    陳韻琪陳韻琪
    使用者

    歷 代 文 選 及 習 作 期 末 報 告
    B981010007陳韻琪
    蘇軾-醉翁亭記
    ◎二十筆資料
    (ㄧ)沈永年,《小石潭記》與《醉翁亭記》對比賞析,江蘇南通西場初級中學總第70期,2010.12,頁76~78
    (二)張新寶,琅琊—「醉」,GUIZHOU NONGCUN JINRONG總第265期,
    2009.12,頁42
    (三)趙玉林、袁長俊,《醉翁亭記》「也」的妙用,綜合天地,2009.12
    (四)方金先,《醉翁亭記》中的「太守」,語文教學之友,2010.7,頁29
    (五)唐巢中,《醉翁亭記》的開篇藝術,語文教學之友,2010.7,頁27
    (六)敖雪蓮,《醉翁亭記》意境五美,教研論壇,2009.5,頁21
    (七)呂茂峰,也談《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語文教學通訊,2010.6,
    頁46~47
    (八)千龍,中國四大名亭,兵國建設下半月刊,2009.7,頁50
    (九)楊漢立,天下一醉翁,1994-2011,頁66~67
    (十)葉彥勳、曾楚華,太守為何而「樂」,頁6~7
    (十一)李世忠,托憂悶于醉酒,付毀譽於山林,中華語文教學,2010.9,
    頁45~47
    (十二)嚴登美,壯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古文苑漫步,
    頁63
    (十三)王勇,胸中藏山水,筆底湧波瀾—醉翁山水文化淺析,滁州學院
    學報第12卷第3期,2010.6
    (十四)崔銘,滁州:作為文學與文化的存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
    科版總第218期,2009.10,頁211~219
    (十五)朱哲保,滁州山水與歐陽脩的貶謫詩文,文化縱橫總第294期,
    2010.9,頁64~65
    (十六)景剛,歐陽修與滁州,滁州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2010.2,頁
    24~29
    (十七)來菊,談談《醉翁亭記》散文語言的藝術運用,詩文解讀第2期,
    2009,頁70
    (十八)劉越峰,歐陽脩在學術–散文互動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內江師
    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11,頁41~44
    (十九)劉越峰、田甘,論歐陽修散文虛字運用的成因及其認識價值,探
    索與爭鳴理論月刊第9期,2010,頁130~133
    (二十)胡普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醉翁歐陽脩,酒文化,2009.1,
    頁72~74
    ◎ 十筆選篇
    (ㄧ)方金先,《醉翁亭記》中的「太守」,語文教學之友,2010.7,頁29
    (二)敖雪蓮,《醉翁亭記》意境五美,教研論壇,2009.5,頁21
    (三)呂茂峰,也談《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語文教學通訊,2010.6,
    頁46~47
    (四)楊漢立,天下一醉翁,1994-2011,頁66~67
    (五)李世忠,托憂悶于醉酒,付毀譽於山林,中華語文教學,2010.9,頁
    45~47
    (六)王勇,胸中藏山水,筆底湧波瀾—醉翁山水文化淺析,滁州學院學
    報第12卷第3期,2010.6
    (七)崔銘,滁州:作為文學與文化的存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
    版總第218期,2009.10,頁211~219
    (八)朱哲保,滁州山水與歐陽脩的貶謫詩文,文化縱橫總第294期,
    2010.9,頁64~65
    (九)景剛,歐陽修與滁州,滁州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2010.2,頁
    24~29
    (十)來菊,談談《醉翁亭記》散文語言的藝術運用,詩文解讀第2期,
    2009,頁70

