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題(5):卜居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22 篇)
  • 作者
    文章
  • #132043
    騏竹 何
    參與者

    1.楚國一定會滅亡嗎?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頃襄王與貴族們狼狽出逃,直到楚國正式滅亡的公元前223年,中間有多少時間。
    你認為楚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在秦國日漸強大的國際趨勢下是否可能成功?
    2.屈原一定要投江嗎?
    閱讀了屈原的遭遇與卜居,你認為屈原「投江自盡」的結局能否改變?
    若能更易結局,你認為屈原可以做什麼改變,而這個改變是否能符合他愛國初衷與本性?
    如果要兼顧「個人操守」與「國家關懷」,屈原還有其他選擇的結局嗎?

    #132069
    彥宇 李
    參與者

    95-5 95104李彥宇
    1.楚國肯定是會滅亡的,期中因為君王的統一思想不夠堅定,剛上任的決心,重用屈原,到後面的思想變的平庸受奸人的言語而去疏遠屈原,這才導致了楚國滅亡。
    1-2在屈原的幫助下,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不會這麼快滅亡。
    2.不一定,是可以改變的。
    2-1屈原可以將愛國情懷交給未來,叫自己的思想交給後代子孫,讓他們繼續為國家貢獻,總有一代會是賢臣的。

    #132094
    杰 CHEN
    參與者

    95-1 95094 陳駿杰
    1.楚國一定會滅亡嗎?
    我認為楚國滅亡是必然的。

    你認為楚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楚頃襄王在位期間荒淫無度,奸臣此起彼落,個個諂媚奉承,而楚頃襄王更甚至聽不進忠心耿耿的屈原的諫言,反而聽信奸臣之言,將屈原流放,這使得楚國不得不走上滅國之路。

    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在秦國日漸強大的國際趨勢下是否可能成功?
    我認為並非沒有可能,或許困難度非常高,但終究仍有值得一試的機會。

    2.屈原一定要投江嗎?
    我認為真的沒有必要做到這麼絕。

    閱讀了屈原的遭遇與卜居,你認為屈原「投江自盡」的結局能否改變?
    以屈原本身自己的想法,認為世道跟自己的想法大逕相庭而感嘆當今之世並離開人間,所以我覺得很難改變,畢竟屈原的想法是不變的。
    若能更易結局,你認為屈原可以做什麼改變,而這個改變是否能符合他愛國初衷與本性?
    並非正直的方式行不通時就要選擇投江自盡,更不用隨波逐流,淌那灘渾水,跟著他們同流合污,你仍然可以帶著高風亮節的高尚人格,秉持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隱居於山林之中。

    如果要兼顧「個人操守」與「國家關懷」,屈原還有其他選擇的結局嗎?
    到其他國家發表你的政見和提出你的諫言和觀點,或許他國不像楚頃襄王一樣,他國會願意接納你並採用你的想法,而後重用你,豈不是雙贏?

    #132095
    杰 CHEN
    參與者

    95-1 95094 陳駿杰
    1.楚國一定會滅亡嗎?
    我認為楚國滅亡是必然的。

    你認為楚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楚頃襄王在位期間荒淫無度,奸臣此起彼落,個個諂媚奉承,而楚頃襄王更甚至聽不進忠心耿耿的屈原的諫言,反而聽信奸臣之言,將屈原流放,這使得楚國不得不走上滅國之路。

    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在秦國日漸強大的國際趨勢下是否可能成功?
    我認為並非沒有可能,或許困難度非常高,但終究仍有值得一試的機會。

    2.屈原一定要投江嗎?
    我認為真的沒有必要做到這麼絕。

    閱讀了屈原的遭遇與卜居,你認為屈原「投江自盡」的結局能否改變?
    以屈原本身自己的想法,認為世道跟自己的想法大逕相庭而感嘆當今之世並離開人間,所以我覺得很難改變,畢竟屈原的想法是不變的。
    若能更易結局,你認為屈原可以做什麼改變,而這個改變是否能符合他愛國初衷與本性?
    並非正直的方式行不通時就要選擇投江自盡,更不用隨波逐流,淌那灘渾水,跟著他們同流合污,你仍然可以帶著高風亮節的高尚人格,秉持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隱居於山林之中。

    如果要兼顧「個人操守」與「國家關懷」,屈原還有其他選擇的結局嗎?
    到其他國家發表你的政見和提出你的諫言和觀點,或許他國不像楚頃襄王一樣,他國會願意接納你並採用你的想法,而後重用你,豈不是雙贏?

