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題:愚溪詩序

  • This topic has 2,343 個參與人 and 33 則回覆.
正在檢視 34 篇文章 - 1 至 34 (共計 34 篇)
  • 作者
    文章
  • #7209
    竹竹老師竹竹老師
    使用者

    我們上課提過,唐宋因為政治因素,產生了很多貶謫官員,有一句話說「世間才子半流人」,這些流貶各地的文人,往往在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問題來了:

    請你找出唐宋時期貶謫文人於謫居地所寫的文章,並且簡述其文章之主題,以及被貶後心情轉折。

    舉例說明:
    蘇軾遭貶密州所作之〈超然臺記〉
    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遭王安石排擠。於神宗熙寧七年秋天,自杭州通判調任密州知州,次年修復城北高台,其弟蘇轍作〈超然臺賦〉,據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命名,軾作此文以記其事,並闡發遊心物外,無往不樂之理。

    蘇軾從杭州調任密州,生活條件由優轉劣,他仍不改其樂,因為他體會到人間禍福無常,不需要受到現實物質環境的束縛,若能超然物外,就會無往不樂。 :lol: :lol: :lol:

    #11878
    黃文彬黃文彬
    使用者

    歐陽脩遭貶滁州,作〈醉翁亭記〉

    慶曆五年,慶曆新政失敗,支持者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先後被貶謫出朝,此時歐陽修挺身而出,上疏為之辯解。但在守舊派從中作梗,加上歐陽修與外甥女的不實醜聞下,仁宗將之降職,出知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徜徉山水間,悠然自得,寫成〈醉翁亭記〉。文中醉翁即歐陽脩自己。醉翁藉醉酒以陶醉山水之間,與大自然同遊,與民同樂。全文駢散結合、聲律和諧,將情感投射到自然萬物,與之合一。

    歐陽脩謫官,但仍能在逆境中以豁達胸襟,忘懷得失的人生觀面對。從山水間探索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哲學。

    #11872
    黃晨雲黃晨雲
    使用者

    柳宗元遭貶永州,作〈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因参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由於順宗下台、憲宗上台,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 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
      

    柳宗元身遭貶謫,內心鬱悶,因而寄情山水,蒐奇覓勝,並寫了二十多篇山水游記。 這些遊記,能抓住景物的具體特徵,寫得富有生機,形神兼備,語言精美,並抒發了他遭受迫害的孤寂悲憤心情,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在這些遊記中,最著名的有八篇,被稱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永州八記中的第一篇。

    柳宗元謫官,原以為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可是與友人登臨西山後,頓覺天地寬闊,胸懷豁然開朗,這種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感受,是之前遊覽所沒有的。自此之後,柳宗元的心境產生重大的轉折,因此篇名特冠上「 始得 」二字。不只是發現,而是作者感悟到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特出;感悟到人要放下一切「攢蹙累積」、「若垤若穴」的人間不平,才能達到「心凝形釋」,「悠悠乎」、「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與萬化冥合」,而得到真正的宴遊之趣。

    #11863
    陳慧心陳慧心
    使用者

    蘇軾被貶至黄州做團練副使,並兩度遊覽赤壁(實為黃州之赤鼻磯),作〈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

    元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時,因「烏臺詩案」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束詩文,其中表達對新法的不同意見與針砭其流弊,故而被投入大獄。同年年底,結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黄州團練副使之名義被貶至黄州。

    淪為政爭犧牲品的蘇軾,被貶至黃州時內心備感憤懑,一來是對朝中的奸佞小人,另外就是對於聽信饞言的主上了。雖然如此,他仍試著從老莊思想中尋得解脫。全文由景入情,先從不變之景,再寫人的生命短暫,最後表達出的是豁達的人生觀。

    〈前赤壁賦〉中,先由景入情最後抒發感慨,心情轉變則由喜至悲,最後昇華至超脫的境界。
    也因為蘇軾擅於從不同觀點來看待人事物,故而能從原先的悲情轉喜,表達出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人生觀。