    ◎摘要
    在古代有不少的傳世美文是寫於作者人生出現重大變故時,如遭遇貶官之後,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劉禹錫的《陋室銘》等等。而歐陽脩的《醉翁亭記》亦是如此,《醉翁亭記》是寫於歐陽修遭貶謫滁州太守十第二年時,文中生動地描繪了琅琊山的奇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展現了ㄧ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也表達了歐陽脩悠然自得曠達樂觀的情懷,以及其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歐陽修寫文章平實有物,知滁州醉於山水,是ㄧ個淡泊的醉翁,但他在政務上實行的是寬簡政策,辦事依循人情事理,不博取名聲,這是他一生的為政風格。雖然《醉翁亭記》全文只有四百多字,但卻融合了敘事、寫景、抒情,這是因為作者能夠細密而深刻地觀察事物,並能把握住客觀景物的具體特徵,且選擇了最富有表現力的語彙而成的結果。語言方面作者不但注意語言的色彩,並且講究音調,採用虛辭,例如全文共用了二十一次「也」字,但卻不使人感到累贅,反而有活潑的感覺,每ㄧ個「也」字就是ㄧ層意思,層次相當分明;在句法上交錯地使用對句,間接地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
    《醉翁亭記》ㄧ文並非以第一人稱來書寫,而是以第三人稱「太守」身為朝廷官員的角度來敘述,太守一詞在全文共出現九次之多,但歐陽修不先點名自己就是太守的身分,而是最後才亮相,把自己置於旁觀者與當事者之間,以當事者的身份行事,但卻以旁觀者的角度敘事;前人言《醉翁亭記》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這裡及顯示「太守」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這裡的太守醉處其間,逍遙自在,沒有官場上的禮儀規矩,沒有長幼尊卑之別,完全是故友間的相聚之樂,此時太守、賓客、遊人各得其樂,可說是ㄧ幅政通人和的合諧社會縮影。
    在《醉翁亭記》中歐陽脩自號為醉翁,這不過是他想要忘卻萬物,然而心中的苦悶又如何能忘卻,所以他心中其實還是清醒的,只是山水讓他迷醉了,在醉意中,夕陽落到西山上,太守醉意朦朧地回去了,想著遊人的歡樂,他自己也笑了。《醉翁亭記》中寫山水之「樂」,其實是寄託了作者歐陽脩遭貶謫後疏離政治的避世情懷,並借著寫飲酒來表達他自己希望能遠離政治懷抱的願望;其次醉翁亭是歐陽脩化解苦難、善處逆境豁達情懷的感性顯現,踏上滁州時他歐陽脩不僅成受政治事業的慘敗,再加上喪子之痛令他的內心遭受到巨大的打擊,一蹶不振自是人之常情。另外醉翁亭也寄寓著人們對歐陽脩剛正不阿、直到而行的政治操守表達其崇高的敬意。
    《醉翁亭記》表面上熱鬧,但卻隱藏著內在的深沉,它實際上並不是ㄧ篇輕鬆之作,在表面的熱鬧之中是有著難言的寂寥的,在政治上失意,就只能寄情於山水,希望能表達出作者的豁達與樂觀之情。

    #10701

    歷代文選及習作 中文系102級 楊婉玉 B981010011

    題目:從山水遊記析透柳宗元筆下內心情感的蘊含
    參考研究論著及刊物:
    1.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2..藍百川:〈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中華民國88年6月。)
    3. 李純瑀:〈柳宗元與蘇軾山水遊記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4. 李貞慧:〈柳宗元貶謫時期文學研究〉,(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5年出版。 )
    5.陳秋宏:〈論柳宗元永州遊記的空間書寫-以身體知覺與氣氛為考察基點〉,《有鳳初鳴年刊》第五期( 2009年10月1日 ),頁249-266。
    6.王國軍:〈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柳州師專學報》第23卷1期( 2008年02月01日 ),頁25-29。
    7. 張映夢:〈鎔鑄生命的寫作—柳宗元山水遊記略論〉,《集寧師專學報》第29卷2期( 2007年06月01日 ),頁29-32。
    8. 駱正軍:〈柳宗元貶永期間河東階段的心態剖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5期( 2009年09月01日 ),頁146-149。
    9. 師東斌:〈柳宗元遊記景物解讀〉,《現代語文出版》第2008卷22期( 2008年08月05日 ),頁21-22。
    10. 彭福臣:〈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5卷3期(2005年09月01日),頁3-6。
    11. 許東海:〈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 2004年06月01日 ),頁75-111。
    12. 翁瑞鴻:〈柳宗元之流人文學與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13. 何堅萍:〈柳宗元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7年出版。)
    14.管仁福、許明欣:〈論柳宗元氣韻之”清”美〉,《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7期( 2010年07月30日 ),頁44-46。
    15.蔣云麗:〈柳宗元筆下的永州〉,《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1卷10期( 2010年10月 ),頁57-59。
    16. .陳時君:〈論柳宗元柳州時期的心路歷程及詩歌創作〉,《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3卷2期( 2006年03月15日 ),頁68-70。
    17. 李愛民:〈含蓄蕴藉 寄托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3期( 2007年06月15日 ),頁82-85。
    18. 龍亞珍:〈苦悶的象徴—永州八記〉,《中華學苑》第35期( 1987年06月01日 ),頁171-191。
    19.呂國康:〈始得西山宴遊記釋疑〉,《柳州師專學報》第20卷4期( 2005年12月01日 ),頁13-14。
    20.何虹:〈中國遊記文學的精品-讀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現代語文出版》第2010卷22期( 2010年08月05日 ),頁136-137。