    #132104
    亮穎 江
    參與者

    95-1 95282 江亮穎
    1.
    楚國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楚國內部的分裂和政治鬥爭。楚國在白起攻破郢都後,頃襄王與貴族們出逃,國內陷入混亂,缺乏統一的領導力。同時,楚國也面臨到秦國的強大壓力,秦國不斷進攻楚國的領土,並成功地吞併了許多楚國的領地。楚國的國力逐漸衰退,無法有效對抗秦國的侵略,最終導致楚國的滅亡。
    在這樣的國際趨勢下,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可能會遇到困難。秦國的勢力逐漸擴大,他們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對於楚國內部的改革和外交聯盟都採取了強硬的態度。即使屈原能夠成功地推動變革和聯合齊國,楚國在面對秦國的壓力下仍然可能難以保全。

    2.
    屈原並不一定非得投江自盡。
    我覺得很難改變,以屈原本身自己的想法與這世上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屈原不想與其他人一樣,所以畢竟屈原的想法是不變的。
    如果要改變屈原的結局,他可以採取不同的行動。與其選擇絕望的自殺,他可以尋求其他國家的庇護,或者加入抵抗秦國的地下組織。屈原作為一個聰明才智的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影響力,在國內外繼續為楚國爭取利益,努力尋求國家的存亡出路。
    這樣的改變不僅符合他的愛國初衷,也能體現他的個人操守。他可以為楚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做出更多的貢獻,並在楚國滅亡後為後人保留楚文化的記憶和傳承。

    #132107
    書瑋 胡
    參與者

    95-5 95008 胡書瑋
    1.
    我發現兩點
    內部分裂和內部鬥爭:楚國內部的分裂和鬥爭也導致了國力的削弱。內部的貴族之間經常發生爭權奪利的鬥爭,這削弱了楚國的統一和戰鬥力。
    外部壓力和戰爭經歷:楚國在滅亡前曾經歷過多次戰爭和領土的損失。這些戰爭和外部壓力削弱了楚國的實力和資源,使其無法有效對抗秦國的入侵。

    我覺得秦國在當時是中國的強大國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統治能力。他們成功地統一了六國並建立了秦朝。在這樣的情況下,屈原和齊國的力量可能無法對抗秦國的軍事和政治優勢,所以我認為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在秦國日漸強大的國際趨勢下面臨著極大的困難,成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這種努力的重要性在於為後來的歷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和倡議的基礎,同時對抗壓迫和不公正的渴望。

    2.
    屈原投江自盡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政治挫折、失去國君的支持、被流放等。在他一生中遭受種種不幸的遭遇後,他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儘管無法改變屈原的結局,我們可以透過閱讀他的著作和了解他的人生,來紀念他的貢獻,並將他的經歷與我們自己的生活和社會背景相連結,從中獲得啟發和反思。

    讓屈原在面對困境時保持活力,並為實現他的愛國初衷做出更多努力。屈原的本性和愛國精神可以在這些選擇中得到體現,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華和聲音來影響社會,為國家和人民爭取更好的未來。然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改變方式是否能夠成功取決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現實。即使屈原做出了這些努力,仍然無法確定結局是否會有所改變。歷史的發展是複雜而多變的,所以無法確定屈原的結局是否能夠以他所期望的方式改變。

    他可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理念,同時尋找實現這些理念的合適途徑。這些選擇可以彰顯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同時也保護了他的個人操守和生命安全。

    #132125
    王齊陞
    參與者

    95-1 95096 王齊陞
    1.楚國必定滅亡
    1-1.內部政治鬥爭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楚國歷史上存在著諸多權力鬥爭和內訌,不同的政治派系爭奪權力,導致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受到削弱,這種內部紛爭削弱了楚國的實力和資源,使其難以有效應對外部威脅,外部侵略也是楚國滅亡的因素之一,楚國在其最後幾個世紀面臨著來自秦國等強大鄰國的威脅,秦國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逐漸征服了周邊諸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是導致楚國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楚國的後期,由於土地兼並和貴族寡頭的崛起,社會階層的分化和貧富差距加劇,造成了社會不穩定和民眾的不滿情緒,以上所述,楚國滅亡是由於內部政治紛爭、外部侵略以及社會經濟不平衡等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1-2.在屈原的幫助下,不一定會成功,但也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2.屈原可以不用跳江,結局可以改變,屈原跳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政治失意和絕望感,在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環境複雜,屈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詩人,他的忠誠和才華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誹謗,最終,他失去了楚國君王的信任和支持,面對政治的挫折和絕望,屈原選擇了跳入汨羅江自盡,他認為通過自殺,可以表達對楚國的忠誠和愛國之情,同時也是對政治世界的絕望抗議。

    #132126
    徐 詳詳
    參與者

    楚國在戰國時期,雖然曾經是強大的國家,但其內部的政治卻不穩定。內部的官僚腐敗、君主權威受到削弱等問題,導致了楚國政權的衰弱。楚國還面臨其他國家給予的外部壓力,尤其是秦國的崛起,不斷侵略剝奪楚國的領土,使楚國處於困境之中。