    #11324
    盧姵伊盧姵伊
    使用者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在慶曆五年被貶為鄧州知州所寫下的一篇記敘文。慶曆新政逐漸廢除,退出官場的時候,范仲淹受友人所託,為重修岳陽樓寫序。

    《岳陽樓記》以四言為主。雖散句與俳句皆有,有對偶、押韻,略近於賦,不類古文。如果歸類在姚鼐的古文辭類纂中,應屬於雜記類。

    從記作序緣由,到敘述洞庭湖美景,就登樓之人觀覽景物抒發悲喜兩種心情。在悲、喜這兩個不同的環境之中,敘述一般人心中會隨著環境的改變,或樂或憂。但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友人滕子京(被貶岳州後重新修建岳陽樓),以天下為己任。

    雖然范仲淹因為政治因素遭貶謫在外,但他沒有抱著“獨善其身”的心情退隱,反而以心懷百姓天下,進而鼓勵與他同時考上進士但一樣在政治上失意的騰宗諒。
    1330134160150.jpg

    附加檔案:
    你必須 登入 才能查看附件檔案。
    #11329
    邱文琪邱文琪
    使用者

    元豐元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轍上書為兄贖罪而受牽累,被貶至筠州監理鹽酒稅。〈黃州快哉亭記〉一文是蘇轍於宋神宗元豐六年所寫,此時張夢得也謫居黃州,在寓所西南建亭,蘇軾命名「快哉亭」,蘇轍為之作記。

    文中掀以自然之樂為鋪陳,逐步轉至人生之樂,藉由宋玉對「快哉此風」的解釋,得出:「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之結論。由此可見,蘇轍已超越了成敗得失,轉而追求內心的曠達,以「使其中自得」的方式自放,以「不以物傷性」的原則自適,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11271
    王暉媚王暉媚
    使用者

    柳宗元被貶謫後,作<鈷鉧潭西小丘記>,為永州八記之一。

    <鈷鉧潭西小丘記> 其文章的主題表面寫山水遊記,實寫貶謫不滿的心情。

    作者一開始寫發現小丘、再從它的風景側寫,然後買下小丘、整治小丘的心境轉變。
    文中第一段即寫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賦予小石頭生命力,表達了自己在參政改革雖遭逢失敗,但是有怨無悔。接著寫「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表達了自己對於宦官小人的不滿,小人當道,自己即使有很好的政見也不受用的憤怒心情,他期待一個和諧、公平、沒有險惡奸人的大環境,但現實卻讓他失望。表滿看似豁達,但最終卻只能寄情於山水抒發自己的不幸。

    態度決定高度。柳宗元雖被貶,但是沒有因為被貶謫而像屈原或是賈誼自殺或是非自然死亡。命運雖不濟,但是柳宗元不放棄、忠於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到後來才會有那麼多的佳作流傳後世。

    #11300
    黃瑋涵黃瑋涵
    使用者

    柳宗元遭貶永州所作之《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因為參與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運動,於806年(唐憲宗元和元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小石城山記》是《永州八記》的最後一篇,是作者遭貶後遊行而作。

    文章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觀景物,並借以抒發了自己被貶於荒原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悲憤心情。前半段描寫了小石城山的奇異景色,後半段借景抒情,以佳勝之地被埋沒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經濟濟世之才卻橫遭赤逐,英雄無用武之地。字裡行間,隱隱含有對當時最高統治者昏聵不明的強烈譏諷。

    柳宗元一生中被貶了兩次,一次是被貶到永州,一次是被貶到柳州。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他被憂郁、無奈等心情壓抑著,不得不把這些情緒發泄到山水中。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剛貶到永州,他還心存被重新起用的企望,但朝廷上竟“積十年莫吾省者”,始終無法讓他如願。

    #11309
    楊凱倫楊凱倫
    使用者

    遭貶滁州所作之〈豐樂亭記〉

    等人之慶曆新政,因為觸犯的保守權貴的利益,保守派官員們便毀謗等人為朋黨,時身爲諫官的即向仁宗進獻了著名的《朋黨論》。仁宗卻迫於保守派的壓力,只得讓貶官到滁州。次年作〈豐樂亭記〉,除了寫其感受到之山川美景之美以外,也寫其到當地後與民同樂,並以頌聖方式,言自身憂深思遠之感。

