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11班:拾遺作業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22 篇)
  • 作者
    文章
  • #131094
    騏竹 何
    參與者

    拾遺,就是拾遺補闕,采錄遺逸,補充別人忽略的,而只有你心領神會的人事物。
    人事物太廣泛,我們此行縮小範圍:世間的小風景,或轉角的小店面、小餐廳,讓你流連忘返而得其中之樂者,你也拾遺補闕書其美好,說與我們這些俗人聽。
    字數:500字以上,不足300字者不及格。附上自拍圖者額外加分。
    時間:110年12月11號(日)子時前,直接寫於討論版各班分頁。
    注意:抓網者一律不計分,借用他人圖片請註明出處。此為正式作業,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勿以空白鍵替代。

    #131103
    子豪 詹
    參與者

    我的拾遺地方為家裡後方的小農地,很多人都會看過的的那種農田但很多人都不會在意農田到底有沒有,所以不會去留意。但我覺得的它帶給我很多有趣的事物,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在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昆蟲在田地裡如何生存。其中有兩種植物是我注意很久的一種是紅螞蟻另外一種是福壽螺,先說紅螞蟻,我常常看到它們通常躲在鬆軟的泥土地下,從泥土地下挖起來會看到一大群紅螞蟻很像是它們的巢穴一樣,它們會群體行動,遇到敵人時會馬上一起攻擊,我之前曾經把一隻毛毛蟲丟到紅螞蟻附近結果原本一隻紅螞蟻攻擊而已但接二連三越來越多紅螞蟻過來直到毛毛蟲沒了動靜無法攻擊時一整群的紅螞蟻會完全包住它最後覓食再來是福壽螺,福壽螺我們知道是外來種而且是會危害環境的外來種,我經常看到在大水圳旁就會有很多福壽螺的卵以及福壽螺,因為農地常常要灌溉植物和蔬菜所以會引進大水圳的水所以福壽螺以及卵也隨之進到農田,我看到它們的卵很像是荔枝的顏色和表面,並且會用鏟子把它們壓扁,會噴出粉紅色的液體,其實蠻嚇人的,但沒辦法它們會破毀農田的田地、生態,沒有其他辦法了。其實生活周遭有很多我們注意不到的拾遺地方,也有可能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地方卻可能是別人拾遺的地方呢。

    #131146
    競德 黃競德 黃
    參與者

    對於處於青春期正在發育的國中生來說,經過一整天課堂的知識轟炸,放學後無疑是進食補充能量的好時機,礙於零用錢的限制,要下手買下一塊65元的雞排是何其不容易。美濃的聖君宮旁的阿信黑倫藏匿於小巷之中,我敢說就連goole map也都不一定能夠精準定位的地方,銅板價格的關東煮無疑是學生們的一大福音,溫暖的關東煮撫慰了國中生深不見底的大胃口,阿信黑倫成了我的拾遺之處。利用高湯所熬煮的濃郁湯頭加上大量的青蔥提味,放入黑輪、蘿蔔、貢丸等材料,純樸的鄉下地方讓老闆行使著特殊的結帳方式,便宜又好吃的關東煮讓人忍不住一碗接著一碗,老闆不怕你吃也不會去紀錄你吃了什麼,等你吃到滿足後自行和老闆報告你所吃的品項及數量,老闆通常會給結算出一個讓你覺得誇張的價格,我曾經吃了三十顆貢丸,結果區區兩枚十塊錢硬幣即可搞定。座位區的部分也是頗有個性,塑膠椅直接平均分配擺於小攤販的旁邊,旁邊聖君宮的階梯也成了座位區。阿信黑倫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不只是便宜又好吃的關東煮以外,更是清楚體現出美濃人清味的地方,所有的顧客用最道地的客家話和老闆阿信談天說地,也讓阿信黑倫成了訊息交換的小角落,而國中時期的我則是期待的能在阿信黑論和心儀的女同學來個不期而遇,也正因為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小攤販,所以我覺得相當符合拾遺之處的概念。高中後的我便離開家鄉出去唸書了,這種單純美好的時光真是令人懷念。