    選定十篇參考研究論著及刊物:
    1.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2. 李純瑀:〈柳宗元與蘇軾山水遊記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3. 陳秋宏:〈論柳宗元永州遊記的空間書寫-以身體知覺與氣氛為考察基點〉,《有鳳初鳴年刊》第五期( 2009年10月1日 ),頁249-266。
    4. 王國軍:〈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柳州師專學報》第23卷1期( 2008年02月01日 ),頁25-29。
    5. 駱正軍:〈柳宗元貶永期間河東階段的心態剖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5期( 2009年09月01日 ),頁146-149。
    6. 彭福臣:〈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5卷3期(2005年09月01日),頁3-6。
    7. 許東海:〈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 2004年06月01日 ),頁75-111。
    8. 翁瑞鴻:〈柳宗元之流人文學與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年出版。)
    9. 管仁福、許明欣:〈論柳宗元氣韻之”清”美〉,《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7期( 2010年07月30日 ),頁44-46。
    10. 李愛民:〈含蓄蕴藉 寄托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3期( 2007年06月15日 ),頁82-85。

    述評:

    此次作業我所選定的題目範圍鎖定在柳宗元的山水遊記,主要是探討從山水遊記透析柳宗元的內心情感的轉折和蘊含。因此我特別選出的十篇參考論著裡,幾乎都是針對心理層面探討者為多,然看完這十篇論著,發現亦有和大多數人觀點較為不同者。此外,我所選定的十篇裡,有分論述柳宗元生平比較嚴謹精細的論著,再來主要集中在柳宗元貶謫在永州的山水作品,因為此時是柳宗元山水作品最大量的一段黃金時期,亦可從中分析出較完整的內心活動及其變化。最後,也分某些論著探討貶謫時接觸佛裡對柳宗元之影響。

    其一,柳宗元生平論述清楚嚴謹者。有駱正軍先生撰的《柳宗元貶永期間河東階段的心態剖析》,在裡頭作者將貶謫永州的十年中,再細分為兩個時期,一為河東(前五年),二為河西(後五年),記載事件及其心路歷程採正敘的手法,刻畫出柳宗元之心態,由消極轉積極、由被動轉主動、由量變到質變。另外,亦有
    藍百川先生撰的《柳宗元及其詩研究》,此篇論文有意將柳宗元的完整生平背景、交遊經歷以至思想純熟的過程,結合後半部的詩作一一呈現出來。通篇論文章節安排嚴謹有序,雖然後半部分多探討詩作,然是幫助對柳宗元歷經完整了解的重要參考資料。