    被貶到滁州之後,並未因此而感到不快或消沉喪志,反觀,他與民同樂,致力於教化百姓,遂以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之意命名「豐樂亭」,以此文表達其遭貶卻怡然自得、隨遇而安,闡發其以順處逆之心境。

    #11703
    玄藝涵玄藝涵
    使用者

    王禹偁被贬黄州所作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作为北宋改革派先驱,一生曾多次遭贬谪:淳化二年被贬商州,至道元年被贬滁州,咸平元年因直书史事忤宰相而降为黄州知州,故有“王黄州”之称。本文为他晚年之作,作文时适逢中秋佳节,王禹偁登此竹楼,心有所感而作文。

    文章先写建楼的经过,再写自己与竹楼的“互动”,最后抒发感慨,由竹楼的命运想到自身命运。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对比、排比手法,情景交融,别有一番人生哲理的趣味。

    45岁的王禹偁空有壮志酬国的抱负却屡遭贬谪,在此文中他写到竹楼附近客观环境残破荒凉,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心情也是同样惆怅落寞的,对官场的污浊虽然无奈,对坎坷的仕途虽然疲倦,他却仍然保持高尚的情操,于竹楼之上“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其淡然面对挫折、“屈身”而“不屈道”的形象便跃然眼前。

    #11722
    林羿廷林羿廷
    使用者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幾乎被殺,幸虧裴度救援,才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州后,得知潮州境內鱷魚為害甚烈,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於是他寫下了這篇《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韓愈在溪岸上向神明祈禱后燒焚了這篇文章,算是向鱷魚寄發了過去。這篇文章體現了韓愈為民除害的思想。文章雖然短小,卻義正詞嚴,跌宕有力。雖稱祭文但內容卻實為檄文,如興問罪之師,這也是韓愈為文的創新大膽之處。

    韓愈雖遭貶謫,但至潮州後仍處處為百姓設想,義正嚴詞的想為百姓除害。我喜歡這篇的原因不只是韓愈的愛民態度,更多是因為他跟鱷魚對話的俏皮敘述 :lol: 鱷魚理所當然的被視為當地危害百姓的惡官,他不只把他們形容成鱷魚,還向他們約法三章,文章不失韓愈風格:論點清晰、條理分明,但加了詼諧的元素,讓我看到韓愈也有可愛的一面

    他和鱷魚說的話: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

    #11729
    施俞安施俞安
    使用者

    柳宗元貶永州時,作〈送薛存義之任序〉。
    柳宗元33歲時,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與保守派鬥爭失敗,被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

    〈送薛存義之任序〉一文為柳宗元在同鄉薛存義即將離任永州零陵縣代理縣令時,在江邊為他送行的臨別贈言。文中表達了柳宗元進步的為官思想,如「(民)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等,也稱讚薛存義是「不虛取直」、「知恐而畏」的清廉官吏。

    文中雖未直言道出柳宗元如何處窮,但以全篇內容來看,柳宗元雖以貶謫之身,仍語重心長告訴薛存義為官之道,可見他仍心懷天下,渴望作出一番事業來。

    #11730
    彭姿靜*彭姿靜*
    使用者

    劉宗元貶永州時所作<捕蛇者說>

    文章記述了永州蔣氏訴說三代冒死捕蛇,抵償賦稅的痛苦遭遇和廣大農村十室九空的荒涼景象,揭露了統治者橫征暴斂,殘酷剝削人民的罪行。展現安史之亂後六十年間廣大農村破產流亡的悲慘圖景。

    唐順宗時唐朝國勢日衰,柳宗元擁有胸懷濟世之抱負,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不幸卻慘遭失敗,也因此被貶為永洲司馬。在永洲的十年間,大量接觸了下層人民,目睹人間疾苦,<捕蛇者說>即作於此。透過文章揭露由於他深入社會,接近民眾,所以作品反映了窮苦民眾的生活情感。他的寓言在這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短小警策,意味深遠,含蓄犀利,富諷刺特色,在這篇補蛇者說中,正闡明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