    #131148
    詠棋 楊
    參與者

    在這個衝忙的社會裡大家很容易忽略掉很多地方,但每個人一定都會有一個不管怎樣都不會忽略掉的地方,或許是因為那個地方有什麼特色也有可能是因為你曾經在那裡留下過什麼回億。對我來說家裡對面的一塊空地是充滿著許多回憶的地方,其他人經過那塊空地一定會認為那就是一塊空地而已,但對我來說那就是我拾遺的地方,小學放學回到家之後很常跟爸爸或鄰居在那塊空地上一起玩耍,我也是在那塊空地上學會如何騎兩輪腳踏車的,每當經過那塊空地時就會喚起我許多童年的記憶。空地旁邊還有一棵桑樹,小時後有時候會跟姐姐們一起養蠶寶寶,所以常常都會去桑樹那邊採桑葉給蠶寶寶吃,而桑樹那邊當然也會有桑椹,每當桑椹一出來我和家人就會帶著剪刀來到桑樹旁邊開始採桑椹,採完之後我們就會帶這採好的桑椹回家把它打成桑椹汁,當你口渴的時候來上一杯也是很解渴的。而這些事情現在真的都變得只是一個回憶而已了,因為城市建設的關係,所以那塊空地現在也變成一個公園了,那棵桑樹也因為場地配置的關係而被砍掉了。現在因為在外地讀書的關係,所以也比較少回家,但每次回家經過那個公園時,腦袋還是會回憶起它原本的樣子,還有我曾經在那裡做過些什麼。

    #131159
    暐浩 鄭
    參與者

    拾遺
    在匆忙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忽略了些細微卻美好,小巧卻溫暖的人事物或是風景,它們處於我們日常中的小角落裡,在那兒歇著,待人去發覺,而偏偏,只是我們總是太忙碌了,走太快了,所以可能至始至終,它們都沒有沒發現。
    猶記國中時,因上學路線的緣故,我總會在一條每天必經的小路上遇到一隻年邁的狗狗,它的年紀可以說是和我耄耋的祖母相仿,為什麼我能用看的就能夠一口咬定呢?因為每每我遇見這只狗時,它總是趴在那裡,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從頭到尾只有擺頭而已,就我記憶以來,它不曾站起過,但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每當有一個國中的小小還和它打招呼時,即使不便,他還是會使勁地動它那一身的老骨頭來向我示意,其實這對一個年齡尚幼的孩童來說事件很開心且有趣的事情,它應該知道,畢竟它一定會想討好這天天報到的小常客,即使只有每日的幾分鐘,但感覺我消去了它不少的孤單,可惜的是我沒有問它,它的想法和感受。
    之所以能和這只老狗狗有這份羈絆,也是辛虧我的住家和學校的所處位置,讓我有別於其他路人,能夠天天見面。而秋去春來,四季輪轉,我也漸漸長大,國中也即將告一段落,也意味著走著段路的日子不多了,而狗狗的身體也日漸衰弱,已幾乎不能動了,為了解決它不再能自在的打招呼的問題,現在我都會主動上前去和他寒喧,聊聊今天過的怎麼樣,然而它已連抬頭的氣力都所剩無幾。
    某天我一如往常走在路上,一如往常的道路,一如往常的時間,一如往常的行為模式—上學—一切都和往常無異,但我還是發現了,今天沒有打招呼,我還以為是忘了我心想,所以回家路上特地去確認,去尋找,到了最後去詢問,才知道狗狗因病痛,終究離開了,當下內心百感交集,心中五味雜陳的感覺使我不知所措,我沒有哭,也沒有鬧,像個幽靈般,徑直的飄回家,所有的所有都顯得很不切實際,直到隔日,當日常風景不在,我才了解狗狗真的遠去了,我仍然沒有哭,也沒有鬧,只是感覺那一年十二月的北風,格外寒冷刺骨,直逼心頭。
    多年過去,我已然成為一屆大學生,即使學校不同,住家仍在一樣的地方杵著,而我也常常刻意繞些遠路,為了一探當年的庭院,庭院花草繁茂,綠意盎然,狗窩已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小樹,有時我甚至會像個傻子似的和那樹打招呼,想當然爾,它並不會理會我,每當這種時候便會有一種落寞感,即使人事地點不變,當年的那種獨特感,當年的拾遺,已然不復存在。