    其二,從柳宗元山水遊記直接探討其內在情感和寫作技巧者。有何映涵先生撰的《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雖然大部分進行山水詩的研究,但其中亦詳述柳宗元遭貶謫後的種種苦難,使人更從能從周邊環境深入理解其內心概況。以及李純瑀先生撰的《柳宗元與蘇軾山水遊記研究》,我覺得此篇很有創見的融入了蘇軾在裡頭,柳宗元和蘇軾兩者間的對照,透過有結構的論述和深刻的著墨進行反覆比較,讓我更加體會柳宗元難以打開的鬱結,也投射在作品中。在彭福臣先生撰的《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中,除正面讚賞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純熟,也指出其山水遊記的獨創性,點出以情觀景、借景抒情、使情入景、景以托情,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我覺得可以透過其寫作技巧,進而窺探真實的心裡變化。還有許東海先生撰的《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主要依據〈囚山賦〉和永州時期的相關作品,並結合〈與李翰林建書〉,發現在柳宗元永州八記山水筆下的焦慮,進而窺探心靈深處的一隅和情志蘊藏。而翁瑞鴻先生撰的《柳宗元之流人文學與思想研究》,也多著墨在其心境轉變,但較具新意的是,先是述及柳宗元之生平事蹟,從「人生的仕履」到「流人生涯」,其後說明流人文學的定義,切入的點獨到、引人入勝。之後也有柳宗元作品的佛學思想,也帶出內心多少受佛學影響,可當作參考之一。在管仁福、許明欣先生合撰的《論柳宗元氣韻之”清”美》中,主要透過分析柳宗元之山水遊記「清」的感覺,比較多著墨在永州八記的名篇,體物出清勁、清曠、清新、清寂、清奇等韻味,讓人可透過這些名篇感受到柳宗元除了鬱悶,也會有「清」的多種層面感受,了解到柳宗元在山水中流露的情感。最後在李愛民先生撰的《含蓄蕴藉 寄托幽深―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裡,也是集中研究探討永州八記之託物抒情的寫作手法,也可對照心境。

    其三,排開大眾想法者及佛理影響其作品者。首先我覺得較跳脫大多學者研究並且勇於發表己見的論著在陳秋宏先生撰的《論柳宗元永州遊記的空間書寫-以身體知覺與氣氛為考察基點》,指出柳宗元是透過山水之變,再來是「身體知覺」,進而影響內在情緒的轉折,提出並非罷斥後將悲鬱情緒投射在山水的觀點。我覺得往後在研究上,亦可將排開眾多想法者的參考論著納入其中,從另一種角度思考,增加研究的深度和趣味!最後是王國軍先生的《論佛教對柳宗元貶謫後文學創作的影響》,通篇幾乎論述被貶永州時期和佛教接觸深入的部分。參考可其觀點可以發現內心感受的轉變,在更深一層體認佛理後,會將其意念帶入作品此外,作者也為此分別畫分三個小項,提出其改變和影響的地方,有一論辯類文章、二山水遊記和佛理詩、三雜記文。

    從此次作業中,我發現如果要深入研究並且從中窺探柳宗元山水遊記所蘊藏的情感,除了應該要注重在被貶永州時期外,還要參考佛教的介入,亦會影響其心境。另外若有較獨特、不同於眾多學者的想法,也應保留,增加更多元的探討性!

    #10700
    崔佩雯崔佩雯
    使用者

    學號:B981010012
    系級:中文系102級
    姓名:崔佩雯

    題目:從多面相來看古文運動及其影響

    一、二十個參考期刊:

    1. 何寄澎,〈簡論唐代古文運動中的文學集團〉,《古典文學》,第6期1984年12月,頁301-316。
    2. 朱介國,(唐傳奇與古文運動和行卷的關係),《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16期2008年4月,頁69-87。
    3. 何寄澎,(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中外文學》,第14期1985年6月,頁4-28。
    4. 衛仲璠,(韓愈古文運動的進步性),《江淮學刊》,第1期1963年,頁50-55。
    5. 龍異騰,(從語言角度看韓愈和古文運動),《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1996年,頁35-38。
    6. 張國俊,(古文運動是形成藝術散文的運動——對唐宋古文運動的再認識),《陝西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2000年3月,頁72-76。
    7. 唐曉敏,(“古文運動”的當代教育價值),《遵義師范學院學報》,第12卷6期2010年12月,頁28-31。
    8. 李建華,(古文運動和山東士族),《淮陰師范學院學報》,第24卷4期2002年,頁523-527。
    9. 唐曉敏,(論古文運動對齊梁文學功利性的超越),《遵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卷第1期2000年3月,頁24-27。
    10. 郭鵬,(略論古文運動背景下古代詩文觀念的遷變),《中國文化研究》,第1期2001年,頁98-102。
    11. 李子廣,(唐代古文運動與進士科舉),《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1998年,頁29-34。
    12. 李建華,(唐代科場“通榜”之風與古文運動),《北方論叢》,第1期2009年,頁82-85。
    13. 唐曉敏,(中唐教育與古文運動),《綏化師專學報》,第3期1997年,頁67-70。
    14. 余偉,(師•文•友和合增上團隊的重要性——從唐代古文運動的盛衰談起),《現代語文》,第3期2008年,頁102。
    15. 朱國華,(文學與符號權力對中唐古文運動的另一種解讀),《天津社會科學》,第1期2002年,頁110-117。
    16. 林繼中,(文化視野中的古文運動),《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第5期1998年,頁51-55。
    17. 胡湛,(古文運動對唐宋書法的影響),《書法賞評》,第2期2010年,頁22-26。
    18. 林昭賢,(從文學發展解釋唐代古文運動產生之因素),《文學前瞻》,第4期2003年6月1日,頁75-83。
    19. 王開富,(唐代市民文藝對韓愈古文運動的影響),《重慶師范學院學報》,第1期1981年,頁11-14。
    20. 暢孝昌,(唐宋古文運動复古實質初探),《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頁49-53。