    #11736
    劉邦安劉邦安
    使用者

    白居易遭貶江州司馬第二年,作〈琵琶行〉。

    西元815年,當朝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認為應嚴緝凶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被誹謗: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白居易當時卻著「賞花」及「新井」詩,被認為是有害名教。遂以此為理由貶為江州司馬(江州為今江西省九江市)。

    〈琵琶行〉是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時,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有感而發之作。本詩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淒之情。在詩中,白居易把歌女視為自己的風塵知己,與她同病相憐,寫人同時也寫己,並將宦海的浮沉和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為一體,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尋常的感染力。

    #11743
    鄭創仁鄭創仁
    使用者

    白居易被貶江州時作<與元微之書>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此次貶謫是一沉重的打擊。在心感不平之下,白居易的思想上從此走向消極。他把儒家的「樂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保和」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糅合起來作為精神上的寄託。在被貶的第三年即元和十二年的春天,他在廬山的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建成一座草堂。那裡可以「仰觀山,俯聽泉,停晚竹樹雲石」,並準備「終老於斯」(《草堂記》)。這篇<與元微之書>,便是在草堂寫的,而這封信也反映了他當時消極的思想。

    白居易在文章中寫了被貶後的三幸,但其心境上仍鬱鬱寡歡,尤其末段的「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更可看出他三年以來都未放下被貶的心事,心境沉悶不舒,只差身與心死。

    #11746
    張絡鈞張絡鈞
    使用者

    蘇軾所著之〈赤壁賦〉

    「赤壁賦」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千古傳誦的名作,有前、後兩篇,都作於元豐五年(西元1082年)。當時蘇軾背負詩文譏諷朝廷的罪名,貶官湖北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政治上無情的打擊,固然讓他痛心,卻無法迫他屈服就此擱筆。在與朋友遊歷赤壁之後,懷古感傷,於是提筆成文,抒發自己對人生的體悟。

    蘇軾44歲時突遭橫禍,幾至喪命,促使他思想蛻變,光芒內斂。因遷謫而產生深沉的悲傷意緒,以文學為情緒的宣洩出口時而諷喻,時而感歎,或寄托,或超越。淡泊知足的超然自得、忘懷得失,以順處逆的隨緣超脫的心境。

    #11772
    陳怡安陳怡安
    使用者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因其兄「烏臺詩案」連坐,被貶於筠州監鹽酒稅。張夢得貶官黃州,築亭而蘇軾命名曰「快哉亭」,並作「水調歌頭」言:「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轍乃因之作記,言三國人物之遺風快哉人心,並言「不以物傷性」,乃能無入而不自得。

    蘇轍在顛簸宦途中仍保持自己心靈的澄明,如同在文中提到的「不以物傷性」
    在無法掌握自身官宦仕途之際,具開闊胸懷,使心中坦然自適,不為外物所役使,才能迎戰外在的橫逆。

    #11773
    陳怡安陳怡安
    使用者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因其兄「烏臺詩案」連坐,被貶於筠州監鹽酒稅。張夢得貶官黃州,築亭而蘇軾命名曰「快哉亭」,並作「水調歌頭」言:「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轍乃因之作記,言三國人物之遺風快哉人心,並言「不以物傷性」,乃能無入而不自得。

    蘇轍在顛簸宦途中仍保持自己心靈的澄明,如同在文中提到的「不以物傷性」
    在無法掌握自身官宦仕途之際,具開闊胸懷,使心中坦然自適,不為外物所役使,才能迎戰外在的橫逆。

    #11793
    胡曉蓉胡曉蓉
    使用者

    柳宗元遭貶永州司馬所作之〈送薛存義序〉

      柳宗元參加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受到罷黜與迫害,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送薛存義序》一文,選自《唐柳先生集》。薛存義是零陵縣代理縣令,柳宗元的同鄉,離任之際,柳宗元書寫這篇序贈予他。