    #131161
    暐浩 鄭
    參與者

    拾遺
    在匆忙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忽略了些細微卻美好,小巧卻溫暖的人事物或是風景,它們處於我們日常中的小角落裡,在那兒歇著,待人去發覺,而偏偏,我們總是太忙碌了,走的太快、太急了,所以可能至始至終,它們都無人問津。
    猶記國中時,因上學路線的緣故,我總會在一條每天必經的小路上遇到一隻年邁的狗狗,它的年紀可以說是和我耄耋的祖母相仿,為什麼我能用看的就能夠一口咬定呢?因為每每我遇見這只狗時,它總是趴在那裡,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從頭到尾只有擺頭而已,就我記憶以來,它不曾站起過,但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每當有一個國中的小小孩和它打招呼時,即使不便,他還是會使勁地動它那一身的老骨頭來向我示意,其實這對一個年齡尚幼的孩童來說事件很開心且有趣的事情,它應該知道,畢竟它一定會想討好這天天報到的小常客,即使只有每日的幾分鐘,但感覺我消去了它不少的孤單,可惜的是我沒有問它,它的想法和感受。
    之所以能和這只老狗狗有這份羈絆,也是辛虧我的住家和學校的所處位置,讓我有別於其他路人,能夠天天見面。而秋去春來,四季輪轉,我也漸漸長大,國中也即將告一段落,也意味著走著段路的日子不多了,而狗狗的身體也日漸衰弱,已幾乎不能動了,為了解決它不再能自在的打招呼的問題,現在我都會主動上前去和他寒喧,聊聊今天過的怎麼樣,然而它已連抬頭的氣力都所剩無幾。
    某天我一如往常走在路上,一如往常的道路,一如往常的時間,一如往常的行為模式—上學—一切都和往常無異,但我還是發現了,今天沒有打招呼,我還以為是忘了我心想,所以回家路上特地去確認,去尋找,到了最後去詢問,才知道狗狗因病痛,終究離開了,當下內心百感交集,心中五味雜陳的感覺使我不知所措,我沒有哭,也沒有鬧,像個幽靈般,徑直的飄回家,所有的所有都顯得很不切實際,直到隔日,當日常風景不在,我才了解狗狗真的遠去了,我仍然沒有哭,也沒有鬧,只是感覺那一年十二月的北風,格外寒冷刺骨,直逼心頭。
    多年過去,我已然成為一屆大學生,即使學校不同,住家仍在一樣的地方杵著,而我也常常刻意繞些遠路,為了一探當年的庭院,庭院花草繁茂,綠意盎然,狗窩已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小樹,有時我甚至會像個傻子似的和那樹打招呼,想當然爾,它並不會理會我,每當這種時候便會有一種落寞感,即使人事地點不變,當年的那種獨特感,當年的拾遺,已然不復存在。

    • 該回覆由 暐浩 鄭 於 9 months, 3 weeks 前 修改。
    • 該回覆由 暐浩 鄭 於 9 months, 3 weeks 前 修改。
    #131174
    佳莉 陳
    參與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這是徐志摩《再別康橋》中我最喜歡的句子。還記得高中放學時,總會與幾個朋友相約,三三兩兩的一同踏上回家的路程,對於那時候的我們來說,公車站,是我們的小基地。我們總會一同坐在公車站的長椅上,肩並著肩、晃蕩著雙腿,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家裡發生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是分析朋友的感情問題,直到公車到來才揮手告別,期待著明天再相見。對我來說,公車站短暫的十分鐘時光,是我可以從高中課業壓力中短暫解脫的時間。在高中畢業典禮結束之後,我們依舊肩並著肩走向公車站,但一路上,我們很默契的沒有多說甚麼,走到熟悉的長椅上坐下,我把頭靠在朋友的肩上,看著遠方的夕陽,就這樣靜靜地待著,享受這「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從遠方看到公車緩緩駛來,我站起身,回頭,和她告別,那時候她的笑容就像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這一次踏上公車前,我們並沒有再許下明天見的承諾,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能再相見的頻率與機會很少很少,一個南下唸書,走向一條辛苦的道路,另一個要搭上飛機,隻身前往他國,學習跟我們文組生毫不相關的臨床醫學。但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我在心中祈禱,「願我身邊的女孩,一生安好」,也願我們一生安好。