    二、選中的十個參考期刊:

    1. 李子廣,(唐代古文運動與進士科舉),《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1998年,頁29-34。
    2. 李建華,(唐代科場“通榜”之風與古文運動),《北方論叢》,第1期2009年,頁82-85。
    3. 唐曉敏,(中唐教育與古文運動),《綏化師專學報》,第3期1997年,頁67-70。
    4. 余偉,(師•文•友和合增上團隊的重要性——從唐代古文運動的盛衰談起),《現代語文》,第3期2008年,頁102。
    5. 朱國華,(文學與符號權力對中唐古文運動的另一種解讀),《天津社會科學》,第1期2002年,頁110-117。
    6. 林繼中,(文化視野中的古文運動),《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第5期1998年,頁51-55。
    7. 胡湛,(古文運動對唐宋書法的影響),《書法賞評》,第2期2010年,頁22-26。
    8. 林昭賢,(從文學發展解釋唐代古文運動產生之因素),《文學前瞻》,第4期2003年6月1日,頁75-83。
    9. 王開富,(唐代市民文藝對韓愈古文運動的影響),《重慶師范學院學報》,第1期1981年,頁11-14。
    10. 暢孝昌,(唐宋古文運動复古實質初探),《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頁49-53。

    三、述評:

    唐宋時期重要的文學革命──「古文運動」的出現,使得六朝浮誇綺靡的文風得以一掃,並且讓注重明白曉暢的散文能夠出頭。這種文學風格也就意味著,文人更能夠表達自我真實的情感及思想。大多的學者對於古文運動都抱持著正面肯定的看法,但是當然也有學者是從比較負面的角度來看待古文運動。像是在暢孝昌的(唐宋古文運動复古實質初探)中,就有頗強烈的反對意見。大體來說,他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他認為古文運動破壞了魏晉以來人們普遍自我意識覺醒的精神,甚至使得文學觀念趨向模糊。而我為了能夠更加從不同且多領域的角度來看古文運動,以下將就讀過的另外九篇期刊,將其粗略的歸納為三個部分來做一點討論與概述,分別是「基本文化與文學」、「西方理論與東方書法」、「考試制度及社會風氣」。

    一、 基本文化與文學──
    余偉的(師•文•友和合增上團隊的重要性——從唐代古文運動的盛衰談起)中,特別強調了古文運動得以發展進行的一個基本而必須的要件,即有志於改革的人才,這意見我也很同意。另外我也特別認同他提到了不只是人才重要,要人才有「群聚效應」才能夠推動一個改革。林繼中的(文化視野中的古文運動)與唐曉敏的(中唐教育與古文運動)都提到了「儒學」這個區塊,顯示出儒學理論系統對古文運動推進的重要性。我能夠同意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儒家的那種進取與抗議精神必定是會對文學寫作上有所影響的,韓愈也正因有著「尊儒」的心才能夠有發起古文運動的力量。當然古文運動能夠順利,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順應著文學自然發展的傾向的,厭倦了魏晉華麗文風的文人們,對於當時主要文學表現手法「駢文」無法完整抒發情感思想的情況產生反抗,才使得古文運動得以發起,這一點在林昭賢的(從文學發展解釋唐代古文運動產生之因素)中說的很明白。