      〈送薛存義序〉是一篇贈序體的政論文。柳宗元針對中唐時期貪官污吏越發增多的嚴重問題,闡述上層腐敗日益加劇的社會現狀,提出了「官為民役」的進步觀點,見解獨特具現代民主觀念。

      他認為人民與官吏應當是僱傭與被僱傭,主人與奴僕的關係。官吏必須「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以便做到「訟者平,賦者均」。官吏如果消極怠惰,甚至貪污受賄,徇私舞弊,人民就有權像對待不稱職的奴僕那樣懲罰和罷免他們。這種政治理想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雖然是無法實現的主觀臆想,它卻反映了人民的強烈願望,是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的珍貴資料。

    #11802
    賴怡旋賴怡旋
    使用者

    《東軒記》作者蘇轍,作於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春,當時其兄長蘇東坡貶謫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轍因坐牽連被貶往江西筠州(今高安縣)。正逢洪水,遂借部使者府開闢“東軒”,作為休息處。蘇轍此時失意與,借筆以抒發。

    通過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敘,借題發揮,成功地刻畫了一位地位雖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貶官形象。從洪水的自然為害之景,寫東軒的居處破敗之狀,從供職的自效、忙碌之姿,寫到日夜精疲、啞笑之態,自然,順理,融情,扣題。再從簡陋的東軒生活,聯想到顏回的「簞食瓢飲」,從而追求「顏氏之福」、「顏氏之樂」,即「安貧樂道」精神,追求「歸伏田裡」,走陶淵明桃花源式的超然曠達的人生道路。這是作者此時此地官場失意、心煩意亂而又欲求擺脫的必然心理;也是作者寫「東軒記」所深蘊的人生哲理內涵。

    #11814
    陳彥臻陳彥臻
    使用者

    李白〈江上吟〉與〈臨路歌〉

    李白55歲入永王璘幕,壯志東流被肅宗判長流夜郎,隔年遇赦還江夏,又興用世之意,卻屢遭拒絕。作〈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洲。功名富貴如常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李白臨終絕響〈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伏桑挂兮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懷有巨大的政治抱負至死方休,而一生也汲汲營營為世所用的機會。不過造化弄人,李白的理想始終沒有達成也沒有放下。〈江上吟〉描述深知功業雖難以成就,自信詩文可以傳於不朽。〈臨路歌〉李白視已故的中國聖人孔子為自己唯一知己的事實,認為唯有孔子的格局與人生經歷能與自身相比擬,進而唯有孔子才能了解李白的失意與壯志未酬之憾恨。

    #11816
    吳靖賢吳靖賢
    使用者

    柳宗元遭貶永州,作〈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先因永貞革新失敗而被貶為邵州刺史,豈知在赴任途中,柳宗元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而其著名作品永州八記便是在永州司馬任職內完成。所謂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貶永州所寫的八篇遊記。其中四篇作於元和四年,即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稱為前四記;另外四篇作於元和七年,即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此為後四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在文章的一開始便描述了柳宗元被貶謫後惴慄不安的心情,接著說明了在貶謫的期間常與同伴一起遊山玩水、尋幽訪勝,覺得永州的山水皆以閱覽無遺,直到發現了西山。

    發現了西山之後,便開始著手攀登:「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隨後便描寫了登上西山後所望之特出之處「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其極力刻劃西山之美,但其實已將個人的身世遭遇與思想情感和山水結合,以山喻人,最後則以山色優美使人心凝形釋作結,此次遊山雖已結束,但柳宗元反而說了「遊於是乎始」,留下無窮餘味。