    • 該回覆由 佳莉 陳 於 9 months, 2 weeks 前 修改。
    • 該回覆由 佳莉 陳 於 9 months, 2 weeks 前 修改。
    #131186
    方裕 卓
    參與者

    拾遺
    我過去是個容易意滿躊躇、沉溺在虛浮成就感的人。在屏東的鄉下高中裡,我活像個「土皇帝」,居高臨下,傲視其他不用功的「臣民」們,雖然每次總能勝過他們,但我的努力也僅止於足夠維持表面大一統的程度而已。儘管自滿已成慣性,但我也懂得自思自忖,日省吾身,所以我也很清楚自己有容易被小贏小勝麻痺的弱點。直到有一個高二某次段考結束後的第一個週末,我應邀到高雄三民區建國三路的一家小吃店用餐;就在那個週末,我彷彿遇見了生命中第一位「諫臣」,儘管那不是人,而是一條街。
    短短500公尺的距離,建國三路貫串高雄車站、高雄中學、多所連鎖補習中心及餐廳,儼然是高雄市天字第一號的文風鼎盛之地。理應是可以好好放鬆的考後第一週,用餐時間剛過,卻見無數穿著學校運動褲的雄中學子們佔據人行道,自成一道看不見盡頭的長城接入補習班的電梯間。眼前的光景使我內心震動不已:這些人的程度與我相去無幾,或甚至在我之上,其所付出的努力卻不知超乎我幾許;若我是龜兔賽跑中洋洋得意睡大覺的懶兔,他們就是有著烏龜堅定意志而又健步如飛的脫兔,不,是騏驥。
    經過那次「震撼教育」之後,我便把那段路作為我心目中的精神浴場,到高三學測以前,一直維持著每隔兩三週去一次的頻率,以求達到滌盡驕矜及慰勉自己可以更努力的功效。考試成績攀比的對象也從同班同學轉移到與自己及其他地區第一志願的高中學生,最後我就在不斷努力下勉強搆到了政大法律系的門檻,算是家中第一顆文曲星。
    時至今日,儘管我已經棄法從軍,我週假日到那條路上補習的時候,看著無甚改變的街景,我的心中仍總是興起一陣振奮的情緒和深刻的回憶。

    • 該回覆由 方裕 卓 於 9 months, 2 weeks 前 修改。
    #131237
    智爲 許
    參與者

    拾遺
    人們對於現實中的美好總是缺少發現,並嫌棄這個世界為何如此黑暗,但美妙之處卻是永遠都在,只是尚未被發掘;但我從小就對於一些美好的事物有所察覺,像是我家後院的一塊田地,從小我就跟爺爺奶奶一起在田地裡奔波,從上幼稚園之前就天天都會去田裡打卡,穿梭在土地和草地之間,也會幫忙澆水,還會追著蝴蝶跑、幫忙抓菜蟲、看著各式各樣的昆蟲、動物、植物,生意昂然的樣子,總是讓我感到放鬆,雖然小時候應該沒什麼壓力,上了幼稚園之後,在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菜園裏面看看當天有沒有甚麼新奇的東西,有點像是在尋寶的感覺,到了國小,回家的第一件事也是跑到後面去曬太陽,有時候甚至會帶著作業去後院寫,小時候我是個美術班的小孩,也常常就帶著畫筆還有一張紙跑到田裡作畫,到了國中,因為進了升學班,所以回家時間都是晚上九點了,想當然並不會在深夜自己一個人跑去田裡,但我在平日或是假日有時候都會早起故意繞路從後院走路去學校上學,就是一定要經過那片田園風光,早上經過那片草原十,微風總是會把草的香氣吹拂到我的臉上,走在路上曬著早上的晨光,感受著徐徐的微風,真的是特別讓人放送,也使我有充沛的精神迎接一天的開始,讓我精神飽滿的去上學;到了高中,我跑到了高雄讀書,沒辦法天天跑到後院讓自己放鬆,只能在假日有回家之餘,陪爺爺奶奶去巡菜園,現在只要有空都會去走走,總是能讓我回憶起小時候,那個渴望早點長大的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131270
    lil billy
    參與者

