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鈴》賞析

  • This topic has 314 個參與人 and 1 則回覆.
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 1 至 2 (共計 2 篇)
  • 作者
    文章
  • #7701
    潔瑩潔瑩
    使用者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柳永與情人的惜別之作,亦是宋代婉約詞的名篇之一。歷代詞評常把柳詞分為雅俗兩類,如夏敬观《吷庵詞評》指出:“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则沿袭五代淫铍之风气,开宋金元曲子之先声,比於里巷歌谣,亦復自成一格”。然而除卻一些可以截然分辨的作品外,柳詞并非一味地從俗或尚雅,而是雅俗兼并備。陳鋪之《詞旨敘》謂“夫(柳)詞亦難言矣,正取近雅,而又不遠俗”,高雅與通俗原非非此即彼的絕對對立關係,《雨霖鈴》正是詞人於通俗之中復見“典雅” 的一篇詞作。

    《雨霖鈴》又名《秋別》 ,上片描寫離別時的情景。“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短短十二字淺白易懂,清楚俐落點出離別的季節、時間、地點與天氣。“寒蟬”點明節令,《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此時是秋季、“淒切”,寒蟬的叫聲、“長亭”道出送別之地、“晚”送別之時 、“驟雨初歇”離別時的天氣。在交代客觀環境的同時,詞人也運用時間意象,豐富句中的主觀感情色彩。“寒蟬”點出秋季,展示了一個萬物蕭條、慘淡的季節。《禮記•鄉飲酒義》云:“秋之為言愁也。”凡與秋相關的皆與愁有關。蟬,尤其是秋蟬,其餐風飲露的清高形象在詩詞處處可見,然而這里詞人較注重的卻是蟬的鳴聲。詞人把它形容為“凄切”,除了比喻蟬對生命短促無奈的哀怨,詞人也把自身的情感融入進蟬聲中,仿佛此刻的蟬也正為別情而悲苦鳴叫。“對長亭晚”,這時的寒蟬卻偏偏面對詞人與情人話別的長亭鳴叫,心中的愁緒加上耳邊響亮的悲鳴,詞人心中的感受因一個簡易的“對”字而透露出一絲絲惱恨。“長亭”是行人休息和餞別的處所。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有“水毒秦津,山高趙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元人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有“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可見“長亭”和“寒蟬”一樣,都是極具悲劇色彩的意象。“驟雨初歇”字面雨過天晴,實際卻隱藏了離別的惆悵。驟雨之時可以拖延離去的時刻,然而驟雨初歇也意味著詞人該出發了。發端三句字面上雖沒有道明離別之事,但詞人已通過種種意象,把別情融于景中。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承接上段已安排好的悲傷氛圍,此三句就直接抒寫離別之情。“都門帳飲無緒”,是因“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之故。詞人充分運用主觀想法與客觀情形形成的矛盾,把別時的心理情緒渲染得真摯而濃烈 。“都門帳飲”一句,由“帳飲”點出別字,“帳飲”而“無緒”,皆因離別情懷的痛楚;“留戀”而又“催發”,皆因之前一場恰時的驟雨。當離別的兩人正好可以好好敘別之時,雨卻“初歇了”,纏綿難捨的時刻此時變得刻刻逼人,這場突然的驟雨也把離情別緒寫得極為委婉迂回。沈祖棻《宋詞賞析》對此有一段精辟解說,“駕船的,‘催發’,乘船的,‘留戀’。‘留戀’,則不忍別;‘催發’,則不得不別。以句法論,才說‘帳飲’,已指名‘無緒’,正在‘留戀’,又被人‘催發’,好像都沒有完,所以陳匪石先生在《宋詞舉》稱之為‘半句一轉’。 ”

    “蘭舟催發”后接下來的便是告別之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二句把氣氛調得更為低沉,感情更加愁慘。在描寫環境、感情后,一對正要面臨分離的情侶在詞面上具體出現了。從兩人分手的情狀可以看見二人微妙的內心活動,不忍別而不得不別的無奈正圍繞他們。原該在這短暫時刻要交代的話語要許下的諾言,此刻卻只有“凝噎”和“淚眼”。感情之深、悲切之苦,詞人以“竟”字,把情緒推至高潮,也讓整個畫面更加生動,更為細膩。“竟”,有意想不到的意味。詞人之前可能已預想自己會不捨會感傷,但卻萬萬沒料到自己會如此哀痛,只因離別之苦若非親身經歷,總是難以預料。此二句語言雖通俗淺白,然而感情之真卻不輸蘇軾《江城子》中的“相顧淚眼,惟有淚千行”。二者都從靜態的畫面把心中澎湃復雜的情緒描寫得含蓄委婉卻更具感染力,詞中人物形象也更加逼人。