    二、 西方理論與東方書法──
    這裡討論的是兩個看起來相差極大又特別不同於其他討論角度的期刊。朱國華在(文學與符號權力對中唐古文運動的另一種解讀)中,十分新穎的引用西方學者布迪厄的符號權力此一理論來討論古文運動興衰的原因,不同於「文」的觀點,他從較「商」的角度入手,亦有一番見解。與西方相對的即中國的書法,很難想像這也與古文運動可以有所連結,然而在胡湛的(古文運動對唐宋書法的影響)中,卻可以將書法的價值、審美、創作、批評觀與古文運動作了很好地的連結,讓人感到十分新奇。

    三、 考試制度及社會風氣──
    李子廣的(唐代古文運動與進士科舉)與李建華的(唐代科場“通榜”之風與古文運動),都見解一同的提到了古文運動與行卷風氣的相關,透過進士科舉及行卷這樣的考試風氣影響,以庶族寒士為核心的進士集團很快佔了上位,間接的使得古文寫作開始興盛。從社會角度來看,王開富的(唐代市民文藝對韓愈古文運動的影響)提出了「市民文藝」與古文運動的關係,並且在韓愈與推行儒學與“藝”間的矛盾關係這一觀點上,讓人感覺很有趣。

    總觀來說,每個學者探討古文運動的點都不一樣,有人從社會角度切入,有人則從保守的文學發展上來看,不過不管怎麼樣說,這些都是珍貴的學術意見,有各家學者的意見,才能使得古文運動的研究風氣興盛而多元,這無疑是我們樂見的。

    騏竹老師:抱歉我的作業在最後的期末考還忘記帶~老師不要恨我!! :oops: 這學期的課讓我覺得學習的很愉快,過的很充實!老師妳教學真的很用心!我相信以後一定還有機會可以修妳的課! :)老師我會想妳的!! :cry:

    #10696
    竹竹老師竹竹老師
    使用者

    佩雯:

    人都會疏忽一些事情阿,沒關係的。而且我們很快就做了明確的處理,一點都沒耽誤到,別放心上,你的表現很好!很有才華優!

    #7113
    朱家瑩朱家瑩
    使用者

    B981010035 差一點就找不到電子檔的朱家瑩

    柳宗元山水遊記略論

    參考期刊
    許東海:<風景與焦慮:柳宗元永州所撰山水遊記與辭賦之對讀>《政大中文學報》 第一期(2004年6月) 頁75-122

    王啟鵬:<蘇軾貶惠與柳宗元貶永之比較研究>《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第23卷第4期(2008年4月) 頁8-13

    蔣云麗:<柳宗元筆下的永州>《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1卷第10期(2010年10月) 頁57-117

    蔡梅良:<論柳宗元的“觀遊”思想>《船山學刊》第4期(復總第66期) (2007) 頁133-135

    艾湘濤:<試論柳宗元的散文創作理論及其影響>《船山學刊》第3期(復總第73期) (2009) 頁140-142

    周慧玲:<柳文如山 ―― 柳宗元山水遊記的“曠如”與“奧如”說>《柳州師專學報》第23卷第4期(2008年8月) 頁15-38

    徐翠先:<論柳宗元永州山水遊記中的美學問題>《中州學刊》第二期(總第146期) 2005年3月 頁203-205

    郭蓮花:<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繼承、開拓及影響>《柳州師專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3月) 頁6-12

    李君怡:<論柳宗元〝永州八記〞的複式結構模式>《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總第113期) 2009年 頁153-155

    郭蓮花:<貶謫永州時期的柳宗元與《莊子》>《柳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1期(2005年3月) 頁12-17

    ―――――――――――――――― (以下為選出之10篇)

    楊文榜:<論柳宗元山水遊記的象徵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0卷第6期 (2007年11月) 頁93-95

