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分題-說青年之人生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38 篇)
  • 作者
    文章
  • #20777
    騏竹 何
    參與者

    (1)談談現代台灣的價值觀?
    (2)合理與不合理之處?
    (3)面對不合理的價值觀,應該建立什麼秩序,並如何落實,以達到你心目中理想的價值觀?

    #20813
    Vini Bee
    參與者

    現代台灣的思想觀念大約都被媒體所控制著,成為了新聞媒體炒作的工具,我們不太願意花時間思考一件事情的始末,所有的訊息我們都習慣閱覽所謂的「懶人包」,的確我們得到資訊的速度變快了,也能很快地了解一件事情,但我們的思想卻也被這些「懶人包」作者所控制著,或許我們應該要花多一點時間去了解與我們所相關的事務,畢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若對這個世界都沒有好奇心了,那每天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嗎?

    #20815
    江震威
    參與者

    現在台灣的思想和其他國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認為在台灣殺幾個人並不會被判死刑,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站在被害人的立場會無法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也發現台灣的憲法和法律有非常多的法律漏洞,因此立法委員應該提出修改法律,加重犯罪後的刑罰,將這些法律漏洞填補起來,改變這些犯罪的人想要犯罪的心態。

    #20820
    呂治杰
    參與者

    現代台灣人都只會跟別人喊什麼就喊什麼,像是太陽花事件,當使鬧得超大,但是現在呢?一點消息沒有,對我來說只要台灣人可以動動頭腦想一想那底什麼東西才是正確什麼才是錯的那就好。

    #20824
    甘紹宏甘紹宏
    參與者

    (1)
    台灣現在的價值觀是充滿渾沌,新舊觀念不斷交錯,依據時代先後而將思想及知識進入島內,產生不同的利益吸引不同的支持者,彼此為理想而塑造現實不斷努力。台灣已進入民主社會,充滿言論自由及情緒解放的時代,至於台灣進入這種狀態對未來後代子孫是幸福或災難,我本人無從判斷,因為我這個人仍身處民主社會中運作導致無法下結論。
    (2)
    合理:
    台灣是一個島嶼,需要外來的刺激才能進步。人人有理想,會為理想及利益衝突,自然現象。
    不合理:
    在多元的道德觀之下,似乎沒有一個大眾依循的道德。人們依照心中的不同善惡觀念來相處,只能依靠尊重、包容、友善來以此做為相同的基礎來生活,而接納彼此的不同。
    (3)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並非哲學家與人倫學者,作為世俗的其中之一位台灣人,眼光難免狹隘、偏頗。
    我想,我現在是20歲的青年,
    在我50歲以後回顧30年以來台灣社會的變遷,那時的我才能有足夠智慧與經驗去提出新的秩序與道德觀。
    現在若要在此渾沌不堪的社會獨善其身的生存,不犯法、擋人財路、低調處事,便能安然善終。

    #20842
    王應得
    參與者

    我個人認為台灣人價值觀其實都被大眾媒體所影響了,我一直對新聞台大肆炒作新聞的舉止感到不悅,而且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在新聞台大肆宣傳某個新聞後,站在電視機的人跟無頭蒼蠅般一直跟著這個新聞話題跑,但當有個比這個新聞更轟動的新新聞時,媒體馬上轉移目標,人們也跟著轉,那過去那些大肆炒作的新聞呢?就沒有人去在意了,還記得過去前幾月前發生的林奕含事件,當時可說是鬧得轟轟烈烈,但現在我怎麼在新聞上不曾再看過了?這件事不重要嗎?性侵而自殺的案件當然重要,是因為媒體覺得過時了而不再持續追蹤,而人們也不再像過去那麼注重這個話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樣的生活等同我們已經大眾媒體所支配了,台灣如果在這樣下去,說真的,我對自己的國家業也會放棄了。

    #20852
    匿名
    處於非活動狀態

    教授2班 90222 楊程凱
    台灣人的價值觀大多很狹隘、跟風向、缺少自我思辨的能力
    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訊息幾乎百分之80~90是來自媒體,因
    此媒體因幫視聽人嚴格把關、過濾新聞事件,而不是一昧的
    亂報導誤導民眾,也應該多關心國際時事培養民眾對於其他
    國家的認識,而我們這些接受訊息的視聽人,應該也要有過
    濾訊息的能力,分辨是非對錯。

    #20862
    雅文 葉雅文 葉
    參與者

    教授五班 90144 葉雅文
    (1)台灣現在價值,民意高漲,處在一個混亂想成熟卻還到達不到成熟的境地。
    (2)對於現在討論的轉型正義,我個人是抱持著不認同的看法,或許有很多舊時代的人事物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社會,但那些畢竟是歷史的一個部分,是無法割捨的印記,強勢的要抹滅他,就像要刮去腦中的回憶,沒有那些曾經哪來有現在的我們,不適用的東西應該成為歷史教訓,而不是強勢的當它不存在,轉型正義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3)應該要教育那段過往的歷史,真的深入了解當時的時光背景,為什麼會造就那些人事物的產生,這才是真正應有的,歷史不是要當作不存在,而應該是理解避免重蹈覆轍。