    聯齊抗秦的方針自己覺得可以成功,有如「遠交近攻」的故事一樣。

    屈原會投江自盡,是覺得自己能力無法改變整體社會的樣態,又不想融入於社會醜態,類似想救卻救不了的煩悶,故作出此舉。

    覺得可以以自己個人操守為主體,但是在和社會常態做一些通融與結合,可以過的沒那麼辛苦,也可漸漸讓更多人同意自己的理念。

    我覺得一樣可以抱持著自己的道德操守,在低位階時無法完全展現報復,在努力精進增強自己之後,爬到高的位階,才可將個人操守和國家關懷兼顧。

    #132131
    徐 詳詳
    參與者

    95021 林子宸
    1.我認為楚國滅亡是必然的。
    1-2.
    1 貴族政治的限制,執政人員渠道窄。自莊王剿殺國內大族起,王族成員開始壟斷權力。
    2 對外的外交策略曖昧不清,沒有更深遠廠外交方向。
    3 政治改革緩慢且不穩定。
    2.
    不一定,我認為可以改變
    2-1 屈原既是一名詩人,也是一名政治家,秦軍犯楚境,屈原組織樂平裡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青年們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楚國之所以覆滅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不重用屈原,反將其革職流放,如果屈原在流放途中沒有自投泊羅江,而是投靠了別國受到了重用,那麼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巨集圖可能發生改變。

    #132135
    宇杰 傅
    參與者

    1.楚國一定會滅亡,因為楚王容易聽信小人的意見,沒有自己判斷能力應該要跟齊國好的,但是一直違背諾言跟秦國好。
    1-2如果有屈原的幫助覺得至少可以 稱到屈原掛掉。
    2
    我覺得屈原不用投江,我覺得如果楚王身邊的那些人不要為了自己的意義就可以。
    我覺得不這麼愛國的話,屈原有很多發展的地方
    覺得可就是堅持自己,等到楚王清醒吧

    #132138
    智爲 許
    參與者

    95-11 95112 許智爲
    1.楚國會滅亡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外交上失策、軍事上也失敗,不過這只是楚國滅亡的直接原因,追究到它的根源就是與楚國的政治制度有關。韓非在《韓非子》中只用一句話,就揭示出楚國衰亡、秦國興盛的原因,「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個人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做不到的,有時只是需要歷經時代的考驗才可證明。
    2.不一定需要做到如此極端,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接受自己意見的君王,結局一定會有所不同,他可以改變他的選擇,可以投靠會接受自己意見的國軍,但這就會影響他的初衷,若需要兼顧,則在當時的環境或許真的無法同時達成。

    #132152
    詠丞 楊
    參與者

    1我認為楚國當時選擇避戰也只是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早已不是再百年前的楚國了,在朝野百官都剛愎自用,貪生怕死的情況下,楚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即便聯合其他國家也頂多是曇花一現罷了。

    2屈原的死活其實一點影響都沒有,在他已經沒有了權利的情況下,不論他有什麼高見,也不會有人理睬。

    #132167
    靖承 張
    參與者

    1.楚國於公元前223年正式滅亡,自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至滅亡期間共有55年。

    楚國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秦國蓬勃發展、強大起來,而楚國政治腐敗、軍事實力不足,加上內部矛盾和貪腐現象嚴重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屈原力求變法與聯合齊國抗秦的主張在當時的國際趨勢下較為困難,因為當時秦國已經逐漸強大,其他諸侯國也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的制衡。

    2.屈原「投江自盡」的結局實屬無法改變,這是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個人遭遇下做出的極端選擇。

    如果要兼顧「個人操守」和「國家關懷」,屈原在當時的情況下可能採取其他選擇,比如說去其他國家避難或者暗中支援抗秦的力量。不過,這些選擇是否符合他的愛國初衷和本性,則需要從他的個人信仰和人格特質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132172
    騏竹 何
    參與者

    結算。

    #132182
    參與者

    95-5 95086邱立
    1.我認為楚國一定會滅亡。因為隨著楚國強大但內部卻是政治腐敗及軍力不足,君王聽信小人的阿諛奉承、逢迎諂媚,而將真正忠貞愛國、對情勢有益的屈原貶官放逐,所以導致楚國走向亡國的結果。
    2.我認為屈原投江的結果是無法改變的,因為投江代表著屈原心中忠貞愛國的想法與堅持,屈原看見了國家的衰敗而產生不苟於生的想法,若屈原不投江,就違反了屈原忠貞愛國的想法而苟於生存、隨波逐流。所以我決定屈原投江的結果是無法改變的。
    沒有其他選擇,屈原內心的想法是忠貞愛國,投江就是他對楚國走向衰敗、無法挽回局勢的最大的吶喊。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22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