    #11973
    吳政軒吳政軒
    使用者

    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
      原來勝宗諒在慶曆四年秋天被貶到岳州,重修岳陽樓時,邀請同被貶退的知己范仲淹作記。
    事實上,范仲淹並不曾到過岳陽樓,憑藉著自己對江南的印象,捕捉長江沿岸晴雨變換的水色和風情,進而大筆一揮,提出「先憂後樂」的古仁人襟懷。而對岳陽美景的描述,只用「前人已述備矣」一筆帶過,再把重心放在覽物之情及仁人之心上面,使此文不但得以藏拙,也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
      <岳陽樓記>描述晴景與雨景時,除了捕捉江畔的風雨陰晴,傳神寫意外,更已鮮明而形象化的文字描述江景。例如:「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漁歌互達,此樂何極!」句型兩兩相成,善於設色布局,形成駢儷妍媚得風格,在當時格外顯得有自己的特色,引人矚目。而兩段精彩的寫景,正足以為後面的物我兩忘之心敘事鋪墊:事實上,范仲淹是以洞庭湖的波瀾,托襯自己胸中的壯闊波濤。
      文末,他標舉的理念「先憂後樂」,則由孟子遊說齊宣王「與民同樂」之語:「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化出,而更上層樓。

    #11978
    曾榆庭曾榆庭
    使用者

    白居易遭貶江州,做<與元微之書>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因兩年前宰相遭刺殺,上疏希望「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在經歷了痛苦的思想鬥爭之後,他內心蓄積著的憤慨和憂傷,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騷,除了能寄情山水之外,便是寫信告訴生死至交。

    首先作者先為兩人相隔甚遠,各處天涯一方的距離感慨,接著描述收到對方來信的動容之情,並對信中對方的近況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時為了遭貶的處境哀戚自感。但語氣一轉,便提起在江州三件值得快樂的事情,以此來寬慰好友,並且同時也是點出作者不再去看事情的黑暗面,而是轉為注意如今所能擁有的美好,最後以真摯的情感鋪陳出兩人之間濃厚的相知相惜。

    作者原是因遭貶及遠離好友傷感,但文人本質讓他不執著於事情的陰暗面,而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去尋找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物,並以此寬慰好友,不再拘泥於遭貶的傷春悲秋之中!

    os:….雖然已經有人po出來了,但實在非常喜愛這篇文章所以又提了出來 ˊˇˋ

    #11981
    kammykam999kammykam999
    使用者

    國立成功大學
    DB20026504
    甘嘉琪

    加分題:愚溪詩序


       韓愈遭貶潮州所作之《潮州刺史謝上表》


       韓愈上《論佛骨表》,諫告唐憲宗勿迎佛骨,觸怒憲宗,被貶謫潮州。
       韓愈被貶放潮州,卻於《潮州刺史謝上表》中大力頌揚憲宗,甚至勸其舉行封禪大典,有「導人主以侈心」之嫌。《潮州刺史謝上表》歷來評價兩極,有以為韓愈於此文中所表現出之乞憐狀,大大削弱諫迎佛骨時的慷慨正氣,如洪邁批評: 「摧挫獻佞,大與諫表不侔。」亦有以為韓愈並非乞憐,只是自傷, 茅坤則言:「昌黎遭患憂讒,情哀詞迫。」亦有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未足深怪,王若虛云:「韓退之不善處窮, 哀號之語,見於文字,世多譏之。然此亦人之至情,未足深怪。」甚至有以為韓愈雖極力諂上,但這正是忠君的表現,如儲欣又云:「臣子得罪君父,悻悻然自以為是,不復思愆戀闕者,非純臣也。看韓、蘇貶 謫後,是何等忠悃。」


       韓愈一生共經歷兩次貶謫,第一次貶於陽山,第二次貶於潮州,第二次更感刻骨銘心。
       韓愈被貶謫潮州之後的心境大致有。一是悔恨自己在《論佛骨表》中言論太過激烈,因而招禍,這是對自己的反省,反映在文字上便是日後遣詞用字的更趨謹慎;一是憂慮潮州環境險惡,唯恐死於異鄉,故期盼能得帝王赦免,反映在文字上則是哀求語氣及頌美言辭的大量增加。結合這兩種心境,韓愈是不願毫無作為,只寄寓希望在不可知的狀況中,他不容許自己就這樣長待在潮州。

    8-)  謝謝老師及助教

    #11940
    黃瀞萱黃瀞萱
    使用者

    事情是發生在四十五歲那年任江州司馬時,他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后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使的朝野譁然。而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撫藩鎮,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本來他觀念是對的,但因他在朝中常寫諷諭詩得罪了許多人,再加上有人幫她安插”僭越”的罪名,故被貶為江州司馬。
    琵琶行主寫他貶官二年,借琵琶女抒發他在政治上的打壓,以及遭貶謫的抑鬱之情,並把琵琶女視為知己,認為兩者間情況實為同病相連,以抒發他官場上與生命中遭逢悲哀之情,因此作品十分有渲染力