    詞人的悲切除了對傷痛的難以割捨外,還含有對未來潛存的恐懼 。下面的文字全是詞人對未來的設想之詞,透露此時愁苦,別后更苦的憂慮。“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念”寫出詞人內心活動,由實轉虛,把詞的描寫引向別后情景。“去去”重疊,加倍形容離去的凄苦。去而又去,遙遠又更遙遠,詞人離情人也越來越遠,而詞人離目的地又還有多久呢,只見“千里煙波”,四周都“暮靄沉沉”。“楚”點明離人的去向。以“千里”形容“煙波”,暗指路途遙遠。以“沉沉”比喻“暮靄”可見別緒之沉重,以“闊”形容“楚天”,更襯寫詞人只身前往的孤獨與寂寞。“楚天”下“暮靄沉沉”,江面上“千里煙波”,而身在船上的詞人,正夾在兩個迷茫的意象中,造成一股莫名的壓抑感。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繼首句由蟬帶出“秋”的意象,詞人在這里也運用了“暮”這一時間意象。“秋”乃一年之將盡,“暮”乃一日之將盡,都意味著美好時光的消逝。 秋季有初秋有秋末,歷時約三個月,而“暮”單單指的是這一刻短暫的夕陽、鳥雀歸巢的幾個小時,在這里詞人把詞中的傷逝之感更具體化、嚴厲化,秋日別情也被形容到盡情盡致的境界了。

    詞的上片重點寫離別的痛苦。從離別的環境,離別的場面、離別的人物心理諸方面,進行鋪寫,渲染,不僅寫出了離別的低沉傷感基調,也寫出真切的依依之情 。在這種沉重的壓抑和難挨的孤獨再想到茫茫前途,于是便有了過片的哲理抒發。