    95017高晹承
    拾遺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會有屬於的自己的拾遺角落,可能是一個小角落,可能是某家屋子的頂樓,也可能是一家小吃店面,而那裡會承載著人們的種種情緒,猶如無形的筆記本一樣,紀錄下在那裡發生過的一切,每當你經過那裡,你又會想起那裡發生過的一切,而我的拾遺角落就在我國中母校旁的一家小吃店面,那裡紀錄了我三年的青春,不長不短,但那些回憶我絲毫沒有忘記。還記得當年國中一下課就會和三四個死黨在打完球後跑去補充能量,填飽飢腸轆轆的五臟廟,但除了吃以外,更多時候是和那些朋友們談論著未來要幹嘛要讀哪間高中,對於未來有哪些憧憬,希望自己成為甚麼樣的大人,或者抱怨今天又發生哪些不如意的事,又說著一些校園八卦,誰和誰又在一起,誰和誰怎麼了,順便嗑著老闆招待的瓜子,而日子一天一天過,店家沒變,店內擺設沒變,但我們一年一年的長大,當初的懵懂的小孩也變得更加承熟,四個朋友現在也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但不變的是我們的回憶,或許歲月會使人忘記許多事,但每次經過這裡都會想起往日種種,還記得上次回去店面已拆遷,變成一家關東煮店,但看著裡面穿著以前也穿過一樣的制服的學弟妹也在開心的聊著天吃著熱呼呼的熱食,想起當年的不少回憶,當初那個想趕快長大的我,現在反而好想回到那個和朋友們能夠好好吃飯聊天的時候。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31279
    品忻 周
    參與者

    身為一個吃貨,一個不挑食的吃貨,但是又不喜歡自己買東西的吃貨,廚房無疑是個好地方,我尤其喜歡我阿嬤家的廚房。那可不是一般的廚房,那裏有一個古早的大灶,過年過節那神的大灶粽會產生出許多好吃的美食,舉凡農曆新年不可少的菜頭粿、發糕、甜粿、碗粿等等,各種傳統美食通通都有。
    幼稚園以前我都住在阿嬤家,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美食,就算搬出了阿嬤家,每每回到熟悉的家,桌上永遠會擺滿山珍海味迎接著我。而那上了年紀的瓦斯爐,甚至比我的年紀還大的瓦斯爐也烹飪出一鍋又一鍋,一盤又一盤的人間美味,令人垂涎三尺。
    阿嬤的廚房永遠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過年可以變出一鍋兩天也吃不完的火鍋;在清明可以生出足以吃兩餐的春捲;在母親節可以看到爸爸還有兩個叔叔三兄弟及我們一大票的堂姐弟妹一起準備午餐的溫馨場面。
    就算搬出了阿嬤家這麼久,我回去的次數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拉長而減少,每次回到阿嬤家,我第一個奔向的地方一定是廚房,沒有一次例外,就算家裡半個人都沒有,我也還是會習慣性的到廚房溜達溜達,這個習慣自始自終沒有改變過。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31322
    信佑 陳
    參與者

    我的拾遺地點是家裡的客廳,客廳對於大家來說可能只是一個休息的地方或者根本不在乎,但是一間房子,少了客廳就沒有了家人聚在一起的地方。我家的客廳有一台電視、無數張椅子和沙發、冷氣和一台我的電腦,大家一起看電視、一起休息、一起吹冷氣,這給了我家人的陪伴,經歷了大大小小事的我,沒有家人的陪伴我或許無法生存至今。家裡的客廳對於我來說有團聚、休息、陪伴家人的地方。
    尤其對於軍校生,客廳更是我每次回家不可不待的地方,不只是因為在客廳可以玩電腦,也因為客廳是跟家人一起聚的地方,而且在客廳,我可以跟家人傾訴在學校遇到的問題並討論。對我來說,客廳就像一個避難的小角落,可以逃避學校事務的紛擾,也可以休養生息,鼓勵自己迎向下一個挑戰。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31324
    信佑 陳
    參與者

