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 <鵲踏枝>

  • This topic has 226 個參與人 and 0 則回覆.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作者
    文章
  • #7707
    江孟軒江孟軒
    使用者

    馮延巳 <鵲踏枝>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闌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賞析

    這首詞的開頭「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是敘寫人世千古的共同悲哀,也就是美好的生命面對無常卻又不可抗拒的變化,所給人一種哀傷惋惜之感。在詩人的眼裡,梅花並不單單只是一個隨處可見的景物,而是無奈消逝的生命,他用「千萬片」表現出梅落時無限繽紛卻又哀戚的意象,映襯出殞落的無情,暗自感嘆世上一切美好都無法久留。「猶自多情」則是將梅花看做是有感情的,即使凋落了,卻還是流連不去地「學雪隨風轉」,這句是詩人的連想,把凋零的梅花比作紛飛的雪花,冷冷清清地隨風飄散,給人一種孤寂之感,上三句雖然都是寫景,卻構成了一個生命消逝的意象。

    接下來的兩句則開始敘寫人事,前句梅花之凋落,就好像笙歌的易散,花謝是必然的結果,如同人生的離散是無法避免的。當花開時,景色是如此的絢爛奪目,但花凋時,則更顯得一切美景都留不住,而酒宴也是相同,在酒足飯飽之後,人們各自散去,留下馮延巳一個人,酒醒笙散之時,更感覺到無奈和孤苦。「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和「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這兩句的組合,使前句不單是寫景,後句不單是抒情,兩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象,讓我們看見詩人的發自內心的嘆惋。

    下半闋的開頭「樓上春山寒四面」看似純粹寫景的句子,但要繼續往下讀到「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才能發現詩人其實在樓上凝望了很長的時間,直到夕陽西下。而這個「寒」字,不單指春季黃昏的微微涼意,也表達了詩人的心理狀態是「寒冷」的,「四面」則有種被無邊寒冷包圍的感覺,詩人在「身心皆寒」的狀態,站在樓上望著這些漂泊的征鴻,身處「無限好」卻留不住的夕陽美景之下,流露出無限孤寂。

    究竟是怎樣的愁,才會使詩人登樓忘歸?最後的兩句給了我們解答。「一晌」雖然可以解作「短暫的時間」,卻也能解作「久」之意,詩人之所以憑闌遙望如此長的時間,是因為心中掛念盼望著一個人的歸來,但無奈的是「人不見」,詩人只能「鮫綃掩淚」,他的憂愁無法排解,不斷的想給這個理當歸來的人一個「不歸的理由」,但是就算已經「思量遍」,仍待在樓上遙望歸人,而這份情感和想望延續了下來,直到千百年的今天,繼續把這份綿延的哀愁纏在讀到這闋詞的我們身上。

    最後「鮫綃掩淚」的這個部分,描寫的好像是女子的動作,讓人搞不清楚詩人寫的究竟是自己,還是另有其人?其實馮延巳最大的特色,就是善於敘寫「情感的意境」,哭泣的可能是詩人自己,也或許是每一個讀到這闋詞,並引起聯想的讀者們。詩人等待的,或許也不是真的是一個「人」,而是表示一種想望,期盼著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就由讀者來自由想像帶入,馮延巳的詞之所以能夠感動人心,就是因為他不替自己的任何作品設下情境的限制,單純描寫一種情感的姿態,至於這段情的背景、過程就由讀者以自身的經驗去感受和領會,但最後得到的傷痛、遺憾或是任何一種情感,我們都能從他的詞中感同身受。

    參考資料
    孟慶文:《宋詞三百首精華賞析(上)》北京市:南海出版,1993年。
    杜少春:《<南唐>李後主、馮延巳詞名篇賞析》臺北市:天際文化, 1999年。

    有沒有寫錯字囧囧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