    下片開端兩句,詞人不繼續寫上片已描繪盡致的離愁,反而從古說起,再一層層寫到自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別賦》提到:“默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而當離別又落在萬物蕭條之季,多情人除了要承受離別之苦也要感受萬物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時分,此時的苦痛是雙重的。繼上片悲傷至極點,詞人引發這句看似遠離自身情感的句子,其實是安慰之句。想起自古以來承受這種在悲秋離別的多情人不少,而這種悲傷也不是由他而開始時,人間離合就變得極為自然,先前長亭離別的個人離恨就顯得微不足道。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情”兩句因己及人,這兩句則又回到自身。“今宵”,設想別后情景的凄苦與孤獨。意在抒情而展示的卻是景的畫面。將前面“念去去”兩句所點出的別后冷落情景,進一步渲染。以景寫情,景中有情。 詞人由今日的“帳飲”想到“今宵”之“酒醒”。今日的“帳飲”雖然“無緒”,畢竟還有情人的“淚眼”“相看”,而“今宵酒醒”後,身旁就只有柳葉曉風殘月。“楊柳岸”七字,是古今俊句。詞人剪裁前人詩句,自然無痕,宛如己出。俞彥《爰園詞話》謂:“‘祖魏承班漁歌子,窗外曉鶯殘月’。第改二字增一字耳。”又鄭師因《詞選》載謂:“飛卿《更漏子》‘廉外曉鶯殘月’,耆卿添換兩三字,意境完全不同。”正好道出柳詞“善於調度,不以有藍本為嫌”的特色。 王世貞《藝苑巵言》也提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與秦少游:‘酒醒後殘陽亂鴉’,同一景事,而柳尤勝。”秦少游與柳永兩人描寫的皆是酒后情景,秦少游酒后有“殘陽”、“亂鴉”,情感哀厲,苦痛非常,相比之下“楊柳岸曉風殘月”較為平淡,然而就全詞來看,這是情感的起伏。詞人在上片層層鋪敘渲染離別之苦,種種景象使苦痛加劇,此時若以“殘陽”、“亂鴉”構成酒后畫面,悲傷情緒必跌倒谷底。承繼上句將自身面對的失落感推想自古以來的有情人,此時的情緒應稍微平復,雖苦痛仍在,正如韓琮《露》也提到的:“曉風殘月正潸然”,然而萬物不會因一人的感傷而有所變化,所以在詞人感受早晨微微吹著來的冷風時,天空上蒼白的月也會慢慢被晨光取代。相比“殘陽”、“亂鴉”,此詞的“曉風”、“殘月”雖也讓人感傷,但無形中卻包含一種希望。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在冷落清秋中離別已很难忍受,乍醒后的孤独以及要面对未来的忧虑也是极难承受的。然而詞人并没有细诉這種悲傷,也不敢再一一掀起。继“楊柳岸曉風殘月”后,這四句對應之句描寫了詞人心中已稍微平伏但仍然猶在的悲緒。“良辰好景”是客觀外在時景,“千種風情”是詞人主觀的內在情意,詞人通過“虛設”把兩個相對句連系起來。不管往后的日子有多么動人的景色,對詞人來說都只是“虛設”,只因心中滿懷的情意已失去了傾訴的對象。這樣的結尾又緊扣回主題。從“念”句詞人的設想得越來越遠,到了“此去經年”,還寫到了多年后,然而當讀者看到最后一句,明白“良辰好景”為何虛設時,詞人對情人的不舍之情又再次被挑起,不同的是上片的離別之苦是坦蕩蕩毫無掩飾地表露,而這里的苦痛是發自於詞人內心,寫得含蓄且婉轉,與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描敘離別之情,除過片的第一句一“別”字出現,再也不見別字,但整闕詞卻充滿離情別緒。上片雖寫景而別情卻交融於其中,下片寫離情卻把重點放在設想的情景。柳詞以通俗淺白著稱,此詞亦有不少淺近自然之句,如“念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此去經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句簡單卻不失典雅文華,這就是柳詞的另一特色 ——“俗表雅里”,把“雅”的內涵,以“俗表”陳述。“雅”的內涵指的就是文字下的“情”。在詞人簡練的筆墨下,凄惻的離情依然可以在詞人匠心安排的每個細節、景物感染讀者,如“寒蟬”、“長亭”、“暮靄”、“煙波”等。這些意象、景物不僅為情做鋪敘、也成為情感的投射,有時甚至可以與情相生,景語融入情語,兩者密不可分。

    清代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奡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從別時的難分難捨,到一人孤獨離開后獨自面對的內在情緒,再推想古今亦有不少與自己際遇相同的多情人時,稍微排除苦悶。情緒穩定后,詞人開始設想沒有情人的未來,若非親自經歷過這種傷痛,詞人不會寫出這一層層微妙的心理情緒變化。從古至今,離合總是生命中的一大課題,而如何從苦痛中解脫,就在於自己的心境。“楊柳岸曉風殘月”為何會成為古今俊句,關鍵在於詞人面對這樣景色時的心境。時間在嘗過苦痛后還是會繼續溜走,萬物依舊會跟隨規律前進,曉風殘月后必會有晨光。不管是與情人別離還是離家的游子,必然會對這樣的描寫感同身受。《雨霖鈴》會成為自古以來的名篇,不僅是因為詞句中的情景交融強化了此闕詞作內在的力量,也把自古以來多情人細微的離情層次作出記錄與描寫,達到“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的高妙境界。

    參考書目
    1. 葉嘉瑩著:《唐宋詞十七講》,中國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89年
    2. 曾大興著:《柳永和他的詞》,中國: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3. 杜若鴻:《柳永及其詞之論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
    4. 沈祖棻著:《宋詞賞析》,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5. 張夢機主編:《重樓飛雪 唐宋明清詞賞析》,台灣: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6. 房開江著:《唐宋婉約詞賞析》,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

    #9489
    耀時助教耀時助教
    使用者

    “此二句語言雖通俗淺白,然而感情之真卻不輸蘇軾《江城子》中的“相顧淚眼,惟有淚千行””
    何以將兩詞參照比較?

    1)簡化字還須注意。
    2)轉引或他人著述宜標示清楚。
    3)資料豐富,但文後仍可表達自我閲讀,分享心得。

正在檢視 2 篇文章 - 1 至 2 (共計 2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