    95165王鴻銘

    這張照片是我從老家附近的一條溪旁拍到的,這裡人煙稀少,如果不是本地人根本不會發現有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對我來說雖然沒有任何特別的關係,但是在心情煩躁的時候到這裡,可以感受到鄉下特有的感覺,徐徐微風在臉龐輕拂、暖暖的夕陽使自己不怕著涼。
    這條溪是從我父親那裡得知的,在他小時候時,就時常與朋友相約到那裡玩,但因為那裡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因此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安全而喪命於溪水中。
    眼前一望無際的綠地,彷彿將心裡所有壓力去除,整片的狗尾草就像雪一樣,讓台灣的夏天看起來沒有那麼的炎熱了。
    雖然我自從國中畢業後就離開家鄉到中正預校讀書,回到家的時間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自由了,不過為了自己的夢想,勢必需要有些犧牲,在每個週末,看看一些平凡但又有趣的風景,才能適度的釋放自己的壓力。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31356
    登甲 楊
    參與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充滿了許多的美好,但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匆忙而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在看待事物的角度或是生活的步調有所變化後,就有可能無意間發現它的存在。
    為了能留外就讀美國軍校完成我的夢想及抱負,我加入了作業繁重的托福班。托福班是為準備托福考試並培育留美人才而生的特殊群組,平時在校常需要出列自習,禮拜五也需要去上特殊的英文課程,假日需要提早出校前往補習班補習。在這樣匆忙的生活中,每天想的都是怎麼將英文成績提高,完全無心著眼在周遭的環境,
    但在托福考試結束後,肩上的重擔瞬間消了一半,原本該有的放假時間也突然回到自己的身邊。時間安排緊湊的補習日變為悠閒自在的假日,使我有了時間對周圍環境進行探索,曾經只是一晃而過的街道,現在對我來說是可以駐足許久的地方。不管是街邊的漫畫店或是小巷中隱藏的蔥抓餅攤,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的新奇,我簡直就成了從彰化來的哥倫布一般,每次假日都能發現新的小世界,使我假日生活無與倫比的充實。
    日常生活可能因瑣事把生活步調搞得像是在趕火車,使自己無心去關心周遭的事物,但要記得在瑣事告一段落後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下周遭的事物,也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像是俯身拾遺一樣。

    #131359
    子羿 王
    參與者

    我的拾遺地點是我家的社區小巷口,我住在一個老社區,從小到大都在這個社區長大。小時候的我很活潑外向,非常喜歡到社區小巷各處玩耍,有時候會和弟弟騎腳踏車,有時候則是和社區裡的其他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穿梭在社區的各種小巷通道,社區的樣貌我早已瞭如指掌,老鄰居的離去、新鄰居的到來,社區的樣貌也是日新月更,家裡的社區給了我無數的美好回憶。國小五年級結束,家人因為工作搬到了美國,然而一去就是四年,回到台灣後,對於自己的家鄉的印象已逐漸淡去,社區的景象也改變許多,不僅是房子的更新,鄰居的遷移,但是儘管多年沒回到家裡,每到回家時經過社區巷口,滿滿的回憶總會湧入心頭。社區巷口就像我腦裡記憶大門的一把鑰匙,替我打開數道封塵已久的回憶,使我想起社區的和樂,鄰居的親切,更重要的是我於家人的點點滴滴。在美國的四年裡,爺爺奶奶只有拜訪過我們半年之久,漸漸的我和他們相處的美好時光都一天比一天陌生。小時候,爺爺總會早早叫我起床,帶我去爬山看海,做饅頭和魚鬆給我吃,奶奶總會帶我去菜市場購買食材,煮各種好吃的飯菜給我吃,因此社區的小巷口也可以說是我各種心情的催化劑,幸福、孤單、惋惜等情緒源源不絕,在懷念美好時光的同時,也感到打從心裡深處的傷心。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22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