    #20967
    陳柏綸
    參與者

    現代教育孩子的方式與從前的打罵教育方式大為不同,很多人贊同現在愛的教育,相反的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方式。80、90年代後出生的孩子都被時代稱為草莓族,說這些人沒有抗壓性,就像草莓一樣一壓就爛,說原因就是愛的教育出了問題,爸媽寵慣了小孩,小孩遇到問題就立馬伸出援手,使得小孩沒有主見、不獨立。長輩總說我們以前啊…哪敢這樣,這樣應該早被打死了,不乖就應該打、用打的最有用了…。但疏不知是畏懼使得內心害怕,但是愛卻是用彼此信任、信心建立起來的,以某方面來說比打罵教育更健康、更有用。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是要取中庸之道,可以愛但不可以寵,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誰說愛的教育沒有出人才,以楊恩典來說好了,雖然沒有四肢,但因為養父養母的愛,給與了信心,建立了勇氣,不僅不會依賴他人的力量,還很獨立,如果是用打罵教育,很有可能會很自卑,沒信心,也沒有活下去的理由。

    #20969
    林毅嘉林毅嘉
    參與者

    90108林毅嘉
    1.現在臺灣的價值觀常常會因為某個人的一件小事情,搞到最後變成一場大風波,很多人沒有主見,就如同牆頭草般,媒體也沒盡到自己的職責,只會大肆的渲染文章,這也導致我們這些閱聽者的價值觀及資訊都受到影響,茫蟲正是我們現在人的價值觀。
    2.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身為人民的把鏡人應當身先士卒的幫我們把關,而不是做些沒有意義而且還混淆視聽的內容。
    3.媒體要自律,人民要看清而不是一味盲從,我們自己也該過濾這些渲染的問題,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不應該什麼事情都是混為一談,眾人皆醉我獨醒,希望從我自己開始做起,帶領大家走出這個混亂的價值觀!

    #20973
    林郁鈞林郁鈞
    參與者

    1.台灣是個美麗的島嶼,島上的萬物美景都應該由每個人來維護,很多環保團體口口提倡環保但卻沒有實質作為,以核四為例,一下興建一下停工,反而造成更多的資源損失,台灣人最大的問題在於很多政策都沒有確實執行的決心,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延誤作業,政治人物當初的當選諾言真正實行的有幾個,不然就是被人抨擊而退縮,難道台灣就沒有一個有勇謀的政客嗎?
    2.這不是個合理的現象,在這樣下去台灣很可能真的會敗給對岸
    3.要改變這個風氣先從選舉下手,政客都是我們選出來的,投票前考慮清楚這位是否能勝任,而不是長篇大論,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20984

    教授五班90187
    1.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台灣是全球公民社會的模範生,民主化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我們會秉持這個精神,加入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 」

    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會反對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大原則,問題是具體的內涵是什麼?

    2.不合理。大多數人可能會接受美國模式的自由民主。然而,這是對世界劇變以及為什麼發生劇變的無知,盲目迷信錯誤的模式不僅無法帶來兩岸和平,更將進一步加速台灣的沉淪!

    過去25年主導世界、由金融寡頭控制、用政經自由主義做包裝的西方制度,已造成世界大多數地區,包括台灣,出現各種病症。

    回顧過去25年的歷史就會發現它帶來不間斷的戰爭,造成幾十個地區的戰亂,超過百萬人民的傷亡,千萬人民的流離失所,幾十兆美元的金融動盪。
    3.價值觀表述為三句話,九個字:誠信、負責任、創造價值,這不僅要敢於說出來,還要一絲不苟地去踐行,覺得政府應該秉持並持續以這種價值觀來執行。

    #21005
    騏竹 何
    參與者

    計算完畢

    #21016
    昆澤 余
    參與者

    1.我們身在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但這樣的自由好像帶來了困擾,在家裡看著新聞往往都覺得缺少了那麽一點真實性,同樣一件事情,換了一個頻道,講的又是不一樣的東西。沒錯媒體很自由,但不要混淆觀眾才是真正該做的,每家媒體為了收視率而誇大事實,不自我約束,最後被矇在谷底的都是無知的觀眾。
    2.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身為媒體應該替人民把關,當個監督執政黨、在野黨的角色。
    3.身為視聽人的我們應該要養成多看多聽的習慣,不要一昧的只看與自己立場相同的頻道。

    #21017
    黃崇峻
    參與者

    臺灣現在的教育都只著重於考試,很多的學生讀書其實都是為了考試,讓我覺得很不合理。要考試才可以上好的高中和大學,要考試才會有好的工作,雖然說不管是不是為了考試,讀書是一切的基礎,但是讀書不只是要讀書,而是要讀對書,讀書是為了可以把它運用在生活上,並非只是考試,但現在臺灣大部分的理念都是為了考試而讀,其實我覺得可以把教學弄得更多元化,而學到的不一定需要考試,而是看能不能講自己所學到的拿來運用,這才是讀書最初的目的啊!

正在檢視 15 篇文章 - 1 至 15 (共計 38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2016 © 何騏竹研究與教學網站

聯絡我

歡迎透過這裡的線上表單來信交流!

Sending

Log in with your credentials

Forgot your details?