    #11941
    vivi5178vivi5178
    使用者

    B001010007 許葳葳

    元和元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永州當時是個未開發的蠻荒野地,柳宗元帶著六七十歲的老母和一家大小前往永州赴任,才半年柳宗元的母親卻因長途跋涉過勞而撒手人寰,。這一年,隨著柳宗元到永州的母親逝世,身為獨子,又因為帶罪之身,而不能歸葬慈母,又因無奈在秋後算帳的政治氣氛中,朋友紛紛走避,這一次把柳宗元推向絕望的深淵,元和四年,柳宗元三十七歲,柳宗元開始收斂外放的情緒,以山水為知己,而寄情於山水,寫出了《永州八記》。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此時之作。

    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以西山為「外在事物」投射出自己的心緒,以此作為解放自己的依據。這樣的作法值得我們效仿,畢竟有句方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把視野放在外在事物上,可以使當局者轉換成旁觀者,從中得到了省思。 

    #11944
    郭瓊雯郭瓊雯
    使用者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此篇為柳宗元被貶永洲時所作永洲八記的其中一篇,敘述他剛到的貶謫處,盡是荒蕪與險惡地形,人煙稀少又充滿瘴癘之氣,而他時常四處遊蕩,在一次與友人同行遊覽之下,他發現西山之怪特別於其他,便命人斫蓁莽.焚茅筏,登上西山俯視四周景色,感嘆景色之迷人與造物者之無窮,進而領會出西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以之自勉自勵,放寬心胸,心凝形勢,與萬化冥合.

    流貶對古代文人造成的影響不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摧毀,貶謫之處的自然環境不佳,容易導致疾病,而心理上的壓力與煩悶之情,也很容易使人鬱鬱寡歡,柳宗元不同其他被貶謫的文人,能夠藉由對外在景物的感悟,轉化成為心境上的超脫與解放,將自己的情緒交予大自然,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你不能決定你的命運,但你可以選擇你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情.

    #11799
    周雨農周雨農
    使用者

    白居易遭貶至江洲所做之《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奬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還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裏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被貶官的原因是諷諭詩得罪權貴。
    白居易自長安被貶到江洲。不過生性浪漫的他在貶官鬱悶之餘,卻在廬山蓋起草堂。索性在荒郊野外半隱居起來了。文章主要在說明蘆山草堂冬暖夏涼和房子格局,文中看不出一絲心境上的不愉快。反映出他的超然自適。
    註:文章參考 李開周《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

    #11956
    陳嘉慧陳嘉慧
    使用者

    蘇轍在宋神宗元年六年謫居筠州時所作之<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在黃州的朋友張夢得遭貶後修建一座亭子觀賞江流之盛景,而蘇軾將之名為快哉亭。
    文章描述亭上使人快意的景物,又引楚襄王和宋玉的對話說明人的境遇不同隨之感受也不同。最後以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來說明悲喜皆由自己,快與不快取決於心胸是否豁達!

    此文說明蘇轍縱然遭貶,其心嚮往像亭主人張夢得一樣,不以謫為患,反而能有豁達的心胸觀賞大自然的勝景還能任情悠遊於山水之中,這只是心境的改變而以阿。

    #11965
    王誠御王誠御
    使用者

    南宋汪藻 〈皇太后告天下手書〉:
    緬惟藝祖之開基,實自高穹之眷命。歷年二百,人不知兵;傳序九君,世無失德。雖舉族有北轅之釁,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賢王,越居舊服,已徇群臣之請,俾膺神器之歸。由康邸之舊藩,嗣我朝之大統。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茲為天意,夫豈人謀!尚期中外之協心,同定安危之至計。