    鄧怡舟:<論永州使柳宗元從失意的貶官成為著名文學家>《社會學科論壇》(2010年5月) 頁123-128

    管仁福、許明欣:<論柳宗元山水遊記氣韻之“清”美>《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學術論壇) 第8卷第7期(2010年7月) 頁44-46

    張映夢:<鎔鑄生命的寫作 ―― 柳宗元山水遊記略論>《集寧師專學報》第29卷第2期(2007年6月) 頁29-32

    彭福臣:<柳宗元山水遊記評析>《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總16期)(2005年9月) 頁3-6

    李愛民:<含蓄蘊藉 寄託幽深 ―― 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托物言志藝術>《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第3期(2007年6月) 頁82-85

    張婧、郭曉霞:<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成因>《語文學刊》第8期(2010年) 頁47-50

    陳秋宏:<論柳宗元永州遊記的空間書寫 — 以身體知覺與氣氛為考察基點>《有鳳初鳴年刊》 第五期 臺北(2009年10月) 頁249-266

    林明珠:<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花蓮師院學報》第16期 頁53-74

    呂國康:<柳宗元山水亭台記的構架及其他>《柳州師專學報》第22卷第3期(2007年9月) 頁5-7

    摘要整理
    柳宗元為唐代的散文大家,他有著進步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熱情,在他的散文裏,有許多批判現實、反映社會生活的優秀作品。
    永貞元年(805年),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柳州的生活極為艱困,水土不服,生活環境的偏僻未開化,流竄於荒山僻野之間,母親離世的打擊,加上政治上迫害,使柳宗元的身心都受到嚴重的損害。在永州的十年時光,柳宗元轉而盡心於歷史、文學、政治等,尤其放浪於山水之間,頗多山水之作,寄寓著悲憤之情,其《永州八記》成為文學上不朽的著作。初至永州的柳宗元,謹慎小心的處理事務,「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始得西山宴遊記〉),希望能獲得聖上的寬恕,然事與願違,開始寄情於山水,以愚者自處,過著定居的生活。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繼承前人的藝術形式之外,開創了一種意識的描寫,結合了個人獨特的際遇,以及身為古文運動的中堅,為古文運動做了榜樣,形成以散文進行創作的山水遊記。
    其山水遊記之顯著特徵為“自然的人化”,以情觀景、借景抒情,雖在描寫山水,然都帶有濃厚的主觀思想,傾注強烈的身世之感,雖然緊扣著山水來書寫,但其中蘊含的義理,與山水互相映照,以託物言志的方式使始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例如〈遊黃溪記〉、〈柳州東亭記〉等,被譽為“中國山水遊記王冠上的明珠”,採用全景式的描寫,體現了一種孤寂憂憤的心境;並將山水勝景與官吏的政績連結起來,如〈零陵三亭記〉歌頌縣令薛存義的政績,抒發自己的旅遊觀、民本觀,表達深刻的政治內涵;並且以山水、亭池為媒介,抒發胸中的理想與懷抱,例如在<愚溪詩序>中,緊扣著“愚”字,結合自己的身世自嘲、解嘲,融描寫、敘述、說理、抒情為一爐,為文體上的一種創新。
    而山水氣氛的輻散,使身處在此環境的人體感受到不同氣氛的變化,進而影響到內心的轉折,例如柳宗元抵達永州時,暫寄居於龍興寺西軒,藉著此地高聳的地勢,下瞰湘江風景「大觀」,透過山水風景的洗滌與釋氏佛理的開悟,來安頓自己帶罪惴慄的謫宦心緒。其山水遊記還有一特殊結構,那便是「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是心念在轉動的過程,類比於佛教「轉惑見為真智」的開悟,景物的觀照,需仰賴人的視角和靈感,結合文學作品,進而產生出情景交融、蘊含義理的作品,透由最初對「無」刻劃,次及「無中生有」的創造性歷程,接著以對「有」的深刻凝視,鋪陳、延伸其「文以明道」的主張。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簡潔含蓄、生動明快,呈現出清勁、清曠、清新、清寂等審美氣韻,構成了柳宗元山水遊記整體上清美的特徵,兼具壯美與優美的一種中和之美。使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正在檢視 12 篇文章 - 1 至 12 (共計 12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