    按,此文見《宋史》卷十六,我另據本集稍作改動;又此文宋史無題,後人所擬,各自不同,我選此題,聊為區別而已,非有裁斷。
    再解釋選此文之意義,從廣義的貶官來說,整個王朝的南渡,不啻是更廣更深沉的貶官,這是我覺得此文或許能合此主題的緣故;當然從嚴格意義而言,是文不對題;但或許從情調上來看,是更切合題旨的。
    此篇文章重點有二:第一,宜光武之中興:指振作、反攻;第二,惟重耳之尚在:指繼位者之正統。不也就是說貶官者要重新認識自我,力圖振作嗎?
    又陳寅恪嘗以為此篇乃宋四六第一,確實,明白暢達似唐朝陸贊,而格調矜持嚴重,正是皇家本色。從整個大層面的貶官來說,這篇文章不卑不亢,只接受事實,力圖振作,且藉口亦堂皇正大,卻是佳作;似乎歷來貶官文章中,也少此調(當然他們本來的性質與題目都不相同)。

    #11883
    謝昀廷謝昀廷
    使用者

    王禹偁《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因直言而得禍,是他的第三次政治失意,之後被貶到黃州。王禹偁曾上疏表示返朝或者告老還鄉,但當時朝廷都不准,不得不有常住黃州的打算,這就是王禹偁寫作《黃岡竹樓記》的主因。

    內容先是提到黃州多竹和用竹蓋房子的優點,再來把在竹屋的生活,寫的淡薄雅緻,情趣盎然,接下來把竹樓的儒雅生活和四大名樓妓女歌舞相比較,這裡寫自己的磊落,暗諷朝廷內那些達官貴人。最後則感嘆自己被貶之後,漂泊四方的痛苦和政治失意的難過,但作者又借竹樓的命運,展現回到中樞的自信。而竹樓正是作者本身性格的化身,高傲耿直的個性,淡泊的情志,和柳宗元的永州山水一樣,是暫時能使他放下被貶的苦悶心情的所在。

    #11884
    馮珮蓉馮珮蓉
    使用者

    學號:B011010025 姓名:馮珮蓉

    白居易〈琵琶行〉

    貶江州司馬的背景: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得罪權貴,遭讒被貶為江州司馬,滿懷抑郁,無處宣泄。於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際,借描寫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發了詩人對自身遭際的無限感傷和對黑暗政治的強烈憤慨。

    作品主題:「寓自己的身世之感於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幽憤」
    詩人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她有可悲的不幸命運,詩人則被貶出官。他們都身懷絕技,各有非凡的才華,卻又同樣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封建制度的遺棄和扼殺。作品強烈傾訴了作者對自己不幸貶官、壯誌難酬的滿腔悲憤。

    心境: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以杜鵑啼血和哀猿悲叫兩個意象的描寫,因景生情,較好地描繪出詩人羈旅在外而想念家鄉的心情。下文更用苦酒獨酌,嘔啞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極力渲染謫居潯陽的痛苦與不幸,同時也與歌女的琵琶仙樂作了鮮明的對比。最後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詩人淚濕青衫作結。
    所謂「滿座重聞皆掩泣」,描繪音樂效果之動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對琵琶演奏的細致描寫,而「江州司馬青衫濕」,以作者泣淚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描寫,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貶,推己及人,既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為自己的壯志難申而哭。
    整篇作品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可見其對於貶永州司馬之事,心情是抑鬱遠放的。

    #7208
    蔡岳霖蔡岳霖
    使用者

    岳陽樓記:范仲淹於副相任內,推行新政,厲行革新。但未幾因受謠言牽累,遂去職。
    本文在文體上為論說文,而陳述的主旨則在末段,因其時范仲淹與滕子京的處境相類,都處於謫守期間。常人處於失意時,不免懷憂喪志,而范仲淹乃以為岳陽樓作記為賓,自我勉勵為實,自勉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外亦有與滕子京互勉之意。
    第五段結尾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點出本文重點。其意為志士仁人,對境遇當有更高體會,不論失意、得意時皆勿因之或悲或喜。惟應直道而行,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態度,面對生命之得失寵辱。

正在檢視 34 篇文章 - 1 至 34 (共計 34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